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药(化学药品)申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程鲁榕

关键词:化学药品, 新药申报, 新药审评
摘要:本文小结了1999年177项新药(化学药品)申报品种的专家初步技术审评意见;根据化学药品的五种类别,对申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供新药申报者参考。
中国药事杂志相关文献
  • 新药(化学药品)申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小结了1999年177项新药(化学药品)申报品种的专家初步技术审评意见;根据化学药品的五种类别,对申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供新药申报者参考。

    作者:程鲁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药品的效期管理应该规范

    药品作为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对其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是临床用药安全的根本保证。而药品的效期管理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1 药品效期管理的现状1.1 药品的有效期表示不规范1.1.1 表示不明确仅以生产批号及有效期的年数表示,而未标明有效期终止日期;还有以使用期或负责期代替有效期。

    作者:张敏;刘翔;朱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黄片中黄芩甙含量的比较

    三黄片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其具有清热解毒,泄火通便的作用,是治疗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痢疾等疾患的常用药物。笔者采用HPLC法对9个厂家23批三黄片中黄芩甙的含量进行了考察,发现黄芩甙含量差异悬殊,说明仅采用薄层层析法进行鉴别是不够的,难以保证其质量。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卫新;鲁彦毫;王琳静;余晓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经营非药品的管理

    一些药品零售企业为争取更大的利益,不断增加新的经营品种,扩大经营范围,一些非药品如保健品、加药食品、消杀剂、性保健品等在零售药店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冒充药品进行非法销售,这一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吴庆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浅谈抗生素药品检验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抗生素药品是当今国际医药产品中消费量大、临床应用广的一类药品。而抗生素药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病患者的安全和有效。如何解决检验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做好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本文就抗生素药品检验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谈一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庆全;张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进一步强化进口药品流通的监督管理

    国家对进口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年修订颁布了《进口药品管理办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了进口药品的审批、进口、报验、检验、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但流通领域中进口药品的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现就流通领域中进口药品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如何加强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张杰;李珠华;毕秀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66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为了探讨近年来我国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情况,如药物种类、用药至出现休克的时间、发生率、死亡率等,本文综合分析了66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供临床用药参考。1 资料与方法 从1998~1999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和《药物流行病学杂志》刊登的485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选取了66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病例,作为统计分析数据,自行建立数据库,设定编号、性别、年龄、药品名称、给药途经、用药至出现休克的时间和结果字段,进行分类统计。

    作者:王庆莲;宋立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桂枝茯苓丸检测方法的研究

    桂枝茯苓丸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其质量控制方法仅有性状和常规检查,为更好地控制本品的内在质量,完善药品标准,本文对其桂枝、牡丹皮、赤芍进行了TLC鉴别,并用HPLC法对桂枝中所含的肉桂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方法重现性好,样品处理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桂枝茯苓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和建国;郑青叶;高天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转变观念切实做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随着国家和部分省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继组建,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步入职能集中、执法统一的快车道,这无疑对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和促进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仍然有部分省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组建过程中,绝大部分地(市)县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启动,即使已组建的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其工作人员也主要来源于原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检验部门、药品生产经营行业主管部门。这些人员具有很高的素质,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他们长期以来受原来工作单位和部门的影响而形成的习惯和认识,与当前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因此,做好新形式下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就必须及时转变观念。

    作者:赵洪彬;张守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拉克替醇-水合物中残留甲醇

    拉克替醇(Lactiol)一水合物即山梨醇半乳糖苷一水合物。用于治疗便秘疾病,与沿用40多年的乳果糖具有同等疗效,但其甜度小,病人易于接受,不具乳果糖那种容易产生恶心、胃肠胀气、腹部不适感的副作用,且稳定性较乳果糖大,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在德国、法国等数个欧洲国家作为缓泻药上市,已收载入《欧洲药典》1999年增补本。该药在生产工艺中使用了甲醇,故需对甲醇量进行控制。经试验,采用以Porapark Q为填料的玻璃柱,在柱温120℃,瓶温80℃,平衡时间40min的条件下进行了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杨子光;周刚;禹凤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国家药品监管局发布2001年培训计划

