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引导改良两步扩张法建立皮肾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非积水肾结石的临床效果

刘佛林;邹毓华;徐瑞权;袁源湖;伍耿青;谢昆林

关键词:二步扩张法, 皮肾通道, 经皮肾镜取石术, 非积水肾结石
摘要:目的 探讨B超引导改良两步扩张法建立皮肾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非积水肾结石的方法和安全性,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非积水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B超引导改良两步扩张法建立皮肾通道PCNL治疗,B组采用常规B超引导逐级扩张法的PCNL治疗,比较两组的通道成功率、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组与B组的结石清除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通道成功率高于B组,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短于B组,失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改良两步扩张法建立皮肾通道PCNL治疗非积水肾结石安全、可行,效果确切,具有通道建立简单、通道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普瑞巴林治疗重度非疱疹性皮肤触诱发痛2例的病例分析

    皮肤触诱发痛是指非伤害性刺激引起正常皮肤的疼痛感觉.本文对2例重度非疱疹性皮肤触诱发痛患者,予口服普瑞巴林75~150 mg,2次/日,连用2周后,缓慢停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干扰评分(SIS)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疼痛严重程度、睡眠质量以及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发现普瑞巴林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无药物不良反应.普瑞巴林可以改善重度非疱疹性皮肤触诱发痛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

    作者:陈江瑛;邓婉青;张素平;闫振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反复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辽宁省计划生育科研院附属医院门诊确诊为不明原因流产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就诊的30例健康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妇女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中CD4+和CD47CD8+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CD3+和CD8+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中NK细胞比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SA患者外周血中CD4+、CD4+/CD8+和NK细胞比率的升高,打破了正常的妊娠免疫微环境而引发流产.

    作者:马超;冯文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54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观察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螺钉松动、骨折移位、畸形愈合、肩周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效果显著,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白杨平;林庆培;罗伟初;戴高伟;林秦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补佳乐联合全面护理干预模式用于中期引产后乳胀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补佳乐联合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中期引产后乳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中期引产后乳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各观察组患者使用补佳乐联合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引产后服用补佳乐并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引产后第4、7天的的VAS评分及乳房硬度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佳乐联合全面护理干预模式用于中期引产后乳胀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乳房硬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刘旭东;黄晓兰;赖全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 评价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复位后石膏外同定,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比较两组的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自觉疼痛完全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自觉疼痛完全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肯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各项症状改善,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袁国华;黄晓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补佳乐联合维生素E对绝经后子宫脱垂术前阴道壁情况的改善效果

    目的 探讨补佳乐联合维生素E对绝经后子宫脱垂术前阴道壁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我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绝经后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30例患者直接行子宫脱垂术(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术前应用补佳乐联合维生素E治疗,再行子宫脱垂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内条件、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MI、KI、阴道黏膜厚度、FSH以及E2水平及VH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仅VH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所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1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子宫脱垂患者行子宫脱垂术时,术前给予补佳乐联合维生素E治疗可有效改善阴道内环境,调节激素水平,更符合手术条件,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创伤类型,多发生于暴力作用下或骨质疏松的患者,由于股骨转子下骨折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导致股骨转子下骨折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临床认为如何在术后重建内后侧皮质是治疗的关键问题.随着临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变,效果越来越好.本文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分型和治疗进行综述,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进一步为临床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提供思路.

    作者:黄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改良床上洗头法在肝癌TACE治疗卧床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床上洗头法”在肝癌TACE治疗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在本院进行TACE治疗的卧床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简易床上洗头盆洗头法”洗头,观察组采用“改良床上洗头盆洗头法”洗头,比较两组洗头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洗头时间为(15.122.41)min,床单浸湿范围为(6.51±1.23)cm×c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43±1.32)min和(30.15±3.56) cm×cm;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床上洗头盆洗头法”不仅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周碧云;陈殷琴;彭碧文;陈巧雅;唐彩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高龄急性脑梗死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19.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评分在药物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方式治疗,能够使神经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总有效率.

    作者:方明;章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定量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RTE)的弥散定量分析功能对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肝脏改变的定量化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30只2.5~3.0个月龄,体质量280~33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甲组(实验组)与乙组(对照组),每组15只.甲组大鼠行手术制作可复性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乙组大鼠仅行假手术.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2周及解除梗阻后2周采用带有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软件的超声诊断仪对动物模型进行RTE检查,并对弹性图像进行弥散定量分析;比较分析造模前、造模后2周、解除梗阻后2周两组大鼠%AREA和MEAN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造模前及解除梗阻后2周时两组大鼠的%AREA值及MEAN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大鼠造模后2周%AREA及MEAN值分别为42.60±3.69、93.20±2.54,与乙组的25.40±1.40、108.00±4.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0、4.328,P=0.019、0.047);甲组大鼠造模后2周时%AREA和MEAN值分别与造模前及解除梗黄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TE的弥散定量分析功能可反映梗黄引起的肝脏改变,梗黄后肝脏ROI区MEAN及%AREA可有显著改变,其可作为梗阻性黄疸程度的定量化评定参考指标.

