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运用于临产室护理的效果分析

凌湘

关键词:舒适护理, 临产室,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临产室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产妇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临床表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发生率、产程时间以及阴道分娩出血总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产时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身心状态,改善分娩结局,有效避免危险事件。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市彩虹街社区儿童OSAHS与肥胖症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及社区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广州市彩虹街社区儿童OSAHS与肥胖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并以此制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社区儿童OSAHS及肥胖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抽样,每个社区的居民中按门牌号随机抽取,对3~14岁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本组共调查3~14岁的儿童2349例,其中男1264例,女1085例,共检出OSAHS 121例,肥胖症285例,其中OSAHS合并肥胖症53例。养育方式、独生子女、父母学历、饮食习惯、零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因素对肥胖症发病有影响。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肥胖等因素对OSAHS发病有影响。大多数家长对儿童OSAHS及肥胖症的认知不充分,且治疗态度不积极。结论:肥胖、腺样体肥大、下鼻甲肿大是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因素。

    作者:苏正辉;何敏;何一鸣;范永强;张冬冬;陈汉权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安络化纤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早中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早中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应用安络化纤丸联合拉米夫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早中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观察组同时服用安络化纤丸和拉米夫定。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HBV-DNA转阴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治疗后球蛋白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中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安络化纤丸联合拉米夫定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良好,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更佳,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巩瑞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宫颈癌1280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总结近6年宫颈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宫颈癌的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宫颈癌患者128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1280例患者,平均年龄(48.34±10.12)岁;年轻宫颈癌(≤35岁)的平均构成比9.3%。宫颈癌在体检中发现的平均构成比56.4%;临床早期宫颈癌(ⅠA期~ⅡA期)平均构成比67.1%;治疗由单一手术或放疗转变为手术、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介入治疗由2008年的3.5%增至2013年的21.6%(P<0.05),腹腔镜手术由2008年的1.4%增至2013年的29.7%(P<0.05)。结论:近6年宫颈癌的住院人数明显增多,平均年龄无明显变化,体检发现比例升高,临床早期病例增多,临床早期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中晚期患者多采用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显著,腹腔镜手术逐渐增多。

    作者:柏玲;林薇;张雪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伴有疼痛的肿瘤患者60例,实施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干预、指导咨询及发放宣传材料等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评估其依从性和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癌痛患者的认知性提高,口服止痛药依从性增加,癌痛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疼痛明显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癌痛患者对口服止痛药的认知性,从而提高口服止痛药的依从性,明显降低癌痛患者疼痛的程度。

    作者:缪同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在肺癌根部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在肺癌根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6月-2012年7月收治肺癌患者20例,采用支气管袖状上叶切除术10例,采用支气管袖状左下叶切除术5例,采用肺动脉袖状切除术5例。结果:1个月治疗时间内无一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肺不张,吸痰处理后治愈。2例患者出现残缘有癌细胞。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可以很好地保留正常的肺功能,显著降低手术后期的并发症,可以作为治疗肺癌根部的手术方式之一,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邓修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无创辅助性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无创辅助性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观察组采用无创辅助通气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pH值、PCO2值、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Pro-BNP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PCO2值、PO2、Pro-BNP等生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因疾病治疗的需要终行气管插管术1例,而对照组中行气管插管术4例。结论:无创辅助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并能延缓或阻遏肺性脑病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肖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钼靶X线和超声进行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两种方法对肿块、肿块+钙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对钙化的检出率40.00%,其对钙化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超声(P<0.05);根据患者病理类型结果,两种方法诊断结果比较,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85.00%,明显高于超声诊断(P<0.05)。结论:钼靶X线对钙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诊断符合率,但其也存在缺点,采用高频超声能够有效弥补其缺点,使诊断符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朱新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纤维喉镜下微波治疗声带小结与息肉9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纤维喉镜下微波治疗声带小结与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纤维喉镜下实施微波治疗,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全部在表面麻醉下成功实施手术,无一例出现声带损伤、呼吸困难、声带粘连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诊断完全符合,诊断符合率100%。术后随访3个月,痊愈52例,好转44例,总有效率100.0%。随访半年显示,复发4例,复发率4.2%,复发病例均与患者用嗓过度或发音不正确有关。结论:应用纤维喉镜行微波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具有显著的疗效,该治疗方法具有痛苦小、安全性好、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军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动脉穿刺点封闭方法与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比较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不同封闭方法的动脉并发症发病率,提高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动脉穿刺点封闭方法分为器械组及非器械组,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器械组术后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非器械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如条件允许,建议使用动脉穿刺点器械封堵法,可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方雁彬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分析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治绝经前冠心病患者60例作观察组,并收治绝经后冠心病患者50例作对照组,同时收治60例无冠心病患者作参考组,分析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60例绝经前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前降支病变91.7%;对照组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单支病变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年龄、肥胖、家族史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复杂,多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若患者无典型临床症状,应及早诊断,尽快明确。

