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按摩联合产后综合治疗仪促进气血虚弱型初产妇泌乳效果研究

韩莉

关键词:气虚血弱型, 初产妇, 穴位按摩, 综合治疗仪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穴位按摩联合产后综合治疗仪促进气血虚弱型初产妇产后泌乳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足月单胎阴道顺产气虚血弱型初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妇分娩时间顺序先后,选取其中38例作为对照组,另外4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分娩后30 min内予早期哺乳和饮食指导及生活护理.观察组产妇分娩后30 min内即实施穴位按摩法,分娩后8小时后开始使用产后综合治疗仪按摩.哺乳、饮食指导和生活护理同对照组,干预时间1周.对比两组产妇泌乳效果及产后母乳喂养率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产妇产前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泌乳素水平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3 d内日平均泌乳量高于对照组;半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产后综合治疗仪干预能显著促进气虚血弱型初产妇泌乳功能,达到早泌乳、多泌乳的效果,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正念训练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正念训练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正念训练+药物治疗,25例)和对照组(药物治疗,25例),对比观察干预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SCL-90焦虑、抑郁、强迫、偏执、躯体化、人际敏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正念训练干预躯体形式障碍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茅卫兵;邱建成;徐健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早期手术治疗25例重度颅脑损伤的预后分析

    目的 观察早期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10年1月—2017年3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受伤至手术时间≤2 h的25例患者为早期手术组,受伤至手术时间>2 h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指数评价患者预后,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手术组恢复良好9例,良好率36.00%,高于对照组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1,P<0.05).结论 早期手术对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越捷;赵宏祥;赵青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疗效和基本治疗指标,统计并发症.结果 患者手术成功率100.00%,术后下地活动时间(7.8±0.9)h,术后疼痛评分(2.3±1.0)分,疼痛持续时间(26.2±9.3)h.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率5.26%,复发率0.00%.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效果确切,具有术后疼痛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不易复发等优点,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陈祥松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空气波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例数、淋巴水肿程度和日常生活质量.结果 (1)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时,与对照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时淋巴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FACT-B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FACT-B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马秀侠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右美托咪定使用剂量,将其分为A组[0.2μg/(kg·h)]、B组[0.4μg/(kg·h)]和C组[0.6μg/(kg·h)],观察三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指标.结果 B、C组麻醉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麻醉优良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流动力学异常率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术后应激指标E、NE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以右美托咪定0.4μg/(kg·h)维持麻醉效果确切,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应激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施岳柱;杨海宁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和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HAMA、HAMD评分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身体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金萍;刘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舒适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58例给予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7%,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9.66%,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空腹血糖、蛋白尿、尿素氮、血肌酐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8.69±5.26)分、(49.52±5.38)分;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2.02±4.29)分、(44.32±4.68)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明显降低因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引发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内镜介入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效果

    目的 探究运用内镜介入与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有活动性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接受内镜下介入与PPI联合治疗(联合组),另外40例单纯行PPI治疗(对照组).分析两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住院治疗时间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联合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住院治疗时间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介入与PPI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能有效降低止血时间、再出血风险和住院治疗时间.

    作者:蔡晓刚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抽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法,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43%;术前IPSS、QOL评分,与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发生射精疼痛,1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结论 临床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展开统一治疗时,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法的疗效确切.

    作者:吴瑞青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口腔创伤手术患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口腔创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9月的100例口腔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护理满意率、一期愈合率以及口腔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一期愈合率以及口腔功能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口腔创伤患者术后愈合和口腔功能的恢复,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

    作者:刘锋;张琴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丙卡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盐酸氨溴索+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的33例作观察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33例作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9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张天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均40例.常规组患者单纯采取修复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牙体外观与牙体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2.50%与77.5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取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咬合功能.

    作者:陈晓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评价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至我院就诊的57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15年1月30日—2017年10月30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常规组采取开胸手术治疗,对实验组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1%与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创伤较小,缓解了患者的身心痛苦.

    作者:施豪杰;孙诗亮;许龙飞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一般护理,研究组进行早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67.43±11.78)分,高于对照组的(56.21±10.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19,P=0.0001);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为(52.1±9.7)分,较对照组的(36.3±7.9)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719,P=0.0000);并且研究组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评分为(66.78±12.13)分,高于对照组的(52.14±10.9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067,P=0.0000).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患者进行早期的综合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菊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微创点状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点状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高位结扎分段切除手术,给予研究组患者微创点状剥脱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之后,研究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89%,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整体护理有助于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不同治疗方案在隐性梅毒感染患者疗效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在隐性梅毒感染患者疗效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隐性梅毒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36例中,治愈20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36例中,治愈17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隐性梅毒感染患者采取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可以使疗效明显提高,使患者预后得到保障.

    作者:陆小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同期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

    目的 研究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同期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同期放疗,对照组接受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同时两组患者都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免疫指标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在三维适形放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顺铂、多西紫杉醇化疗能够提升临床效果,对免疫状态影响不大.

    作者:朱光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1月—2017年5月96例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喂养不耐受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在喂奶同时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口服或鼻饲,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缩短,住院期间体质量日增长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1例患儿发生败血症,对照组3例患儿发生败血症,对照组患者的败血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于治疗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

    作者:王昌林;王晓蕾;李雅雯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围手术期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髋关节置换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5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双色球分组法,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术后DVT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4.8%).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0.2±2.1)d短于对照组(19.1±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魏剑珑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