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双层螺旋CT对肺部单发结节的诊断意义

王野

关键词:双层螺旋CT, 肺部单发结节,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检查肺部单发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2013年2~10月我院的80例肺部单发结节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使用双层螺旋CT诊断,对患者的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病例数以及类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双层螺旋CT诊断出恶性结节42例,良性结节30例,有8例患者没有确诊,此次诊断的灵敏度是87.5%、特异性是93.8%、准确性是90%,和终病理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单发结节使用双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突出,灵敏度、准确率以及特异性高,临床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尿常规检验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尿常规检验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急性阑尾炎患儿,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4例。甲组患儿应用尿常规检验,乙组则使用超声诊断。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甲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4.12%,乙组为76.47%,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诊断在小儿阑尾炎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误诊的可能性低。

    作者:邹晶晶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兔自体骨膜包裹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翻转骨膜包裹自体肌腱移植、单纯自体肌腱及骨膜正常包裹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腱骨愈合的组织学变化过程。方法取60只新西兰白兔120膝,随机平均分为翻转骨膜组、正常骨膜组及肌腱组。切除兔双膝前交叉韧带,取其双侧拇长伸肌腱,及需要切取骨膜侧胫骨上端内侧骨膜,大小约1.5 cm×0.5 cm。同侧肌腱折成2股重建兔双膝前交叉韧带。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重建术后3、4、8及12周时移植物腱骨愈合的变化情况。结果显微镜下观察重建术后随着时间推移,翻转骨膜组较其他两组腱骨界面可见成纤维细胞、纤维软骨细胞更多表达;12周时,翻转骨膜组腱骨界面间的胶原纤维数量及排列较其他两组无明显差异;生物力学测试术后3、4、8周骨膜翻转组抗牵拉力明显大于其他两组,而术后12周组间对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膜包裹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兔前交叉韧能够在愈合期12周内促进腱骨结合部成纤维细胞、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的再生;对腱骨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超过愈合期则无差异。

    作者:崔巍;时剑辉;刘振中;王岩;曲颖;吕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对分课堂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实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结合笔者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施教体会,分析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临床课的规律及特点。

    作者:刘志平;岳梦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低钠血症特点,为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的40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正常组22例患者没有低钠血症,研究组18例有低钠血症,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比较分析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比正常组高,两组心功能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正常组患者接受治疗前血浆渗透压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高,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如果年龄较大,血糖和心功能较差,那么出现低钠血症的几率较大。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新生儿重症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配合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耿洪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及预防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状况、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和预防。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儿,将其设为观察组并实行问卷调查,同时抽取同期健康儿童8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探究其引发龋齿的因素,分析预防方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经过问卷调查之后发现引发儿童口腔疾病的相关因素为1周饮用碳酸饮料和食用糖果的次数,睡觉前是否食用甜点以及每日刷牙的次数。结论对于引发因素应增强对患儿父母的口腔保健知识,告知其正确的生活习惯,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杨小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在胃癌的临床手术治疗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消化科胃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D1和D2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结果采用D2术式进行淋巴结清扫治疗的患者其3年生存率高于D1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结合病灶部位切除以及D2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作者:梁景峰;张宇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2例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均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剂量为每次20 mg,研究组剂量为每次40 mg,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总有效率及高脂血症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40 mg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及血脂水平,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刘晓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不同咬合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咬合力关系的研究

    目的:临床分析不同咬合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咬合力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例无牙颌患者,选择常规方法进行垂直距离确定,选择正常咬合垂直距离作为基准位,每间隔0.5 mm,确定13个垂直距离。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无牙颌患者的垂直距离、咬合力呈正相关性,标准化咬肌、颞肌前束肌电值和垂直距离呈负相关性。结论针对无牙颌患者,垂直距离越大,大咬合力就越大,正常咬合垂直距离,不是大咬合力产生区域。随着垂直距离逐渐增加,咬肌活动显著下降,颞肌前束肌电活动没有咬肌明显。

    作者:史滨伟;张瑞;王珊珊;宋红权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透析后1年、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3年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医学综述的特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神经系统解剖异常复杂,重要结构非常之多,毗邻关系重要,而且神经外科手术操作空间狭小、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等特性,使其成为临床教学的难点。神经内镜能提供实时、活体、多角度和“零距离”观察的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在神经外科教学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作者:蔡强;王龙;陈治标;陈谦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注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33/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26/3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较为安全。

    作者:张海霞;黎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探讨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使用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的86例胰腺导管细胞患者进行分析。术前为患者进行多层和单层螺旋CT诊断,并按此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要优于单层螺旋CT(P<0.05),这两种检查方法临床中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价值比单层螺旋CT高。

    作者:杜鑫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新生儿阑尾炎的诊疗体会

    目的:总结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阑尾炎误诊临床资料6例。结果误诊4例,3例剖腹探查,证实为阑尾炎,1例保守治疗后期手术切除阑尾。结论新生儿阑尾炎临床表现极其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仔细的查体结合检查有助于诊断,同时及时的手术探查加上术后的系统管理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王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目的:探索有效的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与预防对策。结果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7%(41/198),从高到低依次为:皮下血肿、穿刺部位感染、液体渗漏、套管堵塞、局部静脉炎。结论临床需要高度重视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合理控制留置时间、规范操作、严密遵循无菌操作流程、予以相应的护理对策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郭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应用效果观察及评估

    目的:观察及评估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通气治疗,40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PaCO2、PaO2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进行治疗时,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僖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探讨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肠壁缺血性病变使用64排CT诊断的效果。方法为我院50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使用64排CT诊断,探讨临床中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的对比性。结果患者接受了64排CT诊断,有96%的患者检查出血管狭窄、46%的患者检查出肠系膜下动脉狭窄、28%的患者检查出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22%的患者检查出腹主动脉狭窄。结论64排CT可以有效的诊断出肠壁缺血性病变疾病,具有较高准确性,不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安全性高,时效性较好。

    作者:吴晓丽;李丽;陈瑞鑫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