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美丽;于兆艳

关键词:茵栀黄颗粒, 蓝光, 新生儿黄疸,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方法分组。基础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茵栀黄颗粒。对比疗效。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五天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黄疸指数、临床疗效均优于基础组,行统计学检验显示差异显著(P <0.05)。干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跟基础组相似,行统计学检验显示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病变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内异症,是育龄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可达10%~15%,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研究指出,在位内膜病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在位内膜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关注在位内膜异变,通过改变在位内膜生物学、组织学特征,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及治疗内异症也将是未来临床研究的重点。针对细胞因子、基因等多种水平给予治疗,即在“在位内膜源头论”的基础上治疗作用进行研究与探索,将为治疗内异症提供新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马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我国权威数据库,选取1990年1月~2013年12月正式刊载的40篇乙肝肝硬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文献资料,并实行 Mete 分析。结果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上,国内23年来研究资料存在发表性误差,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结论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来说,还需要提高临床试验研究的质量,从而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深入验证。

    作者:梁予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中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康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医组有效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中医组眩晕、颈项不适、视觉障碍以及上肢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韩学军;弓长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套扎术后的相关影响。方法收集100例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使用套扎术的形式进行治疗,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食道静脉曲张进行套扎术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的形式能够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

    作者:王由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1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效果明显。

    作者:张旭光;张予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分析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患者6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有效率及满意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赵连玲;王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GMs质量评估与传统的神经学检查方法对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预测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在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预测中,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与神经学检查方法的预测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泰安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36例,分别对其行 GMs 质量评估与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 GMs 结果:27例正常,9例异常;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17例正常,19例异常。结论 GMs 质量评估在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万海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探讨小儿眼科检查前巧服水合氯醛的方法

    目的:整理我院小儿眼科疾病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小儿眼科疾病患儿检查前通过服用水合氯醛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小儿眼科疾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儿,对两组患儿检查前均做睡眠减少处理,并在检查前对实验组患儿应用10%水合氯醛50~80 mg/kg 口服,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咪唑安定7.5 mg 口服。观察两组患儿的入睡时间、镇静麻醉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产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镇静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儿镇静成功率为93.33%;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6.66%,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15%;两组患儿的镇静时间、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眼科疾病患儿应用水合氯醛的服用,能够取得非常良好的镇静效果,镇静成功率高,并且在镇静苏醒后,能够得到良好的苏醒效果,减少了患儿由于镇静用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颜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壮筋补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壮筋补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壮筋补骨丸实施骨折病症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实施骨折病症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运用壮筋补骨丸实施骨折病症的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起到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效果的作用。

    作者:栾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分析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麻疹合并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42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21例,采用综合护理。护理1周后比较两组的退热、退疹和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在退热时间(4.58±1.48)、退疹时间(7.54±1.58)和住院时间(7.8±1.4)上小于对照组[(7.23±1.54)、(11.28±1.26)、(12.7±1.7)](P <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5%)大于对照组(61.9%)(P <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缩短患儿退热、退疹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素绸;许玉凉;林秋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价值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2009~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60例肝胆结石患者,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3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使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式后,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肝胆总管直径大小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肝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要优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家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

    目的:对于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当中临床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衰患者分为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综合护理办法,对照组则运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采用整体化综合护理,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大大缩短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阳和汤内服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应用治疗髌骨软化症57例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内注射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以中药阳和汤加味内服共治疗患者57例。五周为一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结果治愈45例,显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9%。结论本方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肯定。

    作者:聂勇;李海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双抗加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和丁苯酞联合使用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接收的1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为ABC 三组,A 组使用双抗治疗,B 组使用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 C 组使用双抗加他汀和丁苯酞联合治疗,对三组患者进行血糖血压控制,A 组增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治疗,B 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 组使用阿司匹林、氟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及丁苯酞治疗。全部患者均进行12周治疗。结果 B 组治疗有效率是90%,C 组治疗有效率是94%,A 组治疗有效率是86%,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均得到了控制,C 组优,其次 B 组,然后 A 组。结论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和丁苯酞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疾病,临床中应用效果好。

    作者:宋鑫;王绍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硫普罗宁联合匹格列酮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估硫普罗宁联合匹格列酮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饮食运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硫普罗宁肠溶片20 mg,3次/日口服,并联合匹格列酮30 mg,1次/d 早餐前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表现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改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硫普罗宁联合匹格列酮在治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可以使临床症状与肝功能显著改善,疗效显著。

    作者:蔡玲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恩替卡韦与霉酚酸酯联合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和霉酚酸酯综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20例患者选择霉酚酸酯和恩替卡韦的综合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采用恩替卡韦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身体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差异显著(P <0.05),两组患者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丙氨酸杆基转移酶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和霉酚酸酯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身体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付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88.9±2.8分)高于对照组(63.4±2.0分)(P <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贾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药熏眼辅助治疗流行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中药熏眼辅助治疗流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8例流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34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炎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眼辅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5.2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61.77%,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流行性角膜炎患者在采用常规抗炎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眼辅助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淑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关于作者署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如何撰写论文标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