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张丹丹;陆阳;马良

关键词:肠杆菌, ESBLs, AmpC酶, 耐药性
摘要:目的:探讨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及耐药性。方法选取300株肠杆菌,AmpC酶、ESBLs表型通过双纸片确诊试验、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予以测定,观察300株菌种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300株肠杆菌中检测到ESBLs菌158株,AmpC酶菌130株;单产AmpC酶菌对头孢曲松、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产生的耐药性明显低于非产酶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BLs和AmpC酶是造成肠杆菌细菌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可依照实际药敏结果采取合理治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100例多发性硬化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于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于对照组。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效果明显。

    作者:秦栎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4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的40例正常食管黏膜为对照组,对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分型,分析食管癌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结果研究组HPV-16的阳性检出率为57.5%,对照组HPV-16的阳性检出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HPV-16检出阳性率54.55%,Ⅲa期HPV-16检出阳性率58.82%,Ⅲb期HPV-16检出阳性率66.67%,TNM分期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病过程与HPV-16感染具有一定关系,但HPV-16感染与食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穆克代斯·伊力亚斯;帕丽达·阿皮孜阿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MRI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磁共振扫描影像的形态学特征,探讨磁共振在囊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胰头位置病灶呈分叶状,中心瘢痕,增强后间隔呈高信号。大囊型内呈网格状;微囊型表现为典型的放射状纤维间隔。黏液性表现为不规则明显增厚间隔或强化的明显壁结节。结论根据磁共振图像可有效提高胰腺囊性肿瘤的定性诊断。

    作者:师红莉;周祺源;王佳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112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收录的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精心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心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愈率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莉;常瑞;臧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药用高分子材料泊洛沙姆的研究进展

    泊洛沙姆在药物制剂领域广泛应用,通常用作基质、增溶剂、稳定剂、乳化剂、吸收促进剂、固体分散体载体等,以控制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黄海亮;张海涛;赵东永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检测与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检测与耐药性调查分析。方法102例患者均实行临床检测,并对其耐药性实行调查。结果耐药率前三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复方磺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而敏感率前四位从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102例老年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照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治愈、好转、无效各占60.79%、33.33%、5.88%。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细胞菌,早期实行临床检测,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敏感抗生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玉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研究

    目的:针对股骨颈骨折且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在围术期阶段接受的治疗干预展开分析,并且作以总结。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股骨颈骨折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针对其围术期接受的治疗方案进行探究。结果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完整随访,随访时长平均为6个月。50例患者中均没有死亡以及发生感染的病例,且患者术后均实现骨性愈合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长5~18 d,平均住院时长(7.43±1.25)d。结论围术期阶段,对股骨颈骨折并且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行以适当的治疗干预,能够令其更顺利地完成手术,降低发生感染的隐患。

    作者:王玉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超声在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治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我院住收治的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患者40例。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及多普勒彩超检查,观察其超声表现及在多普勒彩超下进行压迫治疗的疗效。结果二维声像图可见动脉旁搏动性囊性肿块,瘤壁无动脉壁结构。手指压迫供血动脉近端瘤体后可见瘤体缩小,搏动减弱或消失。多普勒超声图像可见瘤灶内有红、蓝各半血流信号,血栓附着处无血流信号;可见双期双向动脉血流频谱。40例患者均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压迫治疗,治愈率为92.5%(37/40)。平均压迫治疗的时间为(36.2±3.1)min。治疗后复查多普勒超声,显示破裂口闭合,瘤灶变小,灶内被血栓填充,无血流信号。结论多普勒彩超检查具有无创性,动态性特点,可清晰观察假性动脉瘤体、破裂口、瘤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现已成为临床诊断假性动脉瘤主要方法。超声监视下压迫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且方便快捷。

    作者:于慧娟;贾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用药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60例白癜风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涂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7/3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7%(20/30),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χ2=4.8118,P<0.05)。结论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

    作者:王葆青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新辅助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直肠癌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均给予新辅助单纯放疗,观察组(35例)则给予新辅助治疗联合同期放化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肛门保留率45.71%(16/35)、并发症发生率25.71%(9/35)、随访期间复发率5.71%(2/35);对照组术中肛门保留率25.71%(9/35)、并发症发生率22.86%(8/35)、随访期间复发率8.57%(3/35)。两组患者术中肛门保留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同期放化疗在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效果更好,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且提升患者术中肛门保留率。

    作者:韩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内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评估及培养

    目的:探究心内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评估。方法选取12名护士作为评估对象,对比评估对象的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分析探讨岗位培训中提升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效果。结果实施岗位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实施后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的日常工作中病情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干预来提升其病情观察能力。

    作者:刘勤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研究布地奈德联合肺力咳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索研究布地奈德联合肺力咳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住院的96例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选用布地奈德联合肺力咳治疗,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联合肺力咳治疗哮喘患儿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对患儿肺功能指标有较大改善。

    作者:韩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48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4年3~6月收治的48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麻疹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情况,为控制麻疹的流行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3~6月收治的488例麻疹患者进行整理总结,对麻疹的流行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3~6月我院共收治麻疹488例,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夏季节3~6月份,既往麻疹的高发人群为6个月~5岁儿童,而我院收治的488例患者中高发人群为25岁以上成人和0~12月龄的婴儿。成人292例,占59.83%。儿童146例,占29.92%,0~12月龄的婴儿121例,占儿童的82.88%。结论麻疹发病有婴儿化和成人化趋势,建议加强麻疹的监管力度,切实加强成人麻疹疫苗的后续强化免疫,建议国家把麻疹初种时间提前。对准备受孕的母亲,在受孕前允许时间范围内增加一次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与ELISA法乙肝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与ELISA法乙肝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分别对HBV-DNA和前s1抗原等乙肝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模式1(大三阳患者)HBV阳性符合率93.70%、前s1抗原阳性率81.66%;模式2(小三阳患者)HBV阳性符合率61.76%、前s1抗原阳性率64.71%,两项指标均占多数;(2)HBsAg浓度与前s1抗原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乙肝免疫学指标与HBV-DNA存在相关性,两者联合应用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乙肝前s1抗原能够反映HBV复制状态与传染性,可作为HBeAg和HBV-DNA检测的补充和对照。

    作者:赵秋霞;周松伟;王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PDCA和护理程序在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方法利用两个责任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对比,分别采用常规和PDCA、护理程序对外周静脉导管留置进行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际完成172例:对照组82例,试验组90例。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试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DCA和护理程序对留置外周静脉导管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能明显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

    作者:朱颖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式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4例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关键作用,临床可将其作为佳护理方案积极推广。

    作者:李建利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开瘀消胀汤加减治疗瘀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开瘀消胀汤加减治疗瘀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瘀胀症的6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以西药作常规西医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方剂开瘀消胀汤作中医加减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瘀消胀汤加减对瘀胀症有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李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细致化护理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不良心理应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细致化护理在改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8月~2014年8月,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致化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抑郁评分值和焦虑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路雪彩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5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研究组(63例),对照组行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王江涛;李雪琴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IL-21及BAT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1(IL-21)及B细胞活化转录因子(BAT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58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比较两组的IL-17、IL-21及BATF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IL-17、IL-21、BATF 表达分别为(19.65±4.23)pg/ml、(74.19±22.08) pg/ml、(1.13±0.45)低于对照组的(29.14±5.36)pg/ml、(86.52±24.43) pg/ml、(1.95±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作用于BATF环节,减少IL-17、IL-21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改善患者的过敏症状。

    作者:杨庆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