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经验体会

陈瑞超;刘畅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高压氧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26例,采用切开引流、抗感染、高压氧、中药汤剂及营养支持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愈25例,治愈率96.1%,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于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是可靠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减低该病的死亡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56例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诊断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的经验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患者56例,首先询问病史,查找病因,然后从辅助诊断中查找病因和诊断依据。在治疗方法上选择利尿剂,同时给予强心苷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ACEI等。结果:本组56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7例(12.5%),显效29例(51.8%),有效18例(32.1%),无效2例(3.6%),总有效率96.4%。结论:严格按照诊断标准,充分利用检查手段,加强对患者的询问是诊断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在给予利尿剂的同时给予强心苷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ACEI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韩松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头孢曲松与盐酸大观霉素治疗单纯性淋病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头孢曲松与盐酸大观霉素治疗单纯性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2013年收治单纯性淋病患者86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前者使用头孢曲松,后者使用盐酸大观霉素,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86.1%;治疗组细菌转阴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针对单纯性淋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改善。

    作者:李卫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微生态制剂及复合凝乳酶胶囊在儿童腹泻中的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比较微生态制剂和复合凝乳酶胶囊在治疗儿童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9月收治腹泻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和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如:体液支持,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另外,微生态制剂治疗组给予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组给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第1天、第2天、第3天的粪便量及治疗后腹泻持续时间以及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疗效,综合以上指标判断微生态制剂和复合凝乳酶胶囊在治疗儿童腹泻的临床疗效。结果: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组治疗第1天、第2天、第3天的粪便量较微生态制剂治疗组明显减少,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微生态制剂治疗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儿童腹泻起效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滕旭;王洋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原地区脑水肿并发大面积脑梗1例治疗与护理

    本文汇报了1例高原地区脑水肿并发大面积脑梗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指出及时、合理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及康复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田甜;魏林节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结节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结节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小结节甲状腺癌患者53例,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53例小结节甲状腺癌患者中,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9例(诊断符合率92.45%),误诊为甲状腺腺瘤的患者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结节甲状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手段。

    作者:王滇昆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留置导尿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留置导尿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老年留置导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护工或家属施行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2周后的临床效果及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留置导尿2周后,观察组按量饮水、按时导尿、尿路感染、肉眼血尿和临床护理满意例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留置导尿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积极加行健康教育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张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复合凝乳酶胶囊应用于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复合凝乳酶胶囊,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凝乳酶胶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郝云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温州某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温州某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情况。方法:2013年选取社区体检居民489例,进行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结果:高血压知晓率63.07%,高血压治疗率80.65%,高血压控制率45.80%。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得分均较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样化的健康宣教有利于人群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并且改善高血压防治。

    作者:郑旭煦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31例(31眼),给予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眼压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前葡萄膜反应、前房出血、后囊破裂、晶体悬韧带部分离断和虹膜损伤。结论: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眼压稳定良好且并发症少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其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95例患者中痊愈50例,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结论:综合、全面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经手术、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骨梗死患者12例,对其X线平片、CT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主要发生于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急性期X线和CT表现为阴性或局部骨质疏松;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亚急性期 X 线及 CT 表现为虫蚀样改变及斑片状、条梭状钙化;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和CT呈不规则形硬化,MRI表现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有效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病变,X线平片对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作者:李秋莉;乔聚义;席彬;刘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患者8例,均采用Stoppa入路进行前环钢板固定。应用Matta评分标准和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对骨折复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Stoppa切口长10~14 cm(平均12 cm),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平均400 mL)。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术后骨折复位情况,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8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7个月),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对所有8例患者进行术后疗效评价,优5例,良3例,随访时间>6个月的患者6例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Stoppa入路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便,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在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时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Pfannenstiel入路及髂腹股沟入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俊;沈成华;熊才亮;房晓彬;王新春;赵袁丰;杨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进口与国产奥美拉唑疗效对比及药理作用分析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作用,比较进口与国产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消化道溃疡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予以进口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国产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医疗负担高于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奥美拉唑的治疗成本低于进口奥美拉唑,而进口与国产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相当,国产奥美拉唑值得推广。

    作者:刘素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呼吸衰竭缓解情况、死亡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88例患者中,显效46例,显效率52.27%;有效40例,有效率45.45%;治疗总有效率97.73%。另外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都曾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具有较大临床价值与应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献荣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健康教育及规范管理对农村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规范管理对农村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影响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调查方法,对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黄堡村45~85岁常住高血压患者250例进行为期2年、定期、规律的健康教育及规范管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及规范化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三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规范管理,可提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改善不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健康教育及规范管理是农村居民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任世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合理运用现代化仪器设备,有效提高检验分析质量水平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合理正确的使用自动化仪器设备,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和检验分析质量。可通过加强检验知识学习,提高专业素质,结合仪器设备相关资料和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另外,检验分析报告不仅需要仪器的机械检测,还需要检验人员细致的工作态度及仪器的自动化和手工操作的有机结合。

    作者:瞿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20例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原因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20例,回顾与分析临床资料,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原因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疗效。结果: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减压窗压力显著降低,患者部分功能与意识均有一定程度好转,GCS评分提高。术后15 d,对患者行颅脑CT复查,其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全脑室系统明显缩小,其中以侧脑为明显。结论: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主要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内积血两个原因所引起的,及时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作者:薛晓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心脏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检查中碘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本文分析了心脏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检查中碘过敏反应发生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主要通过询问病史、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准备好抢救设备与方案来预防碘过敏的发生,而患者一旦出现了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造影剂,并对症治疗及相应的护理。

    作者:邝漫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盐酸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救护体会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盐酸克林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要争分夺秒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配合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抗过敏、升压、吸氧、保暖等措施,密切观测生命体征,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作者:孙叶芸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脱水、营养脑细胞、降颅压等基础疗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7 d 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以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尤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代谢,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张林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