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霞
目的:探讨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且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的102例患儿进行研究,我科护士共24名,将所有入组患儿和护士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品管圈对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从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护理工作者在《护士护理技术综合考核》中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品管圈研究期间出现护理差错事件次数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改进,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常瑞;臧娟;张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应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2眼),注射后7~10 d或者玻璃体清晰时开始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视网膜渗漏明显减轻,玻璃体积血在注药1周即有部分吸收,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平均(8.5±2.3)周。视力提高大于3行的14只眼,提高1~3行的5只眼,视力无明显改善的3只眼,总有效率86.36%。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平均(10.6±3.5)周。本组患者平均注射药物次数(1.5±0.5)次,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与注药相关的眼部并发症。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疗效和安全性,但还需要更长期的观察。
作者:刘历东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心内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评估。方法选取12名护士作为评估对象,对比评估对象的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分析探讨岗位培训中提升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效果。结果实施岗位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实施后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的日常工作中病情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干预来提升其病情观察能力。
作者:刘勤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实施早期抚触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儿中随机挑选86例,按编号单双数分成两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并于护理干预后评定效果。结果试验组疾病好转者40例,好转率93.0%,与对照组好转率76.7%(33/4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儿早期抚触护理作用突出,可提高效果,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
作者:谢莉晶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眼科住院医师的临床培训有其特殊性,将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s,DOPS)引入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技能考核中应该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各方面的支持和探索下,一定能够充分发挥DOPS的作用,使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孟祥俊;苏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医院是医疗卫生系统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也是社会群众关注的焦点,加强医院的行风建设,对于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盐城市一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查找医疗服务行风建设及医院管理中的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院行风建设,收到良好效果。主要措施:(1)确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持续改进医疗服务为重点,全面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要求;(2)以行风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把行风建设列入医院工作重点,进行项目化管理;(3)加强医疗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实时监控,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
作者:殷葵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阴囊血肿、尿潴留、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是安全有效的,而腹腔镜疝修补术更具有优势。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比常规护理(对照组56例)与综合护理(观察组56例)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问卷(GQOL-74)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田晓利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总结PDCA循环在心血管外科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救治的心血管外科ICU患者共7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36例,施以PDCA循环),常规组(n=34例,施以常规模式),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44%优于常规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外科ICU患者治疗中,施以PDCA循环,可提升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人体发育学是本科康复治疗专业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选取锦州医科大学2015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人体发育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实践发现通过PBL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获取新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探索和处理未知问题的精神和能力,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者:刘超;刘乙蒙;王顺;肖建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利培酮治疗,予以观察组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刘希华;聂纪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7天和14天,观察组NBNA评分≤35分的患儿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脑损伤。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卡培他滨治疗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8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辅助化疗,对照组联合使用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化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治疗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乐园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两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用于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韩玲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40例以酮替芬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以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2.5%,对照组复发率为12.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任金玲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新疆回、汉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DXA诊断为POP的120例包括新疆回、汉族在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骨量正常及骨量减少的1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年龄、学历、骨折史、BMI、吸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以上危险因素除年龄为不可控因素外,其余均可人为干预解除,对POP的预防与控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熊健;李伟;郭慧荣;邹振宇;韩冬梅;薛黎;古力孜巴·艾合买提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我院住收治的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患者40例。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及多普勒彩超检查,观察其超声表现及在多普勒彩超下进行压迫治疗的疗效。结果二维声像图可见动脉旁搏动性囊性肿块,瘤壁无动脉壁结构。手指压迫供血动脉近端瘤体后可见瘤体缩小,搏动减弱或消失。多普勒超声图像可见瘤灶内有红、蓝各半血流信号,血栓附着处无血流信号;可见双期双向动脉血流频谱。40例患者均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压迫治疗,治愈率为92.5%(37/40)。平均压迫治疗的时间为(36.2±3.1)min。治疗后复查多普勒超声,显示破裂口闭合,瘤灶变小,灶内被血栓填充,无血流信号。结论多普勒彩超检查具有无创性,动态性特点,可清晰观察假性动脉瘤体、破裂口、瘤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现已成为临床诊断假性动脉瘤主要方法。超声监视下压迫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且方便快捷。
作者:于慧娟;贾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剖析预防肿瘤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接收的肿瘤重症患者128例。以随机分组原理为依据,将128例患者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接受ICU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统计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例数。结果试验组深静脉血栓者4例,对照组11例。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积极用于肿瘤重症患者中,可降低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作者:冯文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均分为A、B两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给药周期为8周。检测并比较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的水平以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M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B两组TC、LDL-C、FMD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TC、LDL-C水平比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HDL-C、FMD、NMD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冠心病患者TC、LDL-C水平与给药剂量有明显关系,而其改善FMD、NMD的作用在10 mg、20 mg之间没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作者:俞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泊洛沙姆在药物制剂领域广泛应用,通常用作基质、增溶剂、稳定剂、乳化剂、吸收促进剂、固体分散体载体等,以控制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黄海亮;张海涛;赵东永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