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间质瘤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

张海军;张晶

关键词:间质瘤, CT及, MRI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影像诊断为间质瘤,并经手术取得病理学资料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无坏死的间质瘤,低度恶性居多;边缘有分叶,内有斑片状坏死间质瘤为恶性.结论 CT和MRI均可对间质瘤作出较明确诊断,MRI在定位上更有价值.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相互关系.方法 对诊断T2DM有微量白蛋白尿的91例患者(组1)、T2DM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的140例患者(组2)、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非糖尿病137例对照者(组3)的体重指数、血压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同时测定空腹血浆血糖(FBG)及2h血糖(PBG);空腹血清hs-CRP、胰岛素(FINS)、肌酐(Scr)、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自蛋白(mALB)与尿肌酐(Ucr)的比值(ACR).结果 组1 1g hs-CRP明显高于组2、组3(P<0.001),组2、组3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1g gs-CRP与年龄、TCHO、lg TG、HDL-C、LDL-C、HbA1C、lg FINS、lg ACR、BMI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lg hs-CRP、FBG、HbA1C、lg FINS、BMI、收缩压是尿lg ACR独立影响因素(R=0.544,R2=0.296).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对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应及时监测hs-CRP水平.

    作者:梁国威;徐旭;刘耘;刘艳娟;季娜;李昊;邵冬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新生儿低血糖20例临床分析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收治低血糖症20例,现对该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徐瑞峰;易彬;何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儿烧伤液体复苏期的护理

    小儿发育未成熟,烧伤后病情变化快,伤情重于成人[1].有研究表明,烧伤面积10%以上者,休克发生率为15.5%:30%以上者,休克发生率为45.5%;50%以上者,休克发生率达82.1%[2].液体复苏是能否成功抢救烧伤患儿的重要治疗手段,复苏治疗时患儿输液量、种类和输液速度的正确,控制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此期间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为治疗提供动态的信息,帮助患儿平稳渡过液体复苏期,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严重烧伤患儿6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朱伟斌;孙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内镜置管联合全身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头癌合并黄疸18例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内镜置管联合全身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头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8月~2005年2月,对18例中晚期胰头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病人行内镜下置管引流术(ERBD)减黄后,联合全身伽玛刀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8例病人ERBD术后3~7天,黄疸逐渐消退,肝功逐渐改善,1周后行全身伽玛刀治疗,原发灶完全缓解率(CR)16.7%(3/18),部分缓解率(PR)66.7%(12/18),总有效率(CR+PR)83.4%,止痛有效率83.3%(15/18),Ⅱ期1、2年生存率为66.7%和66.7%,Ⅲ期1、2年生存率为37.5%和12.5%,Ⅳ期病人生存期为7.5(4.2~11.8)个月.中位生存期12.1个月.结论 行ERBD,创伤小,痛苦轻,对内环境影响小,减黄效果好,术后恢复快,联合全身伽玛刀治疗,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缓解或减轻腹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微创、安全、可行、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秀义;王宏业;周正忠;刘建国;张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和谐护患关系

    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需求的扩展,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过渡到以病人为中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许多方面的因素制约这种模式全面过渡.特别是当人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明显的提高.如何减少护患矛盾,和谐护患关系是每个护理管理者应考虑的问题.下面就此作一些分析与探讨.

    作者:范伟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硬膜外咪唑安定-吗啡配伍应用镇痛的观察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吗啡配伍应用于硬膜外的镇痛.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硬膜外麻醉病人50例.随机分为2组.术前30分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9,所有病人术后留置尿管48小时.A组负荷量:吗啡1mg+咪唑安定50ug/kg;维持量:吗啡3mg+0.75%布比卡因8~12ml+0.9%氯化钠液100ml.B组维持量:吗啡5mg+0.75%布比卡因10~15ml+0.9%氯化钠液100ml.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前静滴地塞米松10mg.注药后注意观察两组镇痛效果、镇痛时间、以及术后72小时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结果 表明VAS(0~2)分:Ⅰ组占48%,多于Ⅱ组(32%);VAS(2~5)分:Ⅰ组(32%),Ⅱ组(40%),两组无比较意义.镇痛效果Ⅰ组优于Ⅱ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Ⅰ组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明显少于Ⅱ组,嗜睡、皮肤瘙痒两组无比较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吗啡硬膜外腔联合给药比单独给吗啡更具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文雄;李立新;刘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老年脑梗塞43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收治老年脑梗塞4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玉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肌肉注射局部效果分析

    肌肉注射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护士往往忽视了对注射的观察与分析.临床上部分病人接受注射后,常因吸收不良或药物刺激使注射局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红肿、疼痛、药液外漏、硬结等,有的甚至发生感染化脓、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为此针对肌肉注射的局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如下.