    本刊讯 2001年是实施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局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促使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一年。2001年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1)机关公务员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加强学法用法,增强敬业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公仆意识,按程序办事,依法行使职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管理水平。 (2)局直属各单位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和新修订通过的《药品管理法》的精神,按照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有关要求,不断增强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增强发展后劲,促使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向前推进。 培训计划分为六项: (1)局机关公务员的培训;(2)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师资培训;(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人事处长培训研讨班;(4)执业药师培训;(5)局机关各司室组织的培训;(6)省级以下药品执法监督人员的培训。 在每项培训计划中,对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及地点,都有具体要求和安排。国家药监局人教司培训处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有利于GMP推行政策的出台,GMP认证工作已在我国逐步展开。为使药品生产企业能更全面地理解和实施GMP,笔者将参加十余家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检查中,企业易忽略的问题作一归纳分析,供参考。

    作者:周进军;孔凡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免煎中药饮片”剂型的科学性及成本—效益分析

    所谓“免煎中药饮片”(以下简称“免煎饮片”),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份浸出,经浓缩干燥,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单味定量包装,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师随症处方,按规定剂量调配给病人直接服用。“免煎饮片”不需煎煮,即服即冲,在剂型上改变了中药饮片的粗、大、黑形式,将传统中药汤剂煎煮麻烦、携带不便、口服量大等缺点,转变为简单、快捷、方便等优点,是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尝试。“免煎饮片”有许多优点,也有许多不足,笔者试图从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两个方面对“免煎饮片”的不足进行分析,探讨其改进发展方向。

    作者:程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WHO天然药物研讨会随笔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8月28~30日在日内瓦举办了“治疗热带疾病的天然药物”的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总计38人。会议的议题是: (1)探讨传统医学和西医共同发挥作用和互相取长补短的领域;(2)在安全和有效的前提下,探讨研究开发天然药物行之有效的途径(天然药物可以根据传统医学思路进行研制,也可按西医药的开发模式进行研制);(3)探讨在疟疾和其他热带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如何推动天然药物的研究和开发;(4)对WHO以后有关热带病以及传统医学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作者:叶祖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加强网上信息管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任何形式的滥用或误用均可造成对人体健康甚至生命的损害。即便是OTC药也同样如此。所以,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对药品的销售和使用严加控制,对药品的广告和宣传资料也有相应的审查、管理制度。比如我国就已规定: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非处方药经审批后方可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1]。

    作者:孙大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菌药物利用907例调查分析

    采用《抗菌药物利用流行病学调查软件包》对1999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907份出院病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抗菌药物使用率70.09%。预防和无指征用药64.03%,不合理用药17.78%。②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氟喹诺酮类。本次调查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预防性应用比例过大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作者:何绥平;李建伟;韩燕茹;全燕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加强市场流通领域中血液制品贮藏条件的监督

    生物制品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脂类,多糖蛋白质的复合物,这些制品对光热敏感,遇光、热会发生蛋白质和多糖变性降解,失去原有的免疫活性。根据Van't.Hoff经验规则,当温度增高10℃时,一般化学反应速度增大2~4倍,有效期将减少1/4~1/2。所以生物制品、血液制品、菌苗、疫苗等药品对贮藏条件要求严格。据统计,由于缺乏必要的冷藏设施,在不发达国家约有80~90%的疫苗失活而造成损失,即使在发达的国家也有50%以上的疫苗因贮藏不当造成浪费。不按适宜的条件贮藏药品,即使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也会使药品的活性降低或丧失。因此,为了保证生物制品的药品质量,必须加强成品在运输和贮藏中冷链系统的管理。

    作者:王新瑞;邢俊生;李勇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头孢氨苄的薄层鉴别和相关物质检查方法的探讨

    《中国药典》1995年版1998年增补本[1]对头孢氨苄原料及制剂的标准作了重大修改,但薄层鉴别和相关物质检查仍然沿用原方法。即硅胶G薄层板制备好后,须经5%正十四烷的正己烷溶液预展开,再经展开剂展开后显色定位。据调查,正十四烷试剂价格昂贵且十分难购,很多基层药品检验部门无法对此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卫生部部颁标准[2]中,头孢氨苄缓释片的鉴别采用硅胶H板,不须预展开,经展开剂展开后直接显色定位。但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斑点和主斑点Rf值非常接近,不适于相关物质的检查。笔者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薄层色谱方法。

    作者:夏俊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原则,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常规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第三条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应取得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第四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医疗机构制剂进行质量监督,并发布质量公告。 第五条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制剂配制的全过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340例外科病人抗菌药使用调查

    本文随机抽查1999年11月外科系统出院病历340例,对抗菌药的种类、用药频度、药物利用、两种药物联用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作者:王婷;水彦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药事杂志

中国药事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