    作者:孟晔;肖阳;刘勇;王涛;奚克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大量腹水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HCC)肝切除术后大量腹水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HCC并行肝切除的10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腹水生成量分为大量腹水组和非大量腹水组,分析并筛选肝切除术后大量腹水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中19例发生大量腹水,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蛋白血症,血小板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合并肝硬化、门静脉癌栓与术后大量腹水形成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血小板减少(<100×l09/L)及术中出血量≥600 ml是术后发生大量腹水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72,2.430,3.985,P<0.05).大量腹水组与非大量腹水组比较,其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老年HCC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大量腹水形成的相关因素,有助于围术期对腹水形成的相关因素积极防范并处理,从而降低术后发生率并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徐建;李敬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对小儿高热患者分别行常规与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小儿高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患儿体温为(37.5±0.2)℃,低于对照组的(38.3±0.2)℃(P<0.05);干预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干预组患儿护理总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干预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0.0% (P<0.05).结论 临床中针对小儿高热患儿,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明显促进患儿康复,改善患儿高热症状,提高患儿 家长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何婷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无痛分娩对临床初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对临床初产妇产的效果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入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自然分娩方法,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行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及主观镇痛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优良率(100.0%)高于对照组(13.0%);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10.0%)低于对照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1、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主观镇痛满意度(99.0%)高于对照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分娩用于临床初产妇分娩,能有效缩短产程时间,缓解初产妇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曲淑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切口微创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小切口微创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6月收治120例新鲜跟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后的完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侧小腿大周长差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鲜跟腱断裂患者实施小切口微创治疗,不仅能减少术中感染、肌腱再断裂、术后粘连等并发症,还能改善患者两侧小腿大周长差,缩短完全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作者:林琅山;陈峰;杨正禄;刘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西甲硅油和达克罗宁在无痛胃镜检查视野改善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西甲硅油乳剂和达克罗宁胶浆在无痛胃镜中各部位视野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9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行无痛胃镜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西甲硅油组和达克罗宁组,每组80例.对照组检查前未使用辅助药物,西甲硅油乳剂组检查前10~15 min口服含25%西甲硅油乳剂生理盐水20 ml,达克罗宁组检查前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 ml,检查时记录各组胃镜下视野情况.结果 对照组需要人工冲洗的概率为72.50%,同西甲硅油组、达克罗宁组的21.25%、18.75%比较,明显较高(P<0.05);西甲硅油组、达克罗宁组食管、胃各部位的清晰度优于对照组(P<0.01);西甲硅油组和达克罗宁组相比,食管腔内视野改善效果稍差(P<0.05),但其他各部位视野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胃镜不使用黏膜清洁剂时内镜下视野差,推荐检查前常规使用西甲硅油乳剂或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两者均可有效改善视野,减少内镜下冲洗次数.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视野的改善优于西甲硅油乳剂,但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西甲硅油乳剂比达克罗宁胶浆更值得推广.

    作者:杨智炜;王胜炳;汪福群;赖尚导;曾小倩;蓝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4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术中单纯给予缩宫素,治疗组术中给予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产后出血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25.00%)低于对照组(50.00%);治疗组产后2、24 h出血量[(223.51±31.48)、(292.51±52.61)ml]少于对照组[(294.39±52.77)、(387.39±63.57)ml],产后出血持续时间[(2.62±1.21)d]短于对照组[(3.61±1.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出血持续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吴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珠海市斗门区某医院443例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死亡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某医院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病例流行特征,为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ICD-10死亡原因分类,对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某医院因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死亡的443例病例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的主要指标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伤害诊断信息、住院信息、死亡信息等.结果 2008~2015年珠海市某医院因道路交通伤害住院病例共计10 974例,其中死亡病例数443例,平均病死率达4.0%,各年度病死率无显著变化趋势(P>0.05).男性道路交通伤害病死率(4.4%)显著高于女性(3.1%) (OR=1.449,P<0.01).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居各种伤害死亡原因的首位,其构成比高达63.5%,各年度构成比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摩托车为首位道路交通伤害原因,占55.0%.男性摩托车伤害死亡构成比(88.1%)显著高于女性(11.9%)(P<0.01).青壮年组摩托车伤害死亡构成比(76.4%)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结论 道路交通伤害以男性青壮年、骑摩托车人员为高发人群.应继续针对本地区道路交通伤害的类型和分布特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作者:张煌辉;刘宏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治疗方案对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效果及对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比较

    目的 观察与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效果及对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5年4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8例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B组则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病毒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血小板指标(PLT、PDW及GMP-140)及纤维化指标(Ⅳ-c、LN及HA)血清表达水平.结果 B组治疗后2、4、6个月的抗病毒总有效率分别为69.39%、83.67%和91.84%,明显高于A组的46.94%、59.18%和71.43%,治疗后不同时间的PLT高于A组,其他血小板指标及纤维化指标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对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效果明显好于单用拉米夫定,且其对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也优于拉米夫定,因此认为其在乙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龚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社区康复治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2月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且由根竹园社康中心督管的112例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社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1年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992.58±33.15)ml]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 1/FVC) [(72.33±5.3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736.52±31.48)ml、(63.68±2.25)%],SGRQ评分[(37.86±2.24)分]低于对照组[(46.14±2.82)分];观察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抑制病情恶化,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常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2016年期间收治的确诊为重症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从中随机抽取80例,以患者所接受干预方案差异为标准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采取常规重症肺炎对症治疗者为对照组,联合乌司他丁和大剂量氨溴索治疗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以及6 min步行距离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2.5%);治疗后患者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水平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水平[(61.2±10.3),(296.3±23.1)mmHg]高于对照组[(56.2±10.3),(159.1 ±25.7) mmHg];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均延长,且观察组[(289.1±20.2)m]患者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256.9±19.8)m],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具有病情严重、预后质量较差等特点,为此类患者制定干预方案时除了考虑改善病情,还应该对各项指标以及康复质量等有所关注,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氨溴索对该病不但能够控制病情,且血气指标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也得到相对更为明显的提升,具有全面性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叶冬英;石斌;叶明荣;季镇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 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