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董帅;蔡喜雨

关键词:股骨头, 腓骨移植, 显微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资料,采取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等手术指标,采用Harris评分工具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手术患者,平均游离腓骨时间(16.12±2.34)min,平均单髋手术时间(84.26±4.79) min,平均手术出血量(132.56±10.25)ml,平均(髋部)切口长度(7.44±1.09) cm,平均住院时间(8.10±0.38)d。术前Harris评分为(66.42±4.71)分,术后(87.36±5.24)分,术后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72例高龄白内障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视力(0.81±0.10)、并发症发生率13.89%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0.65±0.09)、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效果显著。

    作者:李彬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美洛昔康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美洛昔康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美洛昔康胶囊。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产生的不良症状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50%,低于实验组(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高于实验组(5.00%),且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美洛昔康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利;戴小良;郑聪;宋利梅;高旭;刘柳;卢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分析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以及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患者。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围手术期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喜利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204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状态、活动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AMD、NIHSS、CSS、MMSE、SAS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在加强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压力,增加依从性,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小琴;李瑞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手部烧伤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手部烧伤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手部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实施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畸形率3.33%(1/30),对照组的畸形率33.33%(10/3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日常活动评分和外观评分分别为(86.52±10.21)分和(83.09±10.25)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手部烧伤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立秋;邵小红;白雪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补气活血清热药配合介入治疗输卵管间质部阻塞120例研究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清热中药配合介入疗法对输卵管间质部阻塞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气活血清热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气活血清热中药配合介入治疗输卵管间质部阻塞不孕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肯定。

    作者:吴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足三里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6例RRI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足三里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小儿RRI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减少呼吸道感染复发的次数。

    作者:梁正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不同方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方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I(n=26)和对照组II(n=27),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I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II给予泼尼松治疗,另选取同期于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比较研究对象总有效率和不同时间点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14%(27/35),对照组I总有效率为61.54%(16/26),对照组II总有效率为62.96%(17/2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I和对照组I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3天、第27天,观察组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I和对照组I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3天、第27天,观察组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应用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可提高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比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高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胆结石治疗中全面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胆结石治疗中全面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全面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胆结石治疗中对患者应用全面护理模式,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也能降低术中出血量。

    作者:童玉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二次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二次剖宫产术中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二次剖宫产病例,共计68例。采用电脑随机盲法原理,将68例病例分成A、B两组,每组均34例。A组予以腰硬膜外联合麻醉,B组予以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短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有效率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法对二次剖宫产术者进行麻醉,可显著提升麻醉效果。

    作者:王毅;彭国庆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和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效果明显。

    作者:郑迎春;李佳慧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分析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分析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患儿178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常规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2.73%。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邹丹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面颈部瘢痕整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面颈部瘢痕整形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1例头面颈部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进行两期手术治疗,先置入皮下扩张器,然后取出,进行瘢痕切除和移植皮瓣治疗。结果根据研究显示,41例患者对手术的效果表示满意,有5例患者出现切口瘢痕增生情况,半年后进行缝合治疗,患者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此次共使用了92个扩张器,有3例术后血肿,1例感染和1例切口外露,患者经及时治疗,并发症均消除,没有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结论头面颈部瘢痕使用扩张器修复治疗的效果比较优秀,临床中使用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

    作者:朱迪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9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情况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秀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秀率为84.48%,观察组治疗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全髋关节比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好,但是老年人对运动量的需求不大,所以实际操作中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郑亚松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析局部肿胀麻醉下经乳晕内切口隆胸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经乳晕内切口隆胸使用局部肿胀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接受经乳晕内切口隆胸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2%利多卡因分别从体表投影内上、内下、外上及外下方进针直达乳腺下间隙或胸大肌的间隙,进针方向与肋骨同一平面,放射状浸润麻醉,采用上下环形切口,置假体于乳腺后或胸大肌后间隙,分析局部肿胀麻醉的效果。结果62例女性接受隆胸手术后对外形表示满意,切口隐蔽,乳头感觉明显,没有感染病例和并发症病例。出院后进行半年至2年随访。全部患者的乳房外形良好,没有瘢痕和包膜挛缩。结论使用经乳晕内切口隆胸的整形方式对女性的创伤较小,手术切口较为隐蔽,愈后外形患者表示满意,乳头感觉正常。

    作者:马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22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彩色多普勒像图的特征。结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5例呈不均匀质地团块型,7例呈孕囊型。治疗后7例患者进行子宫修复术获得成功治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都起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范译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肝硬化住院患者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与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22.14±2.56)d短于对照组(36.49±3.26)d(P<0.05);观察组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结论在肝硬化住院患者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兆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模拟诊疗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对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已影响到教学质量。模拟诊疗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国内外各个临床科室已有应用,并且取得一定成效。近3年来模拟诊疗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笔者主要就模拟诊疗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3例。随机分组,常规组行常规抗病毒等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和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干预组心肌酶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常规组总有效率75.61%;干预组总有效率95.2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和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确切。

    作者:邰建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机性分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但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MLHFQ分差、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简易心智状况量表评价方面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效果,可明显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孙晶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