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丽佳
目的 分析研讨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心率等,并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术前1 d时SAS评分、术前24 h心率,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前15 min时SAS评分、术中心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其生理应激和心理不良情绪,确保手术质量,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董红丽;陈岩;徐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发病时间窗均为4.5 h内,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每组再按照脑梗死严重程度分为轻度(n=20)、中度(n=20)、重度(n=20),对照组患者给予巴曲酶联合氯化钠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轻度、中度患者治疗24 h、7 d的NIHSS评分低于重度患者(P<0.05),且低于对照组轻度、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重度患者(P<0.05),且高于对照组轻度、中度患者(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吴新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索心肌标志物床边检测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4年6月—2016年11月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为实验对象,且均实施心肌标志物床边检测技术.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hs-CRP(71.65±5.98)mg/L、NT-pro BNP(985.36±9.72)pg/ml、cTnI(9.65±1.22)ng/ml、Myo(98.78±9.68)ng/ml均高于对照组,但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肌标志物各项指标能够呈好转趋势,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阳性率(44.30%)、NT-pro BNP阳性率(48.10%)、cTnI阳性率(53.16%)、Myo阳性率(25.32%)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心肌标志物床边检测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性.
作者:赵华头;吕翔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银杏达莫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我院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采取基础治疗和银杏达莫联合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0.0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6.67%,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
作者:潘宏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80例,结合高血压治疗方案实施针对性个体化护理.记录并观察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对本组患者个体化护理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个体化护理后,患者高血压肾病、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肌肉痉挛、头晕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治愈率较高,改善效果明显(P<0.05).结论 完善的个体化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姬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接受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教育,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及良好高尚的医德和职业素养的方法 .方法 选择康复专业先后两届的临床实习87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安排10个月实习,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带教方法,试验组在师资建设、临床教学模式及出科考核等几个方面强化管理,通过用人单位问卷、带教老师问卷及学生自评问卷调查,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在带教老师问卷及学生自评问卷中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进行规范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郝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手术麻醉中运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分为全麻组(n=40,全身麻醉)和复合组(n=40,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复合组患者插管时间、拔管时心率及血压水平、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全麻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直肠癌根治手术麻醉中运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效果优良.
作者:李大生;谢志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变薄、黏膜肌层变厚、胃酸分泌减少或伴肠上皮或假幽门腺化生为其病理特点,临床以上腹部疼满、嗳气、纳呆、日久不愈及消瘦乏力为主要表现.属中医胃痞、胃脘痛、嘈杂以及痞满等范畴.1978年,世界卫生组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有明显优势.文章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入手,运用常用的经方辩证施治,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牟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行以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行以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行以腹腔镜手术与达菲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行以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阮翠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1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退热、皮疹消退时间、总病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皮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且安全性高.
作者:吴其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效果.方法 此次随机选择了我院收治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将患者依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用Gamma钉治疗,而观察组30例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后Parker髋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96.7%,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后Parker髋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66.7%,观察组患者Parker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PFNA可有效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佳.
作者:王干生;陈峰;倪生华;秦红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中药结合乳管镜介入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68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乳管镜介入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药结合乳管镜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78.9%;对照组治愈率为53.3%(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 中药结合乳管镜介入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显著.
作者:周荣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索前列欣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兼湿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5日—2016年5月25日我院收治的80例气滞血瘀兼湿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和前列欣胶囊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大尿流速(16.85±2.43)ml/s、前列腺体积(36.41±2.48)cm3、残余尿量(18.24±1.05)ml、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中医证候评分(5.14±1.32)分、BS评分(1.31±0.11)分、I-PSS评分(10.36±1.4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欣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兼湿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郭军华;姚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流产后即时应用新型的短效口服避孕药进行治疗并分析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对112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1~112),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流产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短效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炔雌醇三相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转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半个月后复查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组平均内膜厚度为(7.87±2.57)mm,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流产术后即时应用新型短效口服避孕药,可以减少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更快恢复月经周期,且服药期间可有效避孕,更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延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胰岛素样因子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接受卵巢打孔术或楔形术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收治的90例因其他不孕原因(包括输卵管不畅等)就诊的患者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人员卵巢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的表达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GFs、Sflt-1表达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及sFlt-1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两组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17例患者痊愈,1例死亡,观察组18例患者痊愈;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1.3±3.2)天,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3±3.2)天;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观察组痊愈率、住院时间、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还应当促进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王红;程丽;梁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立足于创新和发展,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医学院校需要面对的问题.文章对微信平台与PBL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应用于护理实验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黄米娜;郭占鹏;李丹;李秀华;梁春光;刘涛;姜兆权;刘堃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3级中医五年制学生共68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人.研究学时为8学时,均由相同教师授课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通过操作考试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测试成绩(84.29±7.91)分,对照组学生测试成绩为(80.32±6.55)分,试验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谭超;董巧稚;孙海燕;马丽珍;黄象安;林参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且对比对不同时期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关节镜之下行清理以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240例作为对比观察的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120例)、观察组(120例).两组在关节镜下实施治疗,对照组只行康复治疗,观察组予以清理术.两组依照Kelgren—Lawrence X线分级标准进行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每期60例,对比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Ⅰ期、Ⅱ期Lysholm评分、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期、Ⅳ期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患者,在关节镜下予以清理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康复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显著改善关节功能.
作者:朱佩海;侯金福;罗建海;王行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两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 研究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为71.43%,数据对比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可提高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飞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