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的疗效观察

王伟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 支抗技术, 口腔, 正畸, 不良反应, 临床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则108例作为资料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磨牙移位、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尖牙间宽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83.33% 比较明显更高,疗效明显更好(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0% 与对照组18.52%比较明显更低,安全性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磨牙移位、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尖牙间宽度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临床指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选择.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80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n=40)阴道分娩,对照组(n=40)剖宫产分娩,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子宫恢复不良、严重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较为安全,但再次妊娠选择分娩方式应根据剖宫产指征和阴道试产指征选择,以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吕秋红;董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利用微信提升护理专业实习生带教质量的思考

    目的 探讨利用微信提升护理专业实习生带教质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某医学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实习的学生,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的护理带教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信平台辅助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实习成绩和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学生的护理知识理论成绩、护理技能实践操作成绩以及总成绩分数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68.0%,研究组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96.0%(P<0.05).结论 对护理专业的实习生在常规护理带教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微信平台,能够提高带教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曹群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首次剖宫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首次剖宫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二次剖宫产,按产妇首次剖宫产手术腹壁切口类型进行分组,对照组46例(应用腹壁横向切口),观察组46例(应用腹壁纵向切口),观察两组手术情况,评估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开腹时间以及胎儿娩出时间较观察组均较长,术中出血量也更多,观察组手术情况更好(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39%,观察组则为4.3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首次剖宫产采取腹壁纵切口术式能减少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以及开腹时间,胎儿窒息情况得到改善.

    作者:贺明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个性化目标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性化目标教学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取166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个性化目标管理教学和传统带教法对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2)进行神经外科临床实习带教,对比目标教学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专科理论、综合应用、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出科成绩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以及师生沟通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目标管理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了解在神经外科实习的内容、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提高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教师的带教行为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林叶;卢桂花;马海清;麦惠;廖侦林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加强医院科研成果奖励申报和归档管理工作的举措

    实施科研成果奖励,既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科研工作业绩的肯定和激励,同时在加强和促进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方面以及推动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科研成果档案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人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对医院科研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实用价值鉴定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就强化科研意识、加强科研成果奖励申报管理和提高成果档案管理水平等方面采取举措和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医院科研成果奖励申报和归档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作者:潘晓辉;杜丽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产房助产护理中应用舒适服务理念的优势探究

    目的 探讨产房助产护理中应用舒适服务理念的优势.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90例产房产妇,信封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予舒适服务理念.比较两组满意比率;分娩所需要的总时间、分娩过程平均出血量;护理前后肾上腺素和肾素这两项应激指标;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肾上腺素和肾素这两项应激指标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肾上腺素和肾素这两项应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分娩所需要的总时间、分娩过程平均出血量(11.24±1.42)h、(106.56±13.61)ml优于对照组(14.45±2.11)h、(182.41±23.57)ml,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剖宫产的发生率3(6.69%)低于对照组10(22.2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房者实施舒适服务理念效果好,可改善肾上腺素和肾素这两项应激指标,减少剖宫产的发生率.

    作者:曹丽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彩超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本文探讨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12月的73例CSP患者为观察组,2016年8月—2017年1月的54例CSP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术前超声情况,以及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54例CSP患者中Ⅰ型15例,Ⅱ型27例,Ⅲ型12例;其中Ⅰ型15例和Ⅱ型5例选择方案1治疗,发生3例大出血转开腹手术;其中Ⅱ型22例和Ⅲ型12例选择方案2治疗,发生7例大出血.观察组73例CSP患者中Ⅰ型26例,Ⅱ型32例,Ⅲ型15例.同时按Adler方法进行彩色多谱勒血流信号分级判定,其中24例为少血流组选择方案1治疗,手术顺利,无大出血发生;49例为富血流组,选择方案2治疗,手术顺利,有4例大出血发生.结论 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对CSP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按分组(富血流组和少血流组)分型进行治疗的CSP患者术中大出血发生率明显小于未分组进行治疗的CSP患者.

