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中左卡尼汀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航星

关键词:左卡尼汀, 尿毒症, 血液透析, 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中左卡尼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尿毒症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然后将其随机且均匀的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左卡尼汀的药物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病情改善情况优于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左卡尼汀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贫血、炎症等不良状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透明质酸钠凝胶用于防止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再粘连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钠凝胶用于防止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且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成2组,分别27例。一组为对照组,使用人工周期治疗,一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4.07%,且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用于防止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再粘连疗效显著,可有效避免术后再粘连情况的发生。

    作者:李艳红;朱莉姗;程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前列地尔加贝那普利联合丹芪汤加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加贝那普利联合丹芪汤加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3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加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丹芪汤加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24小时的尿蛋白、24小时的尿微白蛋白、血肌酐的排泄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加贝那普利联合丹芪汤加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效果显著。

    作者:张信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与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临床探究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与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进行治疗,并依据术后有无复流情况,分为NSN组14例,NSNN组30例,SN组2例, SNN组20例,并对无复流组与复流组血浆的LDL-C和T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未使用他汀治疗与使用他汀治疗发生无复流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N+NSNN组与SN+NSN组LDL-C和TC水平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与血脂水平有一定关系,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对无复流现象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血浆胆固醇水平较低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彭娜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突发性职业中毒急救护理中综合性危机管理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综合性危机管理应用于突发性职业中毒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4例我院接收的突发性职业中毒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采取综合性危机管理法,后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法。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性危机管理法积极用于突发性职业中毒急救护理中,可提高抢救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福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讨论临床检测妊高征产妇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妊高征孕产妇与45例健康孕产妇进行研究,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妊高征孕产妇与健康孕产妇体内血清DBIL、TBIL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ALB与Ca 2+浓度低于健康孕产妇,其他ALT、AST、ALP、BUN、Cr以及UA、TG、CHO各项生化指标高于健康孕产妇,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孕产妇,妊高征孕产妇体内各项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临床应该加强对妊高征孕产妇各项生化指标的监控与治疗。

    作者:李昕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胸大肌肌瓣转移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行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胸大肌肌瓣转移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1个月、6个月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可明显降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芳;熊有毅;陈卓;谷元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应用RBX复合物于犬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与重组合异种骨(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 RBX)用于犬前牙拔牙位点即刻保存实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3只杂种犬,拔除每只犬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双侧上颌第二、三前磨牙。一侧下颌第四前磨牙及上颌第二、三前磨牙牙位为实验A组,另一侧为实验B组,双侧下颌第二、三前磨牙牙位为实验C组空白对照组。A组植入PRF复合植骨材料RBX,B组植入PR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 OMA),分别于术后4、8、12周处死1只犬,制备组织标本,大体观察、CBCT检查评价拔牙位点愈合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PRF复合植骨材料RBX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复合骨移植材料,具有引导骨再生作用,可减缓拔牙后牙槽嵴吸收,达到保存拔牙位点的目的。

    作者:康立勋;王馨;高艳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探究

    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经临床治疗,痊愈2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治愈率为97.5%,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95%。结论采用联合用药方式可以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

    作者:曹劲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筛选宫颈癌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筛选宫颈癌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14例进行宫颈癌筛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将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相比较,观察分析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等。结果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宫颈癌、癌前病变敏感度为90.43%,特异度为89.17%,阳性预测值为86.73%,阴性预测值为92.24%,诊断准确率为89.72%。结论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筛查宫颈癌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作者:张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海绵窦内侧壁的显微解剖与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

    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的显微解剖与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应用海绵窦内侧壁的显微解剖与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手术方法。结果22例垂体腺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9例垂体腺瘤全部切除,3例垂体腺瘤次全切除,未发生感染、昏迷和死亡病例。结论海绵窦内侧壁的显微解剖与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手术效果理想。

    作者:王志恩;Xinxian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为15.7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瑞芝;邢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耳后注射与鼓膜穿刺给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与鼓膜穿刺给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0例分为2组,分别接受耳后注射和鼓膜穿刺给药。结果两组治疗前及停药3个月后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时,耳后注射组听阈低于鼓膜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后注射组并发症少于鼓膜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注射与鼓膜穿刺鼓室灌注甲泼尼龙远期效果相似。但耳后注射可加快听力恢复,避免鼓膜穿刺的并发症。

    作者:于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乙肝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乙肝采用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BV-DNA载量数值、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HBV-DN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乙肝采用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提高疗效,有效起到抗病毒作用,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春进;南君;葛大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外伤新鲜开放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和评价手外伤新鲜开放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探讨抗菌药物应用疗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为加强清洁污染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出院手外科创伤污染手术患者病例,共计459例,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评价。结果手部创伤手术感染几率与抗菌药物用药时间长短没有关系,P>0.05;而单用药物的感染率为1.66%,联合用药的感染率为4.32%,P<0.05。结论对于手外伤新鲜开放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感染效果,尽量单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作者:樊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1+3+3”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1+3+3”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我校2013级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67名(观察组),在其主要课程中采用“1+3+3”教学模式,与2012级医学检验专业64名学生(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在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3”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郭改玲;张月玲;贾新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探析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姝韬;孙连波;陈辉;陈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应用于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肿瘤放疗患者使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肿瘤放疗患者共82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行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放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身心都保持健康状态。

    作者:魏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公共微信平台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公共微信平台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90例设置为对照组,另收集90例设置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公共微信平台的手段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共微信平台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京丽;彭玉兰;刘璇;栾凤霞;王洪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右侧腋下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右侧腋下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均30例。观察组实施右侧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胸正中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右侧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

    作者:艾峰;张岩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正确有效的内科护理干预方式。方法从我院选取自2014年9月~2015年10月,共收治的32例脑出血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对比组患者则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比组病情恢复及稳定情况比较效果明显,护理干预恢复病情有着显著效果。结论脑出血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病情恢复良好,能够保持愉悦心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作者:王淑杰;徐广玉;廖昭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