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李献荣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肺部损伤
摘要: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呼吸衰竭缓解情况、死亡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88例患者中,显效46例,显效率52.27%;有效40例,有效率45.45%;治疗总有效率97.73%。另外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都曾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具有较大临床价值与应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与分析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心内科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干预方法。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下的生活质量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经过护理后对生活质量满意度总有效率66.67%,试验组经过护理后对生活质量满意度总有效率96.67%,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提升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秀芹;刘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心脏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检查中碘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本文分析了心脏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检查中碘过敏反应发生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主要通过询问病史、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准备好抢救设备与方案来预防碘过敏的发生,而患者一旦出现了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造影剂,并对症治疗及相应的护理。

    作者:邝漫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经验体会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26例,采用切开引流、抗感染、高压氧、中药汤剂及营养支持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愈25例,治愈率96.1%,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于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是可靠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减低该病的死亡率。

    作者:陈瑞超;刘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静脉用药对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对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影响,积累有益经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80例,随机纳为静脉用药组和口服用药组,每组90例。口服组予以口服药物治疗,静脉组予以药物静注或静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药物见效、症状缓解时间方面,静脉用药组明显快于口服药物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在遗留咳嗽、咳痰方面,静脉用药组要高于口服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疾病转归方面,静脉用药组与口服用药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静脉用药与口服用药两种用药方式都可有效缓解症状,静脉用药显效速度相对更快。然而终疗效与临床给药途径无明显关联,静脉用药不改变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采取用药方式。

    作者:孙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患者8例,均采用Stoppa入路进行前环钢板固定。应用Matta评分标准和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对骨折复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Stoppa切口长10~14 cm(平均12 cm),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平均400 mL)。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术后骨折复位情况,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8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7个月),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对所有8例患者进行术后疗效评价,优5例,良3例,随访时间>6个月的患者6例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Stoppa入路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便,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在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时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Pfannenstiel入路及髂腹股沟入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俊;沈成华;熊才亮;房晓彬;王新春;赵袁丰;杨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精细化管理下的医疗质量循迹追踪法的运用

    在医疗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并采用 JCI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评审中的追踪循迹法进行评审。在采用精细化管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升了医院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赵海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延续护理对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作用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44例,对照组38例,对对照组出院后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对干预组则是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对其实施为期1年的院外延续护理,进行两组护理对哮喘病患者急性发作的作用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式的实施,相比于对照组,干预组在哮喘控制以及健康知识得分方面均有大幅的提升(P<0.05),并且在实施延续护理后,干预组1年内住院次数相比于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结论:延续护理能有效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具有很高效的护理效果,应推广运用。

    作者:杨冬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氧气驱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者45例,在基础治疗前提下使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护理,4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氧气驱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操作简便、局部药物浓度高、疗效好、安全、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作者:申爱美;王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心理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颅脑外伤具有较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给患者及家属心理产生较大影响。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心理压力、心理反应、心理需求等方面,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和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水平,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水平,增强患者的信任度,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张俊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建议

    目的:通过探讨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方法:2014年2月收治患者80例,重点分析质量控制过程对检验结果的不同影响。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使得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检验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结论:只有不断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达到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李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脱水、营养脑细胞、降颅压等基础疗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7 d 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以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尤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代谢,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张林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复合凝乳酶胶囊应用于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复合凝乳酶胶囊,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凝乳酶胶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郝云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治慢性心衰患者142例,据患者意愿与医师建议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71例,前者应用卡托普利,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分别于2周后、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周后,联合组显效率(74.65%)优于对照组(57.75%),无效率(1.41%)低于对照组(14.08%);3个月后联合组显效率(90.14%)高于对照组(74.7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舒张压(66.5±3.2)mmHg、收缩压(120.5±3.8)mmHg、心率(82.3±3.1)次/min 低于对照组(78.4±5.1)mmHg、(138.1±5.5)mmHg、(90.5±5.5)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第2周共发生不良反应14例,高于对照组的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衰,较单纯应用卡托普利临床效果更显著,但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差异逐渐缩小,且联合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联用需慎重,综合考虑患者耐受与疾病治疗需要。

    作者:宋军;敖银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温州某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温州某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情况。方法:2013年选取社区体检居民489例,进行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结果:高血压知晓率63.07%,高血压治疗率80.65%,高血压控制率45.80%。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得分均较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样化的健康宣教有利于人群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并且改善高血压防治。

    作者:郑旭煦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胃癌患者10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根治术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陈君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不同类型儿童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不同类型的儿童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消化不良患儿150例,将不同类型的患儿按照食欲不振、上腹痛上腹胀、恶心呕吐类分为3组。3组都给予相同剂量的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观察各自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食欲不振类治愈20例(40%),有效25例(50%),无效5例(10%)。上腹痛上腹胀类治愈10例(20%),有效15例(30%),无效25例(50%)。恶心呕吐类治愈5例(10%),有效25例(50%),无效20例(40%)。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各种消化不良症状的时候,复合凝乳酶胶囊对食欲不振类的疗效佳,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其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刘亚昆;杨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儿童糖尿病临床分析及护理难点和对策

    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儿童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对策和要点。方法:收治儿童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患儿的临床疾病特征、首发症状、发病季节、发病年龄等,给予一定的护理对策,包括计划饮食、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运动疗法护理、自我监测和随访。比较护理后两组的缓解出院率、患者家属满意度、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缓解出院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在儿童糖尿病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赵太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经手术、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骨梗死患者12例,对其X线平片、CT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主要发生于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急性期X线和CT表现为阴性或局部骨质疏松;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亚急性期 X 线及 CT 表现为虫蚀样改变及斑片状、条梭状钙化;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和CT呈不规则形硬化,MRI表现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有效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病变,X线平片对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作者:李秋莉;乔聚义;席彬;刘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的疗效。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除了其他降压药之外加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对照组服用非β受体阻滞剂类的降压药及安慰剂(维生素C片)。结果:治疗组心率总达标率90.7%,对照组心率总达标率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能显著降低患者心率,以降低远期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

    作者:姚彩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运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方式对于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0例,对其实行经皮肾镜碎取石治疗。结果:70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无一例出现手术失败的情况。所有患者分两期完成取石操作,其中在Ⅰ期取石成功65例,其余5例Ⅱ期取石成功。在患者痊愈出院后的随访工作中发现,出现结石病症复发的概率为0。结论:运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结石病症的治疗,能够在获取到极佳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身体所造成的损伤,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