    作者:赵吉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门诊抗微生物药利用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 定量地评定我院门诊医生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6 297张处方,采用药物利用度指数(drug utmzation index)DUI分析.结果 发现3种口服抗感染药物、5种注射抗感染药物的DUI值>1.结论 表明我院门诊医生应用抗微生物药有使用不当的现象.

    作者:白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癌48例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对1999~2002年因子宫内膜癌在我院接受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12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与Ⅰ期患者相比,Ⅱ和Ⅲ期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灶位于宫体和侵犯宫颈组在髂外、内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盆腔各组淋巴结中,髂外淋巴结组易受累,其次为闭孔、髂哪内、髂总淋巴结组.病灶局限于宫体者多侵犯髂外淋巴结,侵及宫颈者多先为闭孔淋巴结受累,再转移到髂内、髂外和髂总淋巴结.

    作者:李琳;张继勤;庄苏陵;周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胃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OME)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中对患者胃保护作用.方法 OPCAB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O组)33例和对照组(C组)30例.O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予以OME 4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约40min.C组于同一时间,采用同样方法 滴注生理盐水100ml,作为观察对照.两组患者分别于气管插管后(T1)、开胸后(T2)、开胸后40min(T3)、80min(T4)、120min(T5)、关胸时(T6)等6个时点测定胃内pH值,并于术后第1、2天随访患者是否有与胃粘膜损伤相关的恶心、呕吐、胃胀、潜血及出血等事件发生.结果 O组6个时点胃液pH值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或P<0.01),除T1外,两组各时点pH值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胃粘膜损伤相关的恶心、呕吐、胃胀、潜血及出血等事件,两组间也具有明显差别.结论 实施OPCAB术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静脉滴注OME,可明显提高术中胃液pH值,具有胃保护作用,有效减少胃部并发症.

    作者:施乙飞;韩建阁;蒋大中;王国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CT仿真结肠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VC)诊断结肠疾病的价值.方法 用螺旋CT对38例结肠疾病患者进行CTVC检查,并与电子结肠镜及手术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VC能显示正常或异常粘膜纹,显示病变形态和范围与电子结肠镜所见类似,并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并对病变进行术前的定位、分期.结论 CTVC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 ,可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补充手段.

    作者:杨帆;贺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针药并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30例报告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发病急,疼痛剧烈,并易出现肾盂积水和血尿等情况.自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我科用针药并用综合治疗泌尿系结石3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自霞;聂锦英;赵治平;王朝晖;韩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不典型心肌梗塞的预诊要点及护理措施

    2002年7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例不典型心肌梗塞患者,现对其预诊要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红;王瑞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原发性脑干损伤病情重,伤后多立即出现持续昏迷状态[1],国内有文献报道其病死率在44.4%~71.1%[2],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4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经过观察与治疗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赵俊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脏术后应用氨力农致精神症状1例

    病例,男,25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伴紫绀而入院.查体:口唇及肢端紫绀,杵状指(趾),于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法洛四联症.人院后择期行手术治疗,术后静脉滴注氨力农8.6μg·kg-1·min-1,术后第5天出现精神症状:焦虑、恐惧、幻视、幻听,多次给予镇静药物无效.至术后第6天停用氨力农,第7天精神症状消失.

    作者:张鲁英;梁家立;姜冠华;张维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预防研究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常用麻醉方法之一,腰背痛是腰部硬膜外麻醉的常见并发症.本文探讨了腰部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的发生原因和如何预防术后腰痛.

    作者:邓海峰;石丽宏;修晓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肝硬化患者血液细胞学指标的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液细胞学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结果 肝硬化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等指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3系均减低.

    作者:符布清;孙延涛;高峰;陈洪军;姚莉;祁玉萍;朱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卡波姆的基础及药剂学上的应用

    卡波姆是全合成聚丙烯酸化合物,是一种多用途的高分子材料和具有前景的药用辅料.现将其基本理化性质和在药剂上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贾春凤;宋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食道良恶性狭窄支架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食道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120例患者中恶性狭窄94例,其中放疗后10例;食道、贲门癌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26例,共置入各种支架153枚.随访观察5~36个月.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72例,包括胸痛58例、食团阻塞8例、肿瘤生长阻塞支架移位26例、反流性食道炎42例、消化道大出血2例、支架移位3例.经过相应的治疗,除2例患者死亡外,其余并发症均得到纠正.结论 食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经适当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薛祥龙;张锁林;曹锁玉;魏荣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