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乳腺癌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观察

刁岩;赵阳;单昌友;张淑群;代志军

关键词:PBL, CBL, 乳腺癌, 实习
摘要:目的 研究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法结合以案例为基础(CBL)的教学法在乳腺癌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我院乳腺科于2015年4月-2016年7月推行实施以问题为基础联合案例教学法进行带教,随机抽取此阶段临床实习生82例,纳入实验组,同时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受常规教学的实习生82例,纳入对照组,评价两组实习生满意度、实习质量评分、出科考核结果.结果 实验组实习生对查房、病例讨论、问题探讨、总结分析等带教措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2.714、50.335、66.260、55.091,P<0.05).实验组实习生出科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结果均高于对照组(t=49.391、53.189,P<0.05).实验组实习生满意度为77例(93.90%),明显高于对照组62例(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5,P<0.05).结论 临床带教老师进行乳腺癌疾病教学过程中,应用CBL联合PBL教学法,可提高实习生出科成绩及满意度,实习生对带教质量评分较高.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对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关于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文献,从而进行meta分析.结果 探究中选入5篇文献,共有430例患者,五个研究均采取ADL评分,且探究组评分优于参照组,四个研究均采取MMES评分,且探究组评分优于参照组,四个研究讨论了不良反应,探究组与参照组无差异,三个研究统计了治疗的有效率,探究组优于参照组,以上有差异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采取丁苯酞治疗,疗效肯定,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田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医护绑定模式中GP助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规范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医护绑定模式中GP助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规范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式,以2016年1-12月与2017年1-12月上海某社区签约就诊居民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星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7年度居民对社区团队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2016年度社区服务的满意度(P<0.05);2017年度居民社区复诊率明显低于2016年度(P<0.05).结论 医护绑定模式管理模式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就诊体验,规范了就诊制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许晶;张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治疗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学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在对患者实施病理学诊断前,对患者实施B超诊断,分析60例子宫肌瘤患者B超诊断情况.结果 60例子宫肌瘤患者B超诊断中,诊出子宫肌瘤57例,准确率为95.00%(57/60),误诊、漏诊3例,占比为5.00%,与病理学进行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B超的诊断价值极高;B超图像为:高回声型患者18例、占比30.00%,低回声型患者26例、占比43.33%,中等回声型患者11例、占比18.33%,混合型患者5例,占比8.33%.结论 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能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况,为医生提供患者的病情资料,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值得应用.

    作者:田巧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浅谈扶阳理论在中医风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在免疫科中,风湿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风湿病发病缓慢,不容易被察觉,病程较长,且大多是遗传原因导致的.如果早期不对其进行及时治疗,该疾病难以痊愈.在近几年来,中医扶阳理论在风湿病治疗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应用该方式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扶阳理论在中医风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为风湿病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作者:胡爱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药物治疗冠心病安全性评价

    目的 对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药物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依照电脑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情况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进行治疗,可改善其血脂水平,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严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 我院从2017年6月开始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实施后的半年视作观察组,实施前半年视作对照组,比较结果.结果 观察组安全度、满意度以及舒适度自我评分结果为(8.45±1.62)分、(8.39±1.41)分、(8.20±1.50)分,均高于对照组(6.31±1.05)分、(6.50±1.09)分、(6.42±1.14)分(t=11.0851,10.6049,9.4478,P均=0.0000);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对照组15%(χ2=8.7912,P=0.0030).结论 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保障住院安全,可推广.

    作者:尚蕾洁;王洪娟;韩真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共78例,均是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所接收的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患者,其中甲状腺癌患者共有15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甲状腺腺瘤患者共有63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患者甲状腺大小、形态以及内部回声等,以此来对比在超声检查之下,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不同之处.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在二维声图像上,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十分显著(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之后,发现甲状腺腺瘤患者病灶内部血流稀少,且血流信号大多分布在病灶周围,患者的RI<0.6.而在甲状腺癌患者的结节当中均可探及到血流信号,且血流信号表现为中心性,且血流信号十分紊乱,患者的RI>0.7.在血流信号上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诊断工作当中,超声这一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能够为患者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煜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护理宣教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护理宣教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20例育龄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宫颈癌健康知识宣教,比较两组的宫颈癌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宫颈癌筛查主动性行为.结果 观察组在宫颈癌的症状、危险因素、早期筛查的目的、HPV检查的作用等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癌筛查主动性行为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十分重要,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育龄期妇女健康知识的掌握,促进其主动参与早期筛查.

