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王明仙

关键词: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早期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自愿进行早期妊娠终止者9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25 mg口服,每天2次;观察组组治疗前2 d仅服用米非司酮25 mg,每日2次,并于第3 d起服用米索前列醇0.6 mg,每日一次。在治疗3 d后入院检查阴道出血以及宫内情况等。结果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组妊娠终止情况优于米非司酮组(P<0.05);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组不良反应情况少于米非司酮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可有效终止早期妊娠,不良反应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比较普通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分析普通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行普通喉罩通气麻醉,常规组行气管内插管通气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后,实验组MAP、HR无明显变化,常规组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中行喉罩通气麻醉效果显著。

    作者:丁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口腔修复材料摩擦性能的比较及影响因素探究

    目的:探讨不同的口腔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及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修复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行口腔修复的患者90例,按使用的修复材料不同分为树脂组、金属组和陶瓷组,各30例,对比3组患者的牙齿修复后的各项情况。结果树脂组牙齿松动脱落例数、金属组牙龈出血和牙周炎例数、全瓷组破碎例数均分别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牙齿修复材料中摩擦性能好的是金属材料,其次为全瓷材料,树脂材料较差,多种因素都影响其耐磨性。

    作者:拜合提亚尔·马合苏提;朱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骨盆环骨折固定器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骨盆环骨折的临床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盆环骨折患者36例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骨盆环骨折患者36例,经治疗手术复位满意34例,移位小于4 mm,不满意2例。结论手术内固定对骨盆稳定有利,方便患者早期活动。其次是经髂骨体的不稳定骨折。C3型骨折属于髋部骨折,应按髋部骨折治疗。手术时机,一般应在骨折损伤后一周左右进行为宜。

    作者:宋智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网络的《儿童保健学》PBL教学的实施与问题思考

    儿童保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探讨基于网络的《儿童保健学》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积累经验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基于网络的《儿童保健学》的PBL教学模式,着力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萱;袁心刚;胡燕;刘晓;蒋志阳;代英;陈立;程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评价胱抑素C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量61例脑梗死患者和5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血压及血糖、血脂、血清胱抑素C、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部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0.83±0.45)mg/L,高于对照组(0.68±0.19)mg/L(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CRP、颈动脉IMT、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正相关(r=0.653,P<0.001;r=0.556,P<0.001;r=0.266,P=0.038),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r=-0.253, P=0.049);与其他各指标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CRP、颈动脉IMT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并且与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作者:任海艳;贾纪荣;刘政;闫海鹏;薛小慧;徐媛琴;孙俊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使用。方法对60位危重患者在气道管理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和鼻气管插管等临床措施,对比研究使用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气。结果全部患者中有30例腹部感染,通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得到有效的控制,使用鼻气管插管以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都1次完成,在操作之前以及之后动脉血气具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患者气道管理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才旭;沈维;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可提高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

    作者:李智永;杜太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研究人性化服务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性化服务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服务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

    作者:张丽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管性痴呆与神经束蛋白155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患有血管性痴呆与其体内的神经束蛋白155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同种类型的大鼠60只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探究组大鼠制备成血管性痴呆模型,对照组仅进行对照手术并不制成血管性痴呆模型,探究两组患者神经束蛋白155表达程度。结果探究组研究对象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逃避潜伏期。结论大脑的神经束蛋白155参加机体血管性痴呆形成的机制的可能性大。

    作者:李颖;潘成利;马月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研究蒙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就业和生活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女性在这种情况下的精神状态较差,与精神情绪密切相关的乳腺增生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乳腺增生已经成为了20~40岁的妇女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乳腺增生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已经达到50%。研究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乳腺增生为良性疾病,但国内外还未研发出能有效的治疗乳腺增生的安全性药物,我国治疗乳腺增生优先选择中药。其中,蒙药的治疗效果良好。蒙药的治疗率可达98%,患者经过内服和外用敷药的方法使用蒙药之后,治疗时间缩短,疾病症状和疼痛感降低,治疗效果显著,且药物对患者身体无任何副作用。

    作者:白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为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实施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治疗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胸腔镜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需时、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引流量以及恢复时间等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但观察组手术需时、引流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实施胸腔镜术治疗,能够效改善手术情况,加快术后恢复,治疗效果较佳。

    作者:张典;张晓;余向东;邱宁;郎保平;肖鹏;靳超;张超;薛金良;蔡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介入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术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手术不同分组为介入组和非介入组,非介入组采取的是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窒息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介入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后24 h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非介入组要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介入手术比非介入手术的治疗时间短,手术过程出血量少,患者的子宫切除率低,临床中安全可靠,是优秀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赵玉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功能不全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索茶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能有效的提高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曹金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导管室和心外科被诊断为肺动静脉瘘的15例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常规超声和经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左右心房、心室和肺动静脉血流情况。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显示:15例各房、室腔内径正常,各心瓣膜形态、活动正常,心腔与大动脉连续正常,房、室间隔无回声中断现象,彩色多普勒心腔内未见异常交通血;2例右肺静脉较粗;1例主动脉瓣少量返流;1例肺动脉略增宽。超声造影显示:注入造影剂后右房、右室显影,4~5个心动周期后左房显影,并可看到造影微泡从肺静脉涌入左房,而非房、室穿隔微泡,之后造影微泡迅速进入左心房和左心室,15例均提示肺动静脉瘘。结论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白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宝石能谱成像在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宝石能谱成像技术应用于肺栓塞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44例肺栓塞患者,经GE Discorvery能谱CT对患者实施扫描检查,分析扫描诊断结果。结果44例肺栓塞患者中42例均能实现清晰显影;44例研究对象的肺动脉CTPA发现肺栓塞共计248处。结论针对肺栓塞患者,选择宝石能谱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能够获得良好的显影效果,确定肺栓塞发生部位以及栓塞数量。

    作者:金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尿液潜血检验中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方法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在进行尿液潜血检验中应用尿液分析仪与使用显微镜检进行红细胞计数检验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进行尿液潜血检验的尿液标本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尿液分析仪与使用显微镜检进行红细胞计数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结果使用显微镜检,尿液分析的假阳性的检出率为12%。使用尿液分析仪,尿液分析的假阳性的检出率为26%。结论进行尿液潜血检验时应该两种方式结合对比使用,提高检测的真实有效性。

    作者:李正凯;吴文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方法及疗效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0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由于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其余197例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其中2例进行了再次开胸止血,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很好。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佟春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中性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舒血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4.007,P<0.05)。结论深入分析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易发因素,给予舒血宁治疗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作者:任艳丽;郭根明;李千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药物治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病例回顾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作为观察组,使用甲巯咪唑片口服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针对性的进行剂量调整,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同期选取40例接受降糖药口服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67.5%,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较为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抗甲亢和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控制和甲亢症状改善效果比较好。

    作者: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肾嫌色细胞癌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30例肾嫌色细胞癌均为单侧发病,右肾14例,左肾16例,20例病灶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病灶出现钙化点;6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其中1例瘤体同时见钙化和囊变。其中13例瘤体实性成分均轻至轻中度强化,5例瘤体呈明显边缘强化,5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5例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瘢痕,2例可见中心轮辐状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刘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