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於;蔡太英;刘欣;葛艳恒;白雪
目的:探讨职业体检科釆血护士的职业防护。方法根据我科护士的日常实际工作进行总结。结果我科护士采用正确的防护模式,起到了良好的防护效果。结论采用正确的防护模式是降低风险保护自身安全重要途径。
作者:周晓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间呼吸内科收住的4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以上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本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应用价值。结果400例患者中有36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所占比例为90.0%,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360例患者中,完全治愈的患者有140例,比例为38.89%,好转的患者有201例,比例为55.78%,未治愈的有23例,比例为6.32%。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0例,发生率为5.58%。以上使用抗生素的360,例患者,共使用11个品种。用药选择为,一联用药173例,占44.30%;二联用药160例,占40.94%;三联用药48例,占12.4%;四联用药13例,占3.46%。结论抗菌药物在我院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侯玉辉;赵丹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e antigen, cea)、ca15-3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首次治疗均为手术治疗且为初次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的16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乳腺癌病理类型,术后 tnM 分期,术后转移、复发情况及其治疗效果,者术前1周、术后1个月血清 cea、ca15-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 cea 、cal5-3水平分别为(4.53±3.14) n g/ml,(17.15±5.26)U/ml 较术前患者血清 cea 、cal5-3水平分别为(8.12±3.61)n g/ml、(28.58±4.17)U/ml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 cea 、cal5-3水平随着 tnM 分期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后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治疗效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个月乳腺癌患者的血清 cea、 cal5-3水平较术前降低,且在不同 tnM 分期的乳腺癌患者中存在差异。
作者:梁俊青;崔宏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实例研究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方式进行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孕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位,研究组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方式,对照组应用依沙丫啶方式,研究两种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引产有效率达到了98%,而对照组仅有82%。结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方式对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全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究失眠的西药治疗疗法。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西药治疗。结论由于失眠的原因较多,治疗上明确失眠原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主要治疗药物为苯二氮卓类及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其次要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逐步纠正各种影响睡眠的行为与认知因素,重建正常睡眠模式和恢复正常睡眠结构,摆脱失眠困扰,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邢海宁;李琛;李淑云;王一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 tec 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合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 tec 方案治疗,对照组未采用化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无病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无病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 tec 方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疗效,安全有效。
作者:王雪彬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婴儿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颅内出血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治疗50组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药物外加婴儿高压氧舱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婴儿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简单而有效。
作者:盖淑菠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64例,实验组64例。实验组运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运用西医治疗方法,对病患予以治疗,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总结。结果我院收治的实验组64例患者中有,有45例患者的到了显效的治疗,17例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2例患者为无效治疗;对照组有有25例患者的到了显效的治疗,14例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25例患者为无效治疗。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映雄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分娩虽然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即可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一系列的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在护理当中,充分利用心理学知识,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以促进产妇以佳的心理状态顺利渡过分娩期,预防和减少心理疾患和各种威胁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的分娩期并发症,保证母婴安全健康。根据多年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诸多分娩期心理问题,就此对分娩期的心理观察与心理护理做如下阐述。
作者:叶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24 h 内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治疗后第15天和第30天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第15天血肿吸收、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第30天总有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尼莫地平早期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有利于加快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志刚;郭洪松;杨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经产妇会阴三度裂伤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2例经产妇会阴三度裂伤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预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发生撕裂伤后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均在住院7d 内出院,感觉良好,会阴撕裂均为甲级愈合。结论对产妇进行会阴三度撕裂的有效的预防,将预防措施积极落实到位,可显著降低会阴三度裂伤的发生率。在发生裂伤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护理,可促进裂伤愈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结局。
作者:邓云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急诊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随时准备好手术前的急救工作与术后护理工作。结果患者经过急诊手术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后,有10例患者康复出院,15例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5例患者全身瘫痪。结论对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实施急救手术治疗及术后精心的护理,减少了患者的致残率,增强了康复效果,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杨蔚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品管圈:就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图1)。品管圈活动过程就是理性解决问题程序的引申,以往的管理方式大多由上而下、指示命令,而通过品管圈可由基层人员共同拟定解决对策,达成共同解决组织问题的主要目标。因此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全体组织上下一体,团结和谐,提升员工满意度,又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2014年2月我院内窥镜中心组建亮镜圈,选定“减轻病人痛苦,降低胃镜检查漏诊率”为主题,选85例患者运用PDCA循环法护理管理,进行原因分析、解决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良好的结果(图2),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芙蓉;陈斌;何海燕;李玮;阳秀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妇产科作为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做好本科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妇产科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际对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庆元;钱细贵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究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麻醉方法,提高手术质量。方法总结本院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例治疗过程中的麻醉经验,具体探讨实施麻醉过程中对麻醉方式的具体选择以及注意事项。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麻醉措施已经非常完善,但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不同麻醉措施,同时注意麻醉中的充分供氧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郭东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对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全面护理方案的意义。方法对于我科98位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整理,全面系统的分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并针对病情制定一系列方案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目的。结果在有效的实施护理措施的情况下,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值较之前有很大差异(P <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观察分析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很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在临床中有重大意义。
作者:管国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普遍应用,关节材料和手术技术不断提升,同时人们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得手术适应证也不断放宽,高龄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也越来越多,这无疑给手术和护理带来高风险。我科2年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8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通过对高龄老年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和有效地康复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付林;纪小方;贾晓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对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以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范劲秋;张英;史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青壮年用工体检中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门诊部近年来体检中发现罹患高血压的青壮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50,行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和对照组(n=50,只行健康宣教)。通过发放高血压治疗评估调查表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干预组的遵医行为符合率、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青壮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霞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温针灸,又称温针、针柄灸及烧针柄等,是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温针灸的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先取长度在1.5寸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取约2 cm 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笔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如从艾条段上端点燃,患者感觉热力不及下端点燃,且热力持续时间较长,所以建议在治疗过程中,艾条段从下端点燃为宜。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次如用艾团可灸3~4壮,艾条段则只须1~2壮。如艾绒质量不佳,建议以艾条段为佳,以防艾绒掉落,烫伤患者。近年,还采用帽状艾炷行温针灸。帽状艾炷的主要成分为艾叶炭,类似无烟灸条,但其长度为2cm,直径1cm,一端有小孔,点燃后可插于针柄上,燃烧时间为30min。因其外形象小帽,可戴于毫针上,故又称帽炷灸。帽炷温针灸,既无烟,不会污染空气;同时,它的作用时间又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温针灸法。
作者:李树兰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