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兆勇;张伟;郭晓红
目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规律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此次收治的184例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之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并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多,占58.7%。此外,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结论在临床上,给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进行,同时要严格遵医嘱,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同时要正确地选择药物服用途径,保障用药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和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学萍;韩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在眼科疾病致盲中,白内障患者占很大比例,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使病人恢复视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根据患者主诉,进行眼科系统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患者经手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白内障患者,在眼底情况良好,无全身及其他影响手术愈合的并发症外,通过手术治疗及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都能恢复较好的视力,使患者重见光明,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小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加快,糖尿病患者进一步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已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老化,一些症状、体征、化验检查、治疗及护理与一般成年人糖尿病有所不同。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充分认识到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自我护理需求,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
作者:张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癌的治疗。方法运用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论非血管介入方法是今后治疗肝癌的有效选项和合理的综合治疗手段,经植入性药盒导管系统持续灌注生物化疗药对清除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率有着美好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科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诊治的2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声像学表现。结果孕囊型12例;混合包块型1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示在包块或妊娠囊周边可以见到丰富的低阻力血流。患者选择性进行保守治疗、清宫术治疗、腹腔镜下行子宫下段瘢痕修补及病灶局部切除术,包块或妊娠囊周边的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甚至消失,阻力指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超声能够较为明确的显示子宫瘢痕妊娠的位置及范围,做出定性诊断,且能够动态的观察治疗过程中的病灶变化情况,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丽君;刘栋文;李薇;唐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肩周炎是由于老年退行性变及外伤、劳损等因素,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产生了以肩关节的疼痛与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由于本病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人,故又称“五十肩”,也称“冻结肩”、“漏肩风”、“肩凝症”。女性多发,有自愈倾向。肩周炎虽然可以自愈,但时间较长,可达数年之久,病人十分痛苦。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病程。笔者自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采用浮针+圆利针+拔罐+主被动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46例,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此疗法立竿见影,止痛快,恢复快,疗程短,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值得推广。报告如下:
作者:郑修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键盘突出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及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干预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于腰间盘突出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加之配合临床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疼痛不舒适现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崇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简述胸痛的针灸治疗。方法对胸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结论患者应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少食肥甘,禁食辛辣。适当吃些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起居调护,睡眠应充足,汗出肢冷,脉沉细或结代者,属真心痛,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应采取综合治疗。
作者:李樱;房莹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总结治疗经验。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并存疾病、认知状态、预期寿命、患者意愿,评估获益、风险确定治疗策略。
作者:王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恶性肿瘤,严重创伤手术尤其骨科、泌尿科、血管科手术以及长期卧床或瘫痪等常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1],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可出现水肿、静脉曲张、皮肤溃疡等,影响患者日常活动,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等并发症[2]。本科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送放射科行滤网置入,再经小隐静脉或大隐静脉置入导管直接尿激酶泵入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溶栓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蓝柳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脑血管疾病引发的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418例脑血管疾病继发癫痫的住院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年龄多在30至75岁之间;发生继发性癫痫的病灶位置在脑叶的机率高于其他位置。且脑出血引发继发性癫痫的概率高于脑梗死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的继发性癫痫。结论继发性癫痫患者临床表现不同,与脑卒中的部位、发作时间等有关,临床治疗方案要根据其发病的类型不同而不同;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患者发生继发性癫痫的概率高,病灶主要位于脑叶位置,以单纯性位置发作为主。
作者:何洪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研究足月窒息新生儿不同时期的肾功能变化与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与轻度窒息各50例,并选取临床资料相一致的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00例患者中有45例肾损害者,18例为轻度窒息组中的患者,27例为重度窒息组中的患者,新生儿窒息后发生肾损害率为45%。重度窒息组患者血清BUN在24h内为(3.83±0.12)mmol/L,轻度窒息组患者为(3.79±0.17)mmol/L,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第三天重度窒息组患者的血清BUN为(3.86±0.19)mmol/L,轻度窒息组患者为(3.76±0.16)mmol/L,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患者的Cr、UA与血清β2-MG 在24h、第3d,第7d中均存在较大差异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在窒息后极易发生肾损害,并且损害程度与患者的窒息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血清BUN、Cr、UA以及β2-MG等指标可以有效检测出新生患儿发生窒息后肾损害程度,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赵青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探讨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得出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使患者恢复经口吞咽进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讨论细菌性肝脓肿内科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对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论多发性肝脓肿因引流困难一般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单个性脓肿主张引流加抗生素治疗。对于急性期炎症尚未形成液化区的病变以及多发性小脓肿,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性支持疗法,炎症多能控制,部分小脓肿可吸收痊愈。部分脓肿局限化,可加用经皮肝穿刺抽脓等非手术疗法多能治愈,仅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冯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02例PICC置管患者中6例发生静脉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与护理措施的关系。结果 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多在置管后4~16天,女性患者稍多于男性。结论 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较多,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技术熟练程度、血管的选择、导管末端的位置、日常的维护和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炎,是防止或减少静脉炎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小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经济形势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又有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并积极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成为基层计生工作者比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张应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损伤修补术治疗后的假性肝囊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对其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2010年全年收治的肝外伤手术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术后出现8例假性囊肿者,对其临床上的表现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例假性囊肿患者经治疗后均表示对其治疗效果满意,其中2例患者进行传统的保守治疗,另外6例患者采取穿刺置管引流。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囊肿均消失。结论肝外伤患者出现假性囊肿进行早期治疗效果好,对患者影响小。对于假性囊肿较大患者使用管制引流术治疗效果好;假性囊肿小(直径<2cm)的患者,一般建议进行保守治疗。
作者:贺建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重要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77例患者脊髓功能较手术前有不同程度恢复,3例无明显改善,2例瘫痪。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时要积极评估患者整体状况,依据损伤情况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争取早期手术,以及早恢复患者脊髓功能,增强术后效果。
作者:李绪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讨论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D二聚体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的关系。方法测定64例DEACMP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CRP和D二聚体浓度,观察比较DEACMP组患者在不同病情时血清CRP和D二聚体浓度变化。结果 DEACMP组血清CRP和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重度痴呆组>中度痴呆组>轻度痴呆组(P<0.01)。结论 DEACMP患者血清CRP和D二聚体浓度明显增高,且病情越重,二者升高越明显,血清CRP和D二聚体浓度与DEACM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反映出DEACMP患者体内存在着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的倾向和变化。
作者:刘宇庆;孙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期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诊治的500例MG,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小儿期MG(≤14岁)、成年期MG(15~59岁)及老年期MG(≥60岁),采用χ2检验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期MG在整个MG中只占7%,男性发病者较多见,以延髓支配肌肉首发者多见,合并胸腺瘤者多而合并其他自体免疫病者少,以延髓支配肌肉首发而误诊为脑血管病者多见,病死率高,但死于肌无力者。结论老年期MG与成年期、小儿期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及时掌握其特点将有助于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晓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