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灵绯;刘洪飞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在电子胃镜诊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200例无痛胃镜诊疗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每组100例。观察 A、B 两组 P、R、SPO2、AMP,以及两组所用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公司)量、诊疗后咽喉部舒适程度。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丙泊酚在电子胃镜诊疗中,丙泊酚总量减少3~8ML,诊疗后患者咽喉疼痛、不适,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减少,诊疗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征保持更稳定状态。
作者:黄懿;滕广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青霉素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护理措施和实践方法。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的病征临床观测与护理实践,总结出系统的全面的护理方案。结论青霉素是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过敏反应对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因此正确的使用和处理青霉素过敏至关重要。
作者:铁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好的实施心理护理,从而减缓或者消除外科手术的患者的心理负担,获得自信心。方法根据外科需手术患者不同心理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得外科手术进行顺利,提高治疗率。结论要充分重视外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这对成功提高外科手术患者治疗成功率意义非常。
作者:乌尼日其其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一年多来符合该手术适应症的45例患者行ERCP+EST+LC 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术前专科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了患者痛苦,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节省了住院费用。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 ERCP+EST+ LC 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对 ERCP 与 LC 双镜联合治疗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羽;李海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利用非临床生物,分析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对8条米格鲁猎兔犬随机交叉单剂量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线检测法对不同时刻的血浆中泮托拉唑浓度进行测定;采用双向单侧t 检验、方差分析等进行等效性分析。结果按照 AUC0-12的数据为基础对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进行计算,平均值结果为97.61±1.77%。AUC0-12的90%置信区间:受试制剂为参比制剂的96.5~100.8%;AUC0-∞及Cmax 的90%置信区间:受试制剂为参比制剂的91.2~107.2%。两种制剂的相似因子为99.98。结论两种制剂在 AUC0-12、AUC0-∞、Cmax、Tmax 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生物等效性检验合格。
作者:郭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0 引言现代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主要涉及到食管动力学的生理活动或病理改变,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食管黏膜抗返流损害屏障的障碍等。而在祖国医学方面,其属于“吞酸”、“胸痛”、“胃痛”等范畴。《医学心法吞酸》中论述:“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化热,热则酸矣;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尽是水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或吞酸或吐酸也。又有饮食太过,胃脘窒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怫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热则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由此可见,本病病位虽在食管,但与肝、脾、胃关系密切。中医护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春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病人的心理,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病人治疗情绪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方法对187例脑转移瘤病人伽马刀治疗时,从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顺利完成治疗。结果全部病人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病人完全有效,通过正确分析病人的心理采取相应措施,使病人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郭冬玲;张颖;王宏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急诊患者多为突发疾病及急危重症患者,就诊时多以一种或多种重症危象为首发临床表现,病因尚未明确,病情发展迅速,医护人员提供的是一种未知的高风险服务。因此,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护士的急救护理思维应始终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其护理抢救行为决不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急救护理思维,根据患者情况及护理自身规律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配合做好抢救护理工作。
作者:韩萍;贾崇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卡氏肺泡子虫的基本常识和检验措施,为治疗卡氏肺泡子虫所致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实验室的化学检验,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做出系统性规律性的检验总结。结论通过科学系统的全面检验,能准确掌握卡氏肺泡子虫的基本特性和致病原因,为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张国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自动化工作模式对我院门诊药房调剂工作效果的影响。方法结合盒装药自动发药系统、拆零分包机、智能药架、自动传输系统的工作流程及运行情况,对现有工作模式主要存在问及对策分析。效果是“高效、健康、安全、专业化、以人为本”。
作者:邱星安;邓小凡;谢乃集;包能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女性膀胱颈部梗阻微创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膀胱颈部梗阻患者在连硬外麻醉或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颈部梗阻电切术。结果手术顺利,无出血、尿瘘等并发症,无效后行膀胱造瘘。结论经尿道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部梗阻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创伤小,疗效肯定。
作者:于志明;赵玉令;萨其日乐图;缪文龙;郝春青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放疗后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患者实施放疗后心理存在着不同的焦虑、否认、紧张恐惧、急躁易怒、悲伤易泣、绝望等不良心理问题,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消除或减轻心理压力,有效的配合治疗和护理。结果此组患者经过透彻的心理问题分析并实施有效的心理教育,终患者不同程度的消除或减轻心理负担,均能有效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并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放疗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使晚期癌症患者的能够接受并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果枝 刊期: 2013年第21期
0 引言儿童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儿童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较低,当儿童食欲下降,作息不规律及贪食冷饮时,极易导致免疫机能处于“衰弱”或“紊乱”状态,此时饮食稍有不慎,便容易引起胃肠炎[1]。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rotavirus)和诺沃克类病毒(Norwsalk-like virus)。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及生活接触传播。2010年至2011年,笔者对20名学龄儿童急性胃肠炎患者进行了观察与护理干预。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丁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睡眠护理的基本常识和具体措施。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睡眠做全面的监测,结合身体指标的全面检查,制定出系统的护理方案。结论睡眠的质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睡眠的护理,以免诱发其他病征。
作者:邹纪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孕妇病历资料的全面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总结出系统的治疗方案。结论孕期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和胰岛素治疗,目标将血糖控制到满意水平,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宫喜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7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儿经综合治疗后,心力衰竭均迅速得到控制,治愈22例(占81.5%)、好转5例(占18.5%);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肺炎易并发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病情重而复杂、发展迅速且病死率高,而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患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丽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0 引言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或两者同时存在缺陷,引起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的代谢紊乱。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病。常有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及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这些病理改变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导致高凝和血淤倾向,易发生血栓形成。
作者:杨来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盆腔脏器在超声诊断过程中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总结图像特征。结论超声诊断在各种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广泛,因此学会对超声图像进行是医护必备的基本素养。
作者:张艳霞;曾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理分类与合理使用。方法将本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53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统计各类降压药的使用频率,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钙通道阻滞剂使用的频率高,其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频率低的为利尿剂;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独用药。结论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有其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应在医师指导下正确用药,达到“长期有效,平稳降压”的目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瞿凤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采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总结,探讨单侧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应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随访两年,患者的腰腿痛的症状全部缓解,1个月以后恢复能够下地进行行走。手术后6个月进行复查,腰椎动力位片显示融合节段椎间隙形变角度低于5°,有骨痂形成了,符合临床腰椎融合的标准。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应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是可行的,适合于同一间盘对侧复发型患者的治疗。
作者:刘陵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