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叙事护理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周洪兰;康健;樊拥军;滕兆林

关键词:叙事护理, 轻型颅脑损伤, 焦虑抑郁
摘要: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5月住院治疗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12分)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5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叙事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对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期间的焦虑抑郁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抑郁状态及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状态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SA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抑郁状态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抑郁状态明显改善(P<0.05),其S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叙事护理方法应用于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空气波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例数、淋巴水肿程度和日常生活质量.结果 (1)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时,与对照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时淋巴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FACT-B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FACT-B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马秀侠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研究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ICU 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8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肺部感染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4.71%,低于对照组的44.12%;研究组死亡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17.6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系统性护理干预,ICU病房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发生了显著的降低,同时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周月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肝炎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34例重症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n=67)与对照组(n=6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患者并发症情况,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8%,对照组为1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为(92.7±4.92)分,对照组为(83.9±6.08)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肝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减少并发症,而且可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褚霞;郁彩琴;张素春;张丽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68例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的患儿进行分析,了解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 本组68例患儿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25.4%,心律失常类型以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主;影响心律失常发生的因素为年龄、心功能、体外循环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术后低血钾、术后低心排出量(P<0.05).结论心律失常是危害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围手术期相关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李磊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紫杉醇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比较

    目的 探讨分析紫杉醇在恶性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针对其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静滴紫杉醇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患者在给药之前,再应用抗过敏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毒副反应,应当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以及对症救治措施.结果 80例肿瘤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应.结论 在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对紫杉醇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当采取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治和护理,患者用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加强观察,可有效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救治的成功率,终达到提高患者护理质量与生存质量的效果.

    作者:翟忠青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和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HAMA、HAMD评分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身体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金萍;刘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软性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的疼痛程度评分与舒适程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疼痛程度评分、舒适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25±0.97)d,对照组为(5.47±1.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眼部疼痛,改善术后舒适度,有效促进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

    作者:周艳玲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眼科护理带教应用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效果探析

    目的 探讨分析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眼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10名临床实习护士为研究对象.110名实习护士在去眼科病房实习前进行一次摸底测试;依据测试内容对110名实习护士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名;对照组实习护士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观察组实习护士使用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士的平均客观题成绩、主观题成绩、护理操作成绩及综合成绩分别为(48.3±5.2)分(、45.4±4.8)分、(86.7±9.5)分、(90.9±10.5)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6.8±6.1)分、(29.2±5.2)分、(65.6±8.3)分、(65.8±8.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护士非常满意32例,满意19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2.7%(51/55),高于对照组的76.4%(4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更能提高眼科实习护士的理论成绩以及临床护理操作能力,更易于被实习护士接受.

    作者:项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清热凉血类中药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清热凉血类中药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3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4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3例.两组均接受前列腺电切术及术后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清热凉血类中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前列腺术后出血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后第5天、第7天的24小时尿中出血量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应用清热凉血类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钱春雷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260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非黄色瘤组和黄色瘤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病理检查结果以及Hp感染情况.结果黄色瘤组患者与非黄色瘤组在病理检查中腺体萎缩、中性粒细胞浸泡、Hp感染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共39例,其中出现Hp感染33例,感染率为84.62%;没有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221例,出现Hp感染80例,感染率为36.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3,P<0.05).结论胃黄色瘤与幽门的发生与腺体萎缩、中性粒细胞浸泡、Hp感染有相关性,中性粒细胞浸润与Hp感染有关系,临床应注意对Hp感染胃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根治.

    作者:徐玉松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整体护理有助于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中药配合头针对中风偏瘫康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药配合头针对中风偏瘫康复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西药及中成药治疗,而观察组使用中药配合头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分为(66.02±3.59)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68.59±13.7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58±3.67)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较好,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使受损的神经纤维再生,从而达到病情康复的目的.

    作者:刘兴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PBL典型病例库建立在传染病学见习改革的运用

    目的 探索研究典型病例资料库的建立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见习改革中的运用.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12月医学院见习的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典型病例资料库的建立结合PBL教学模式.通过出科测试、临床难题的解决情况以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典型病例资料库的建立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见习改革中的运用效果评价.结果 在传染病学见习生出科测试传统试题中,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能力考核中,观察组的优势明显,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表示,典型病例资料库的建立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见习改革中能够提高学习兴趣、牢固掌握知识点能力、临床难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及意识.结论 典型病例资料库的建立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见习改革中的运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和较强的可行性.

    作者:陈一晖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BI、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评分为(66.39±11.28)分,FMA评分为(67.07±8.63)分.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在早期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的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意义重大.

    作者:陈思荣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及实施价值初评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脑梗死患者使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将两组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在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脑梗死常规护理中,合理加用早期护理干预法,可有效促进患者脑梗死症状的缓解,帮助其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文;李金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疗效和基本治疗指标,统计并发症.结果 患者手术成功率100.00%,术后下地活动时间(7.8±0.9)h,术后疼痛评分(2.3±1.0)分,疼痛持续时间(26.2±9.3)h.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率5.26%,复发率0.00%.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效果确切,具有术后疼痛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不易复发等优点,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陈祥松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不同治疗方案在隐性梅毒感染患者疗效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在隐性梅毒感染患者疗效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隐性梅毒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36例中,治愈20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36例中,治愈17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隐性梅毒感染患者采取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可以使疗效明显提高,使患者预后得到保障.

    作者:陆小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预混胰岛素与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预混胰岛素与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在糖尿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至我院住院的围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胰岛素成本、耗材费用、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所需费用、胰岛素成本比,相比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取胰岛素泵注射治疗与常规组相比可达到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推荐作为首选方案.

    作者:杨志贵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右美托咪定使用剂量,将其分为A组[0.2μg/(kg·h)]、B组[0.4μg/(kg·h)]和C组[0.6μg/(kg·h)],观察三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指标.结果 B、C组麻醉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麻醉优良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流动力学异常率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术后应激指标E、NE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以右美托咪定0.4μg/(kg·h)维持麻醉效果确切,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应激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施岳柱;杨海宁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超声联合CT在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CT在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疑似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床旁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设为超声组;在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行CT检查进行复诊,设为联合组,以手术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在62例疑似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中,经手术证实60例为腹部损伤,另外2例为腹腔积液,超声组诊断符合率为78.33%,联合组诊断符合率为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超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CT能有效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断符合率,且诊断效能较高,可为闭合性腹部损伤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秦燕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