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不育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5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8%,差异为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慧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宿舍人际冲突调查与住培基地住培生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有效防止和处理住培生宿舍人际冲突,有利于住培生身心健康和培训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住培基地的管理及建设。本研究以上海市各医院随机抽查的480名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医学继续教育住培基地的住培生宿舍人际冲突来源及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讨。
作者:朱金水;张瑞;达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律失常的表现类型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结论临床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时,需要依据心电图以便深入了解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作者:许文华;李志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儿童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其发生感染的机率较其他年龄组增多。对于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来讲,如何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临床死亡率一直都是广大儿科医师关注的重点。本研究旨在对小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其治疗现状进行总结。
作者:蓝颖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胃镜室的护理风险,实施风险管理。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医院、医务人员、药物、患者自身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胃镜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院内管理,建立健全胃镜室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麻醉药物及急诊药物管理,规避药物风险;对患者进行病情相关教育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内镜风险防范意识和评估风险的能力,以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石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应用情况。方法根据2011~2013年我院的男性精神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接受精细化管理前后进行分组,对随机抽样进行家属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评估病区的护理质量。结果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使用后,临床护理缺血和错漏发生率明显的降低,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病历书写都有了显著的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也有较高的提升。结论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的护理使用主要是预防为主,对细节进行管控,提升护理管理水平,让患者的满意度获得提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岩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根据2010~2011年我院接收的8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臭氧水来冲洗阴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秀,患者没有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结论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接受合理的治疗能够提升质量效果,缓解病情。
作者:李淑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现状。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辽宁省凤城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60例宫外孕病患,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选择甲氨蝶呤,实验组以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为主。结果两组病患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为主要方案治疗宫外孕病患能够提升其临床效果。
作者:林红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2009~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60例肝胆结石患者,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3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使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式后,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肝胆总管直径大小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肝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要优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家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肾衰竭使用大黄煎剂灌肠法治疗的效果。方法2010~2012年我院选取了7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38例患者接受西医治疗和饮食调整,观察组共40例患者接受西医治疗、饮食调整和大黄煎剂灌肠,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其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等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两组的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西药治疗和大黄煎剂灌肠法能够获得较高的治疗改善,患者肾功能恶化速度被延缓,临床中我们也推介患者接受该种治疗方式,能够对其病情和生活带来改善。
作者:刘庆燕;李德成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100例,对妇女进行治疗和对症护理。结果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后,有显著效果的94例,好转6例。结论绝经的年龄症状早晚因人而异,并且受多因素影响;对妇女进行心理调节,帮助妇女减轻压力,调整心态,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顺利的度过围绝经期。
作者:潘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穿心莲内酯提取物喜炎平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肠炎患者共109例,其中男79例,女30例,患儿年龄6个月~5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其中常规组(n=51),患儿以利巴韦林为主要治疗药物,观察组(n=58)患儿采用喜炎平+乳酸菌作为主要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及治疗效果,另外还对比两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血清中两种神经因子的 NGF 及 BDNF 的含量和生长状况。结果喜炎平+复合乳酸菌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以及治愈时间短于常规组患儿,而喜炎平+复合乳酸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达94.8%,高于常规组(74.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复合乳酸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够缩短患儿的腹泻时间,减少对婴幼儿的生长损害,对治疗具有协同的效果,可提高临床的治愈率。
作者:莫柱冰;张瑞辉;黎婉红;潘伟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肾脏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都有了新的认识,知识更新较快,传统的教科书上的医学理论知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肾内科临床具体实践的需要,因此学生很难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获取与疾病相关的新研究进展,如何获得与疾病先关的佳证据以给患者制定佳治疗决策,这就需要把循证医学理念引入肾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寻找证据,应用证据的能力,并学习运用循证医学依据,制定佳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提升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兰雷;王科;任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的患者30例,通过随机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清宫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月经来潮时间及β-HCG 恢复正常时间等6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且 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 P <0.05。结论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翟彦骊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情况。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因素窒息程度和脑损害程度、开始治疗时间、干预方法以及判断预后的方法包括临床表现、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影像学检查、脑功能检查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探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可以做出佳的抢救措施。结果窒息程度、开始治疗时间是影响预后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脑功能检查、实验室检查是判断预后因素。结论影响预后因素较多,综合各因素判断预后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覃惠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中医针灸疗法在颈椎小关节错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60例,均为我院2014年6~12月接受治疗的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将60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例)和实验组(n=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包括理疗、局部制动、药物治疗、颈椎牵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活动能力。结果(1)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对于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宏刚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