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英俊;陈姗姗
目的:分析对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42例(2014年5月~2016年5月),将其分段随机化分两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围术期干预,对比两组肛门排气、住院时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给予患者相应的围术期护理,效果可观。
作者:王文琼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投诉产生原因,研究探索护方正确应对及防范护理投诉的措施。方法通过对调查问卷、电话随访、口头投诉、书面投诉四种形式搜集的35件护理投诉进行原因分析,研究总结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归纳发生护理投诉常见原因包括护方、患方、社会三个方面因素,护理管理者、投诉接待处理者、护理人员要认真对待护理投诉,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护理投诉的发生。结论不同类别护理人员要正视投诉,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弥补不足及缺陷,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郑晓敏;黄玉琴;李雪莲;赵淑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随着白内障手术方式的变化与更新,透明角膜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俨然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普遍的白内障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以操作时间短、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术后愈合快而被广大患者所认可。随着超声乳化术和折叠晶体的飞速发展,透明角膜切口的尺寸也在不断减小。但不同方式的切口以及不同尺寸的透明角膜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状态、视觉质量、泪膜稳定性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该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将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耿剑琼;张文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心脏骤停是临床危急的病症,如不及时救治,患者的生命会受到威胁。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和临床新研究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比率大幅提升,但目前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仍然很低。ROSC患者的心脏骤停情况刚刚好转,状态仍然很不稳定,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降低脑损伤、提高重要脏器的灌注及营养支持的同时,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ROSC患者的病死率极为重要。本研究总结过去的护理经验,结合本科室开展的护理技术,对ROSC的护理提供一些经验分享。
作者:邓飞;宋燕波;陈华玉;崔云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及肺功能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因子IL-2、TNF-a以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IL-2水平上升,TNF-a水平降低,变化明显,治疗后患者的肺部功能情况有效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对症和抗感染治疗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肺部功能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朴一翠;薛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腺叶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采取甲状腺腺叶切除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顺利完成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为(52.8±25.2)min、术中出血量为(76.3±21.1)ml;手术后,血清FT3、FT4水平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低钙抽搐3例、声音嘶哑1例、术后出血1例,经对症处理后,显著缓解,不影响疗效和预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显著,对甲状腺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发生少,且操作较为简便,安全性高,预后良好。
作者:沈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病例分析法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病例为基础。通过病例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及,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重症医学教学中病例分析法的应用、实施并结合自己多年教学体会,分析了病例分析教学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潜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作者:宫敏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护肝片,观察组加用水飞蓟宾胶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ALT、AST、GGT、AL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采用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姬粉芝;刘俊巧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全面生化反应检测沙门氏菌的实验诊断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例疑似沙门氏菌感染患者,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10月,患者均出现急性腹泻的情况,对患者的粪便用全面生化反应的方法以及常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疑似沙门氏菌感染患者经常规检验,其阳性率为10.00%,阴性率为90.00%;患者经全面生化反应检测,其阳性率为23.33%,阴性率为76.67%。疑似沙门氏菌感染患者经全面生化反应检测,其检测结果的阳性率高于常规检验的阳性率(P<0.05)。结论全面生化反应检验在沙门氏菌检测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提高检出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且操作简单。
作者:董筱莉;张丽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呼吸科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满意度。方法选取105名2014年9月~2015年8月到呼吸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BL组与LBL组。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提高值及满意度。结果 PBL组和LBL组考核成绩提高值分别为(12.83±6.69)分、(9.80±6.41)分,满意度分别为(43.47±2.55)分、(38.50±2.16)分,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应用于呼吸科实习教学中,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建议在本科实习教学中使用。
作者:孙峰;玛丽叶古·阿吾提;王在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进行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I~II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50例,与50例I~II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于术后进行随访,收集资料并统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一年和三年的生存率结果、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外形评估。结果两组生存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形评估情况和外形评估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手术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杜彦斌;李辉;贾兴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我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疑似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相关检查诊断,并将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结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得出60例受试者患病率为83.3%。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电图检查,患病率分别为76.7%,71.7%,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80%,漏诊率分别为10%,20%。两种检查方式得出的患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正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直观显示心脏实时功能状态,较常规心电图检查更加全面,诊断正确率高,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赵阳;陈颖 刊期: 2016年第34期
当代社会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时期,对健康养生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的是老年群体。通过对泰安市社区老年群体健康现状与健康养生认知的调查,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并探索影响社区老年群体健康状况的因素和健康养生认知水平,为老年群体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为开展和完善社区健康养生服务提供可借鉴的数据资料和建议。
作者:蔺雷华;刘方玉;董寒晖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6例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为15.79%(P<0.05)。结论在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吕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是由嗜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病毒引起,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常见的病原体,RSV也是易引起重症的病原体,并可引起爆发流行,危害极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炎症性病变,好发于2岁以下,峰值发病年龄为3~6月龄,以流涕、咳嗽、阵发性喘息、气促、胸壁吸气性凹陷(三凹征),听诊呼气相延长、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具有自限性,不同的国家资料显示,其也是流行季节住院患儿中常见的疾病以及因呼吸衰竭而转入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常见原因。
作者:刘春玲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所收治3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执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成效、麻醉当中各阶段血压、心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时、切开后与拔管时的心率分别为(78.8±7.5)次/分、(75.3±7.3)次/分、(78.2±7.6)次/分,血压分别为(82.7±5.6) mm Hg、(81.4±5.6)mm Hg、(82.2±5.0)mm 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田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各45例,单独用药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用药组给予胺碘酮+稳心颗粒,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联合用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LVEF升高、LVEDV降低、LVESV降低、HR降低、SBP降低、DBP降低,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
作者:仁英;路俊英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