李建荣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年龄、病变范围相当的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灶以双上野分布的30例,病灶形态呈大片融合或斑块的有32例,发现空洞的有33例,单一病灶内多发虫蚀样空洞有31例,支气管播散多见。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如以炎性渗出、干酪变质为主,空洞发生率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于结核非好发部位的发病率高。
作者:张红梅;张学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AMI患者40例,年龄≤40岁,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危险因素比较中,吸烟34例(85%)位于第一位;在临床特点中,典型胸痛36例(90%)位于第一位。结论:青年AMI患者病情虽凶险,但如及时准确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作者:钱春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HPV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行宫颈癌筛查患者7438例,分别行TCT检查及高危型HPV监测,对任一阳性病例均行病理活检,对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38例患者分别行TCT、HPV检测,646例患者TCT检查呈阳性(8.69%)。782例存在高危型HPV感染情况,阳性率10.51%。对比分析联合检查和单项检查的筛查率,联合检查的筛查率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联合TCT检查能降低宫颈癌筛查漏诊率,提高筛查准确性。
作者:张娟;刘乃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近3年来气压弹道碎石治疗10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资料。结果:102例患者中出现输尿管小的穿孔1例,输尿管黏膜下损伤2例,均及时放置F4号双J管,结束手术,9例插镜至肾盂后结石已进入肾盏,无法腔内碎石。碎石成功率88.23%。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安全、有效、较易操作、术后住院日短、康复快、经济等特点,是一种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但术中操作一定要谨慎,否则也可能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柯希林;刘自忠;喻新吉;钟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6-2009年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总结临床体会。结果:60例手术患者,随访1~5年,其中优39例,良16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91.6%。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手术要力求功能复位,充分植骨,佳固定,大程度恢复关节结构和功能,是保证关节面的平整和关节稳定重要因素。术后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段宏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创伤急救是指在创伤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救治,以降低损伤和死亡,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从创伤急救的定义、救治原则、高级创伤护理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创伤急救提供更科学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惟颖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措施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0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Tear)、胃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Dieulafoy病,其他原因不明。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93.6%(193/206),止血率90.4%(185/206),病死率5.8%(12/206)。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病因,有活动性出血者用内镜下止血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增加止血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毛卫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切除阑尾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小切口切除阑尾患者55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小切口阑尾切除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切除阑尾与常规切除阑尾相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切口美观、经济、并发症少等优点,不需特殊设备,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成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硫酸镁在妊高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妊高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硫酸镁进行静脉滴注,对比治疗前后症状以及血压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在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蛋白尿方面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例发生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5.00%。结论:对于妊高症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理想,能使血压得到有效降低,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发生抽搐以及脑血管意外概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秦明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要做好体检服务工作,应走进客户群众,倾听群众意见,转变服务理念,同时,进行亲情化规范化服务,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客户群众满意度,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作者:徐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通过探讨应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和Hp的清除疗效,旨在为提高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Hp阳性胃溃疡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法治疗,研究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四联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有效率、Hp清除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5%,Hp清除率77.5%,不良反应率5.0%,对照组分别为70.0%、52.5%、12.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四联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Hp清除率,降低不良反应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许德饶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加压延长方法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经验。方法:应用Ilizarov技术加压延长方法治疗长骨干骨不连缺损20例,在骨折端穿入骨圆针,在截骨处与骨纵轴垂直穿入圆形针锯,安装双轨外固定延长器。术后7天始以1.0 mm速度每天延长截骨端至骨缺损长度后停止。延长骨段骨性愈合后拆除延长器。结果:采用Ilizarov支架固定治疗后骨不连0.7~1.2 a愈合,愈合率100%。全部患者患肢可不扶拐负重行走,关节活动明显优于术前。结论:Ilizarov支架治疗长骨干感染性骨不连具有不加重骨折端软组织和骨组织的血运的损伤;避免了内置物所导致的二重感染;便于调整,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缓慢牵伸产生的一定张力,可刺激骨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达到骨段延长目的;加压使缺损两端骨面紧密对合,在干骺端骨延长过程中,有利于缺损骨端的愈合等优点。
作者:孟祥永;崔旭娜;崔建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临床体会。方法:2011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7例,全部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之后,45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效率95.74%;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腹腔感染,1例死于手术过后脏器功能衰竭。与患者治疗之前相比较,治疗以后的身体情况以及各个细胞因子明显好转(P<0.05)。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促进身体恢复,充分实现引流和减压的效果。
作者:迟新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南阳市口腔医院2013年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统计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全年微生物标本。结果:送检标本203份。检出菌株133例,检出率65.52%。以革兰阳球菌为主,革兰阳球菌比率71.43%。结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MRCON明显优势,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与往年变化不大。病原菌种类和耐药率上升应引起重视,合理施治、合理检查、科学用药、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史德莹;张璐;张胜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总结中医护理的具体内容,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根据患者入院单双顺序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得分变化。结果:通过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生理机能、行为能力、社会功能4方面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干预结合中医理论,通过药茶药膳、针灸按摩、以及情志护理综合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和心理行为,在糖尿病患者中实施,效果显著。
作者:张福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2013年收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替米夫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连续治疗24周。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及HBV-DNA转阴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
作者:申纪轩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科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主要实施硫酸镁治疗,试验组则实施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进行治疗,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朱玉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1日-2013年6月1日收治脑梗死患者145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前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B 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个月后,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B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其他2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
作者:黄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钙、钠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检测76例热性惊厥患儿和对照组69例发热患儿的血清钙、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热性惊厥组血清钙、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存在低血钙、低血钠。热性惊厥与低钙、低钠之间互为因果,针对热性惊厥治疗时除常规止惊、降温外应注意纠正低钙低钠血症,预防惊厥反复发作,减轻脑组织和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作者:王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脐血血气分析对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预测的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分娩的足月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100例为A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羊水清亮的200例足月新生儿为B组,两组新生儿于出生后1分钟内抽取脐动脉血,分析两组血气分析结果与羊水污染的关系。结果:A组脐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新生儿窒息10例(10%),高于B组2例(1%)(P<0.01)。A组脐动脉血pH值≥7.20共71例(71%),高于B组65(32%)(P<0.01),A组pH值<7.20共29例,明显低于B组135(68%)(P<0.01)。A组发生HIE(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7例(7%),高于 B 组1例(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 组中行剖宫产20例(20%),明显高于 B 组8例(4%)(P<0.01)。结论: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与新生儿并发症、选择产式有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