    作者:张玉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研究

    目的 分析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 选取100例行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时间分改进组和对照组,分析出现心动过速复发率及复发的原因及探讨技术改进后的效果.结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病例共11例,总复发率11%.其中旁道例数为43例,6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3.95%.其中包括右侧旁道19例,复发2例,复发率10.53%;左侧旁道17例,复发3例,复发率17.65%;两条或两条以上旁道7例,复发1例,复发率14.29%.其中,双径路57例,复发5例,复发率8.77%.技术改进后改进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未改进前对照组的复发率.结论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以旁道多见,改进组随着此技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技术要点,进行综合改进,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明显得到降低.

    作者:杨泽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个性化音乐在ICU患者踝泵运动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本科室自制广播操音乐在ICU卧床患者踝泵运动中的应用及其对踝泵运动执行率及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12月178例和2017年1-6月163例入住我科能配合做踝泵运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口头宣教的方法,实验组定时播放自制广播操音乐,比较两组踝泵运动的执行率和达标率.结果 实验组踝泵运动执行率为96.23%,踝泵运动达标率为64.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自制广播操音乐的方式有效提高了ICU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和达标率.

    作者:黄侠侠;顾轶;夏彩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关于提高规培医师对脑血管疾病临床能力的探讨

    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死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具有急性起病,病情重,进展迅速,治疗方案多样化等特点,需作为一线的规培医师快速判断病情,明确诊断及治疗,尽可能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本文主要探讨提升规培医师对脑血管疾病的掌握及临床处理能力,提升处理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能力,需要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

    作者:肖华;弋佳玉;夏湘平;曹芳;焦松;韩冲;曾尤超;姚声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分析三种血液指标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定量(CRP)、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WBC)联合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5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源不同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与细菌合并病毒感染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CRP、中性粒细胞、WBC测定,比较感染性疾病患儿与对照组患儿指标差异,比较感染性疾病患者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 感染组与对照组在CRP、中性粒细胞与WBC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CRP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P<0.05).结论 CRP是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余冬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产科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88例胎膜早破产妇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全面产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产后出血量、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干预前后产妇焦虑、抑郁程度;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面产科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提升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产妇满意度,减轻产妇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作者:胡晓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本科护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本科护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级本科生53名为对照组,以传统模式教学;选取2013级本科生56名为观察组,以经验学习圈理论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学生入组时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分、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临床沟通能力评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1学期学习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本科护生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经验学习圈理论,可有效增强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及临床沟通能力,效果显著.

    作者:黄英;金艳;罗文坚;庞云珍;刘彩娥;马慈云;王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预防静脉输液钙剂外渗的综合护理方案

    目的 探讨预防静脉输液钙剂外渗的综合护理方案.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接受静脉输液钙剂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认真分析以往静脉钙剂输入过程中发生外渗的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钙剂外渗的发生率.两组患者静脉输液自我操作的护理评分.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钙剂外渗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静脉输液自我操作的护理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静脉通路是保证钙剂顺利进入机体的重要通路,护士要选择正确血管.

    作者:胡雅芳;李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液型膝骨关节病疗效观察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液型膝骨关节病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132例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积液型膝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6例,参照组患者使用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积液型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作者:王健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77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鼻内镜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1年,发现患者中治愈75例,2例复发,复发患者经二次手术后也痊愈.结论 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这种方式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等特点,术后对患者定期复查及定期开展术腔清理可使得手术效果更佳.

    作者:马洪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巴丝肼结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疗效及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巴丝肼结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单独采用多巴丝肼治疗)以及治疗组(40例,联合采用多巴丝肼以及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5% 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帕金森患者联合采用多巴丝肼和普拉克索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并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任明慧;吴苏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不同分娩方式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中的疗效

    目的 观察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应用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产科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120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随机分作甲乙两组,各60例.甲组选择剖宫产,乙组选择阴道顺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 (1)乙组分娩时间短于甲组,出血量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组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33%,明显高于乙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而言,无论选择剖宫产还是阴道顺产均可获得较高的分娩成功率,但阴道顺产的分娩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金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外周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1例.其中治疗组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传统股静脉采血法,对比两组新生儿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新生儿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的采血中应用外周动脉采血法,一次采血成功率较高,对新生儿造成痛苦较轻,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徐道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