    作者:姜川;郑远琴;姜莲;牟奇彬;张春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肺动脉高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0)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n=50)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下降,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变化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00%/34.00% 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肺动脉高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能有效避免医源性损伤,改善患者氧合功能.

    作者:肖明艳;王斌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运用品管圈手法分析探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整改,完善手术室标本的规范管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1日—2017年5月31日收取的2050例手术病理标本送检资料,期间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善,与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3230例手术病理标本送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于2016年10月1日对手术标本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标本无专人管理、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标本交接不规范、标本信息填写不全、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漏登记等现象均较品管圈活动前有明显降低,缺陷发生率由改善前的3.01% 下降为改善后的0.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运用品管圈手法改善手术标本的送检流程及标本管理制度,显著提高了手术室标本管理质量,大幅降低了标本的缺陷率,规范了手术标本的安全管理.

    作者:刘瑛;田书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则108例作为资料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磨牙移位、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尖牙间宽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83.33% 比较明显更高,疗效明显更好(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0% 与对照组18.52%比较明显更低,安全性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磨牙移位、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尖牙间宽度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临床指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方式的经验与探讨

    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与国际接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纳入临床教育的重要一环.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临床实践、专业理论知识和外语培训.本文就眼科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及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的经验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带教方式.

    作者:苗培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PBL在院内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以问题为向导的教学法(PBL)在院内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7例院内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9例(2016年7月-2017年7月)运用PBL教学法,对照组28例(2015年7月-2016年6月)运用以授课为向导的教学法(LBL),比较两组护士的培训效果.结果 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培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能够提高院内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提高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

    作者:罗春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予以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头痛、发热等观察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50% 与对照组84.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安全可靠,有效性高,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伟;王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所有患者由骨穿结果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对就医整体满意度.结果 两组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研究组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就医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减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作者:樊巧鹰;张婉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小儿康复护理质量提升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小儿康复护理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的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1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包括住院环境、护理技能、护患沟通和护理态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住院环境、护理技能、护患沟通和护理态度的评分都优于常规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康复护理中运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的改善住院的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以及家属间的沟通交流,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万娜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8年4月间于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颅内压评价方法,评估全部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预后对比,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应用甘露醇的剂量及时间.结果 不同方式颅内压监测,实验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应用甘露醇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甘露醇应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状况,降低甘露醇的使用时间及剂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丹;刘超轶;李庆;肖文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接受修复残根残冠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预成纤维桩修复)和对照组(接受可塑纤维桩修复).对比两组残根残冠修复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后咬牙合力及咀嚼效率;两组残根残冠修复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残根残冠修复的治疗效果分别为9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咬牙合力及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咬牙合力及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残根残冠修复后发生2例牙根折裂、1例桩核松动、1例冠松动,对照组残根残冠修复后发生3例牙根折裂、2例桩核松动、3例冠松动及4例牙龈炎反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可塑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相比,预成纤维桩治疗疗效肯定,患者获得的咬牙合力及咀嚼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张小宁;叶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及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26/3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背肩臂痛(1.69±0.85)分、眩晕(1.36±0.28)分、痿证候积分(1.73±0.4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21±0.62)分、(2.46±0.43)分、(2.25±0.57)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推拿治疗基础上,增加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爱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丹参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对VBI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影响.方法 7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VBI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

    作者:陈泳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多索茶碱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多索茶碱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治疗肺气肿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呼吸科接收的由肺气肿引起的呼吸衰竭40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两组,给予多索茶碱治疗的为对照组,给予多索茶碱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治疗疗效;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肺功能、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疗效为95.0%,RR(18.12±3.14)(次/min)、MAP(78.45±2.28)mmHg,FVC为(1.65±0.26)L,PaO2为(8.51±1.47)kPa;PaCO2(6.83±0.51)kPa;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由肺气肿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多索茶碱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刘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