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炯;张弛;郭志鑫;姜典财;黄志禄
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具有长效特点的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该药出现了一些少见不良反应.将有关文献报道加以总结分析,以引起临床的注意与重视,提醒医务工作者及广大患者谨慎用药.
作者:于丽;徐砚花;王春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厂家生产的藿香正气片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对所得不同厂家产品或不同批次产品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差异很大.因此有必要建立藿香正气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姜静;刘丙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早已被政府所重视.但目前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和具体推行还存在着很多与现实社会状况和国民经济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总结这些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的制订和推行.
作者:孙玉珠;宋金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通过对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体系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吴颖雄;田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建立浊度法测定交沙霉素片的方法.以肺炎克雷伯菌为试验菌,加菌量0.8%~1.0%(V/V),37℃±0.5℃培养4~5h左右测定.抗生素线性浓度为4.0~12.0u·mL-1,二剂量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2.0%(n=9).该方法灵敏,快速,影响因素较少,可作为测定交沙霉素片效价的方法.
作者:刘云;张素平;高燕霞;姜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评价村卫生站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对本市14个村卫生站2004年~200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金额、数量及在用药总量中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村卫生站所应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为主,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应加强对村卫生站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作者:邹殿明;周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对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片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以期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片的含量,并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中有关规定评估其不确定度.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提出了该法的合成不确定度评估结果.建立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适用于本实验室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片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丘进;黎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对新疆地区药品检验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郭荣珍;张瑞;孙国顺;刘增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研究乳腺癌患者血、癌组织、淋巴结中CD44V6的表达及化疗对CD44V6表达的影响和意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CD44V6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和淋巴结中CD44V6的表达.乳腺癌组织中的淋巴细胞(t=4.71,P<0.05)和阳性淋巴结(t=5.11,P<0.05)的CD44V6的表达与对照相比显著增高,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V6的表达也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乳腺癌细胞的CD44V6的表达强阳性,且阳性率100%,而良性乳腺组织呈阴性表达.化疗后癌细胞的CD44V6的表达仍是100%,血和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CD44V6的表达有所下降,但无意义.乳腺癌具有淋巴转移的巨大潜能,CD44V6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而且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更为密切.化疗通过对肿瘤的杀伤可抑制CD44V6表达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转移.提示CD44V6可作为监测乳腺癌患者淋巴转移的指标之一.
作者:赵家太;栗兵霞;冀宛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对近年来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急性声带水肿等.提示临床医师在用药时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可辉;信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我院2005~2007年收集到的15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157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62种,其中抗感染药29种,占首位(占46.77%),静脉用药引起的ADR有123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9.68%),较严重的ADR有11例.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亓丕水;郑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结合国内外药包材标准,系统地阐述了药包材标准的内涵及我国药包材标准管理概况,为科学制定与准确理解药包材标准,使之促进并服务于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童清泉;彭文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咳宁片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采用Zorbaxeclipse ODS C18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nm,柱温30℃,流速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盐酸麻黄碱在0.04066~0.3659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为1.12%(n=6).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误差小,重复性好,可用于消咳宁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卫;杨燕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翘解毒丸中绿原酸的含量.采用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mol·L-1磷酸二氢钠(40∶6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24nm;绿原酸在0.0359~0.71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43%,RSD=1.04%(n=5).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史建玲;张春雨;贾惠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女,14岁,48kg,右上第4颗牙因慢性牙髓炎于2007-07-17到我院儿童口腔科就诊.在患牙腭侧中线至牙龈外1/3部位局部注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法国碧兰公司,规格1.7mL/支,批号A-1)0.8mL,行拔髓治疗.患者自述2d后注射部位出现紫色血疱,继而演变成黄色疱,破溃后局部形成大溃疡,有剧痛.7月26日复诊时,患牙远中腭侧呈现大面积溃疡,溃疡直径2.0cm×1.0cm,表面有渗出物,周围黏膜充血,触边缘痛.
作者:郑利光;秦满;牛桂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通过对我院2005~2007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中364例引起皮肤系统损害的致敏药物、皮疹类型、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发现致敏药物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中成药及其提取物类、生物制剂类、解热镇痛类、抗痛风类、抗癫痫类等;皮疹类型为麻疹型、荨麻疹型、湿疹型、多型红斑型、固定型、大疱型、扁平苔癣型等.
作者:林燕;陶红慧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采用HPLC测定5-氟尿嘧啶-甲酰-果胶轭合物载药量,对5-氟尿嘧啶-甲酰-果胶轭合物进行质量控制.色谱柱:Inertsil ODS-3,流动相:水(含0.15%三乙胺和0.15%乙酸)-甲醇(95∶5,v/v),紫外检测波长:265nm.线性范围为0.1~150μg·mL-1,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9%,RSD=1.1%.5-氟尿嘧啶-甲酰-果胶轭合物经碱水解酸中和后测定的载药量为4.82%.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高,重现性好,能初步确证5-氟尿嘧啶-甲酰-果胶轭合物的结构,并快速有效的测定轭合物的载药量.
作者:王庆伟;刘雪英;冯娟;刘琳娜;刘莉;梅其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了解我院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类型及科室分布情况.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典型病历进行统计.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7%,不合理使用率为16.3%,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涉及多种表现类型.我院全面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监控管理后初见成效,但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具体表现仍较多,还有待进一步干预和管理.
作者:肖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通过对湖北省药品检测车车载近红外模型质量的验证,分析假阳性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模型的选择,操作的规范化,样品的代表性及其他因素.
作者:江燕;姜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用模糊聚类分析的原理和模式识别方法,对2004~2006年近3年来全国抽验的氨咖黄敏胶囊质量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价.选择氨咖黄敏胶囊检查项目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A(%)、咖啡因含量B(%)、重量差异C(RSD%)、崩解时限D(min)4个检验指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将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116批样品进一步分为Ⅰ、Ⅱ、Ⅲ 3个等级.116批样品中Ⅰ(优)级品24批,约占20.7%;Ⅱ(良)级品81批,约占69.8%;Ⅲ(可)级品11批,约占9.5%.本品所采用的质量标准方法是可行的,能有效的控制其质量,对本品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本品的优级品率较低,说明生产厂家需要进一步改进工艺,严格执行生产规程,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作者:马玉荣;孙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