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干预作用研究及分析

杨坤渹;胡颖;李扬;李敬平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老年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 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7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泵注,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则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泵注,将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MMSE评分、麻醉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以及24 h,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手术患者中使用右美托咪啶,能够有效防止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护理干预在结肠术后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结肠术后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结肠息肉切除手术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5例.两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8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术后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加快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速度.

    作者:陈秋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风险管理在病区高警讯药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高警讯药物虽然在临床使用时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未必会高于其他药物,但是一旦出现不良事件,后果比其他药物严重得多.通过风险管理对高警讯药物进行管理,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本文针对风险管理在病区高警讯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两大方面分析了目前高警讯药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确立高警讯药物种类、做好采购和存放养护工作、建立小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高警讯药物账册、开展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进行处方点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为高警讯药物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孙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肌肉骨骼超声在儿童风湿性骨关节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肌肉骨骼超声在儿童风湿性骨关节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在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及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48例风湿性骨关节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结合临床表现,实验组给予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对照组给予X线检查,所有患儿终以MRI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诊断准确性.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诊断准确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儿童风湿性骨关节病采用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准确性较高,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窦蕊;冯荣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健脾补肾法治疗妊娠期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妊娠期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健脾补肾法—四君子汤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和对照组(罗红霉素治疗),每组各55例.统计分析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剖宫产率(25.5%)、新生儿窒息率(0.0%)均较低,阴道分娩率(74.5%)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后,可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周新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术后并发症预防中优质护理的疗效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对进行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术后并发症预防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其中,A组施予优质护理,B组施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康复程度以及满意程度.结果 A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5.0%,B组为1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姚金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具体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病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的例数分别为0例、18例、10例、2例,治疗有效率为60%;此外,在随访中,虽然发现少数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但严重不良反应率仅为6.7%.结论 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实施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

    作者:曹婷华;李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重症超声联合Pcv-aCO2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

    目的 研究重症超声联合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3例)采用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液体复苏;研究组(63例)在对照组监测方法基础上,联合重症超声进行监测,依据研究组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后再予液体滴定复苏.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呼吸机通气、抗生素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6 h平均入液量、早期目标治疗(EGDT)、肺水肿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 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6 h平均入液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酚丁胺用量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超声联合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过程中相比单纯使用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更有优势.

    作者:彭开毅;吴馨馨;黄祥卫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早期开颅清除脑内血肿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早期手术开颅清除脑内血肿并去骨瓣减压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的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开颅清除脑内血肿并去骨瓣减压术,并对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24小时行头颅CT复查,血肿清除率50%~95%,平均(79.3±3.2)%.术后3个月死亡14例,病死率22.2%,并发症发生率77.8%;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预后良好38例,预后不良25例,总有效率60.3%.结论早期手术开颅清除脑内血肿并去骨瓣减压治疗重症脑出血,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神经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以降低病死率,是治疗重症脑出血的有效方案.

    作者:刘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房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对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房颤和无症状性房颤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永久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54例,按照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胺碘酮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口服稳心颗粒及胺碘酮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房颤发生率、无症状性房颤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房颤发生率及无症状性房颤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房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可有效降低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房颤和无症状性房颤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丰尚鹏;蒋建光;周学军;蒋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降压药物的合理选用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与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63例)和对照组(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63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及肾功能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SBP为(127.4±9.6)mmHg,DBP(88.5±7.3)mmHg,SCr(70.4±10.9)μmol/L,不良反应率3.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均安全有效,应用合理.

    作者:杨句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在小儿病毒腹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在小儿病毒腹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腹泻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大便次数和呕吐、腹泻症状改善、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小儿病毒腹泻,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尹燕;黄兴楚;石盾;赵胜超;黄玉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PCCM教学中基于微信的CBL教学模式的探讨及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的CBL教学法实现PCCM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PCCM进修医师68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学生使用基于微信的CBL教学法实现PCCM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的方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利用教学后理论考核及填写问卷方式,比较学生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结果 两批次共68名学生参与本教学方法评价的研究,两组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基于微信的CBL教学法实现PCCM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实验组第1主题与第2主题的理论考核及实践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模式在PCCM教学中深受欢迎,能够更好地使学员掌握PCCM的临床诊断思维及系统处理方法.

    作者:李洋;吴江;刘婷;杨岚;石志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不良反应的预防方式分析与研究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不良反应的预防方式.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调强放疗治疗,预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对不良反应的预防.比较两组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放疗后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情绪.结果 预防组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预防组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强化不良反应的预防,可有效减少放疗不良反应发生,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杨凤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程序化教学与PBL相结合在急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程序化教学与基于问题学习法(PBL)结合在临床本科生急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89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程序化教学与PBL结合组(88人)和传统教学组(101人).采用以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成绩、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两组学生的病历书写及医患沟通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问卷调查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基础知识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考试及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急诊实习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张宇明;王文进;褚沛;马志远;谢龙;魏素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探讨中药饮片调剂在中药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中药饮片调剂在中药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对中药饮片调剂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分析这些环节对中药用法用量、煎煮方式、用药方法、药物的配伍禁忌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结果 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对中药合理用药产生影响.结论 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对中药合理用药产生影响,只有加强对调剂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正确把握好每个环节,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宋月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化积片治疗小儿厌食30例的安全性临床观察

    目的 本次设计观察化积片治疗30例小儿厌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中心的试验方法,选择30例小儿厌食的患者入组,服用化积片,4周.观察患儿口服化积片治疗小儿厌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口服化积片4周后,30例患儿实验室检查未出现异常,出现2例不良事件,无不良反应.结论 化积片治疗小儿厌食,安全性好.

    作者:张敏涛;郭晶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介入栓塞子宫动脉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析对产后出血患者以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产后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子宫腔纱布填塞治疗,研究组采取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止血有效率为100%,子宫切除率为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总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患者以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杨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n=13)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术联合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药物治疗后清宫.B组(n=7)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药物治疗后行清宫术.比较两组清宫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血清中β-HCG值以及降至正常时间.结果 (1)A组术后3天血β-HCG下降幅度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17.4±2.1)d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与B组(25.8±3.3)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清宫出血量为(38.4±8.5)ml,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为(4.4±2.1)d;B组清宫出血量为(127.3±14.3)ml,术后阴道出血时间(12.8±3.3)d.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后清宫能快速缩短β-HCG恢复时间,出血量更少,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汪洁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应用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心肺复苏机和徒手心肺复苏应用在急诊科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1日—2017年5月31日在本院急诊科接受心肺复苏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采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时间、乳酸值、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及复苏效果.结果两组复苏时间、各时间点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及复苏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后即刻乳酸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的复苏效果和徒手心肺复苏效果相比无明显的差别,但心肺复苏机的临床应用优势更大,主要体现在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方面.

    作者:李闯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COPD合并CHF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AECOPD合并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第11天采血检测BNP和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NP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PaO2和PaCO2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ECOPD合并CHF患者应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增加气道痉挛的风险远低于获益.

    作者:康彬;卢飞;安琴燕;罗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