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涛;东霖
目的:研究分析对子宫动脉上行支行可逆性阻断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运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子宫肌瘤提出前行子宫动脉上行支可逆性阻断,对照组直接行肌瘤剔除,通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排气情况、复发和术后月经情况等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 <0.05);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复发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的(P <0.05);治疗组术后首次月经来潮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可逆性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运用,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复发机会,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任璐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一些因此危险因素,给出一些解决对策,避免其发生。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神经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临床护理中的一些隐藏危险因素,制定安全措施防止其发生。结果神经内科护理中不稳定因素主要有意外跌伤、坠床、烫伤、舌咬伤、意外拔管、压疮、窒息、输液外渗等,发生率为17.14%(120/700),其中,压疮、意外跌伤、舌咬伤、坠床、输液外渗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实施处理干预措施前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1.59%(84/389),实施后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为11.58%(36/311)。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管理,避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安全可靠的护理措施。
作者:佐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评价骨梗死的 X 线、CT 和 MRI 对比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市立医院 CT 室接受诊断的31例骨梗死病患,以 X 线、CT 和 MRI 为主要手段予以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较之 MRI,X 线、CT 在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方面相对偏低(P <0.05)。结论给予骨梗死病患诊断时,应当结合 X 线、CT 和 MRI。
作者:葛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以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1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临床资料为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患者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因素为弥漫性脑肿胀(9例),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3例),3 h 以上的脑疝(3例),广泛性严重脑挫裂伤(2例),脑组织缺血缺氧(1例)。经过临床治疗及预后后,18例患者中死亡7例,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根据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不同形成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将患者颅内血块及颅内压及时清除和控制,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
作者:张晓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时间为32~10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51.86±11.58)min,术中出血量为500~1700 ml,平均出血量为(818.54±115.35)ml,住院时间为4~12 d,平均住院时间为(5.09±108)d ;经治疗后,71例(71.0%)患者治愈,27例(27.0%)患者好转,2例(2.0%)患者死亡;术后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7.0%,其中3例患者为切口感染,2例患者为腹腔积液,1例患者为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腹腔镜应用于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的优点,需要加强对手术操作技巧的严格要求。
作者:蔡永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方法分组。基础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茵栀黄颗粒。对比疗效。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五天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黄疸指数、临床疗效均优于基础组,行统计学检验显示差异显著(P <0.05)。干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跟基础组相似,行统计学检验显示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美丽;于兆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于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当中临床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衰患者分为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综合护理办法,对照组则运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采用整体化综合护理,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大大缩短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 PBL 教学结合英语查房在心血管内科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4月心内科轮转的122名医学生纳入研究,抓阄随机分为观察组(62人)和对照组(60人)。观察组轮转期间给予PBL 教学结合英语查房的教学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法。轮转1个月后进行考核并调查满意度。结果出科时,两组考核成绩均有提高,与本组入科时成绩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且观察组出科成绩提高更明显,与对照组出科成绩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满意率87.10%,对照组满意率31.67%,两组满意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8.9830,P <0.05)。结论 PBL 教学结合英语查房可提高心血管内科实习教学质量,更能满足医学生的需求。
作者:苏强;伟明;闭奇;李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出我院的112例患有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160颗病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病患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牙周组织尽快修复。
作者:秦春梅;吴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发病诱因及治疗预防。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研究发病诱因,对全部患者行氨茶碱加足量激素的治疗措施。结果诱发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因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油漆、冷空气、煤烟和食用海鲜。结论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SA)是哮喘的严重发作,找到发病诱因,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小儿患者因哮喘导致死亡的关键。在本次研究中对 SA 小儿患者行氨茶碱加足量激素治疗措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困难气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需进行气管插管全麻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 HC 可视喉镜组(H 组)和Macintosh 直接喉镜组(M 组),分别记录并统计声门显露时间、声门显露程度、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并发症;观察插管过程中颈椎屈曲度变化。结果 M 插管时间组长于 H 组,且 H 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以及 C/L 分级高(优)于 M 组(P <0.05);H 组环状软骨按压例数少于 M 组(P <0.05)。暴露声门时,H 组在颈椎屈曲度变化低于 M 组及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7.1%)低于 M 组(19.1%)(P <0.05)。结论可视喉镜在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方面显示出很多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宇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2.8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1.42%,对比差异显著。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玲;张曦予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鼻骨及鼻骨孔骨折的形态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多层螺旋 CT 于鼻骨孔和鼻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前往我院就诊的70例疑似鼻骨骨折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额骨鼻突至鼻尖 CT 螺旋扫描,以及高分辨率 CT 扫描。扫描完成之后进行三维重建和容积再现重建,通过重建图像予以分析鼻骨及鼻骨孔骨折的形态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70例疑似鼻骨骨折就诊者中有58例患者确诊为鼻骨骨折,9例未见鼻骨骨折,3例误诊;30例健康体检者 CT 影像学显示骨孔双侧对称20例,不对称者共计10例,与高分辨率 CT 扫描结果一致,容积再现重建表现为小孔状影;鼻骨骨折 CT 横断位表现为纵行线样骨质不连续,冠状位表现为横行或斜行骨质不连续;鼻骨孔CT 横断位表现为纵行线样骨质中断影,冠状位表现为横行或斜行骨质不连续,但是骨质光滑自然。结论联合多层螺旋 CT 高分辨率扫描及三维重建,可良好显示鼻骨及鼻骨孔的解剖结构,对于临床辨别鼻骨骨折及鼻骨孔正常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壮筋补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壮筋补骨丸实施骨折病症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实施骨折病症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运用壮筋补骨丸实施骨折病症的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起到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效果的作用。
作者:栾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效果,为防治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9例不同诱因引起的糖尿病足患者给予积极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外科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59例糖尿病足患者中,52例创面愈合(88.1%),6例行截肢术(10.2%),1例死亡(1.7%)。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积极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作者:张涵涛;东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中药人工周期法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37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88.9%,疗效较为满意。结论采用中医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可调整月经周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疗效确切。
作者:张春许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护理前后患者6 min 步行试验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观察指标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韩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预测中,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与神经学检查方法的预测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泰安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36例,分别对其行 GMs 质量评估与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 GMs 结果:27例正常,9例异常;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17例正常,19例异常。结论 GMs 质量评估在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万海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律失常的表现类型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结论临床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时,需要依据心电图以便深入了解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作者:许文华;李志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