    作者:杨志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奥沙利铂、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36例,应用全身化疗:多西他赛75 mg/m2静滴1 h,静滴奥沙利铂,按130 mg/m2计算给药,替吉奥80 mg/(m2·d),分早晚2次餐后口服1~14 d,3周1个周期,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晚期胃癌36例患者均完成2周期以上化疗,有效率55.6%,其中20例PR,10例SD,6例PD,疾病控制率(DCR)83.3%。结论:奥沙利铂、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能较好地控制晚期胃癌的病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扣眼穿刺法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法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4,采用扣眼穿刺法)和对照组(n=24,采用绳梯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式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内瘘,有效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陈双如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老年患者七氟烷麻醉诱导喉罩置入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置入喉罩通气道(LMA)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治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79岁,随机分成S组和P组,S组七氟烷阶梯式下降法,由7%每隔30 s下降1%,至4%时停止下降并维持其浓度。P组先予芬太尼2μg/kg静注,然后缓慢静注丙泊酚1.5~2.5 mg/kg。两组均以BIS≤60作为临界点置入喉罩。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喉罩置入成功率均100%,S组诱导时间明显长于P组,S组诱导后MAP、HR较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组诱导后MAP、HR明显下降(P<0.05)。结论:老年人在BIS监测下七氟烷诱导能产生满意的喉罩置入条件,与丙泊酚相比,患者血液动力学更稳定。

    作者:谢龙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可视喉镜引导胃管留置法在重症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可视喉镜胃管留置法在重症医学科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昏迷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应用可视喉镜引导胃管留置,对照组采用盲插法胃管留置,观察比较两组胃管留置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胃管留置成功率96.7%(29/30),与对照组73.3%(22/3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管留置用时(6.8±1.6)min,与对照组(14.0±7.8)min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困难置管8例重新经可视喉镜引导胃管留置均取得成功。结论:可视喉镜引导胃管留置法可提高重症昏迷患者胃管留置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尤其对于胃管留置困难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燕;陈建芬;周曙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骨密度检测对骨质疏松筛查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骨密度检测对骨质疏松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借助于韩国的Osteopro UBD 2002A骨密度测量仪检测2000例健康成人的跟足。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测定值比较,男性≥31岁,女性≥29岁,其骨密度测定值逐渐下降(P<0.05)。男性≥60岁的各组间定量进行比较,P>0.05,女性中≥40岁的各组间定量进行比较,P<0.05。骨质疏松检出率中的男性和女性进行比较,年龄≤39岁的,P>0.05;年龄40~59岁和≥60岁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密度检测对骨质疏松筛查结果尤为显著,年龄≥40岁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作者:靳继民;端传丽;韩玉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中国参保公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该制度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作者通过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进行概括总结,分析问题及存在的原因,进而对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探讨,终提出建议与对策。

    作者:杨林;姚华;齐新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硝酸酯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比对照组(62.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在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治疗中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应用电子病历系统1年后临床医疗质量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电子病历系统后临床医疗质量变化。方法:对2012-2013年临床医疗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病历书写质量、核心制度落实和合理用药等医疗质量指标明显改善,质量控制效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应用电子病历系统后,临床医疗质量明显改善,提高了病历内涵。

    作者:赵富帅;赵丽丽;张延赤;周浩;陈雷;郑博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的病因及诊治

    目的:间质性肺病(炎性疾病)相对于临床治疗中的其他疾病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在临床中发现,此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且行之有效的治疗,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肺泡壁、小气道以及微血管等。同时,此病的发生原因一般不明,所以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但是,临床治疗中对于此疾病的诱发原因越来越指向药物,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作者:冯金萍;许坤;钱晓军;鲍亮;赵弘卿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203名膳食结构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研究重庆市主城社区老年人日常膳食结构,以此为依据,全面分析本市老年人膳食中存在的不利于健康的危险因素,终以帮助老年人健康延寿,提高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为目的。方法:以重庆市主城区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德尔菲(Delphi)法”及查阅大量文献,在了解目前我市人口老年化现状及特点及国内有关营养膳食调查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调查问卷,从而得出研究结果。结果:研究对象膳食构成不合理,蔬菜水果摄入少,畜禽肉摄入多,同时奶类及鱼虾类摄入又低,饮水不足;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合理,表现每日脂肪、胆固醇摄入过高,盐及油脂摄入偏高,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偏高;碳水化合物、钙、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摄入又偏低;三大产热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结论:重庆市老年人的膳食结构很不合理,膳食结构中存在较多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为改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需对其膳食加以科学合理的控制及调整。

    作者:邓宇;何坪;陈吉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