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丽;孟颖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 发热门诊,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发热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发热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态度转变率、合理用药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的发热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态度转变率、合理用药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发热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了解发热的相关知识,并积极配合治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诱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7月我院被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7名作为探究组,选取同期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67名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性别、2型糖尿病、吸烟史等因素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发现左心室射血功能降低,肌酐清除率下降,hs-CRP升高与冠心病的病情具有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发现诱发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为性别,糖尿病,吸烟程度,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肾脏出现损伤以及hs-CRP含量的增加与冠心病的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岳天霞;史金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89例糖尿病患者,依据病症分成微血管病变组(48例)、无微血管病变组(41例),且收集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HbAlc和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微血管病变组患者的HbAlc、FBG水平与无微血管病变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微血管病变组的HbAlc、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检测应用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评估可有效判断其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的标准。

    作者:张维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医综合治疗哮喘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研究组(中医综合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3%、6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韩智;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腮腺混合瘤患者40例,收治时间在2012年3月~2014年4月,并将腮腺混合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腮腺混合瘤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庞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0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增强延时扫描。分析CT影像表现并比较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53例患者CT增强延时扫描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其中原发性肝癌23例,肝脏转移性肿瘤15例,肝血管瘤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诊断准确率96.36%,与病理诊断准确率(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肝脏肿瘤,其安全性好,诊断准确率高,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水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护理实训中心开放式管理实践与探讨

    探讨护理实训中心开放式管理的必要性。制定开放式实训室管理制度与操作物品绑定制度;建立学生小组长负责制;根据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开放时间。采用三种开放形式,即教学同步型,自选训练型,科研活动型。护理实训室开放式管理激发了护生职业学习兴趣;遵循素质教育宗旨;实现了护理实训资源大化。

    作者:吴翠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探讨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急诊手术的护理方法

    目的:急诊手术的护理方法对于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临床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护理的62例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护理模式,分析对比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手术所需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所需时间则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手术护理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冰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2眼),注射后7~10 d或者玻璃体清晰时开始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视网膜渗漏明显减轻,玻璃体积血在注药1周即有部分吸收,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平均(8.5±2.3)周。视力提高大于3行的14只眼,提高1~3行的5只眼,视力无明显改善的3只眼,总有效率86.36%。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平均(10.6±3.5)周。本组患者平均注射药物次数(1.5±0.5)次,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与注药相关的眼部并发症。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疗效和安全性,但还需要更长期的观察。

    作者:刘历东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探讨品管圈在血站供血科血液发放岗位上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血站供血科血液发放岗位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9月开始在血站供血科中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来规范血液发放,包括调查现状、查找原因、设立目标、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实施。结果2015年9月~2016年4月全员的平均考核达优率为99.6%,2015年1月~2015年8月全员的平均考核达优率为94.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增强了发放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加强了与医疗用血单位的沟通,对保障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幼兰;马艳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癌症患者家属悲伤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肿瘤科护士对临终癌症患者家属悲伤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100例临终癌症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后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探究经不同护理后悲伤情况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悲伤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悲伤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护士对临终癌症患者家属悲伤的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缓解悲伤情绪。

    作者:李丽榕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两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用于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韩玲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高龄产妇妊娠危险因素及对结局影响的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高龄产妇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高龄产妇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的82例非高龄产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容易发生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等妊娠并发症,积极的在分娩前进行围产期保健以及大力的宣传预防孕前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对于高龄产妇及其新生儿安全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丹婴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医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者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围术期采用中医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肌保护作用。方法以2014年2月~2016年1月,医院急诊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病历号先后,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退出2例,对照组退出3例;术前、术后4 h观察组与对照组CK-MB、cTnT水平高于入院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两组CK-MB、cTnT水平低于入院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电图异常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李艳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各项检查结果、诊断结果、治疗方法及效果等。结果90例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经心脏彩超检查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所占比例高达63.33%(57例),疾病类型以窦性心动过缓38例(42.22%)所占比例较高,经临床对症治疗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0.00%),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小儿神经相关性血管疾病诊治方法,接诊疑似病例后积极给予各项检查确诊病情,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保障其疗效及生活质量。

    作者:许诗浩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布洛芬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15.79%),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该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中药内服治疗临床疗效可靠。

    作者:刘晓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预见性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析预见性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WHQOQOL-100评分为(65.11±14.68)分,高于对照组的(54.29±13.8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SDS以及SA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慢性乙肝患者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孙颖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及耐药性。方法选取300株肠杆菌,AmpC酶、ESBLs表型通过双纸片确诊试验、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予以测定,观察300株菌种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300株肠杆菌中检测到ESBLs菌158株,AmpC酶菌130株;单产AmpC酶菌对头孢曲松、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产生的耐药性明显低于非产酶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BLs和AmpC酶是造成肠杆菌细菌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可依照实际药敏结果采取合理治疗。

    作者:张丹丹;陆阳;马良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再次行植骨PFNA内固定后愈合,PFNA治疗总有效率98.41%。结论以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实现早期不负重活动,对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沈素祥;王国喜;刘玉林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瑞格列奈对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照

    目的:对瑞格列奈治疗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itus,T2DM)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32例),非肥胖组(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瑞格列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PBG、FBG及HbA1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非肥胖组仅FBG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效果优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PDCA和护理程序在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方法利用两个责任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对比,分别采用常规和PDCA、护理程序对外周静脉导管留置进行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际完成172例:对照组82例,试验组90例。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试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DCA和护理程序对留置外周静脉导管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能明显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

    作者:朱颖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