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颖艳
目的探讨分析锁定钢板插入技术在股骨粗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优良率为84.78%,对照组为7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功能锻炼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插入技术在股骨粗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汝鑫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来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结果术后愈合优良22例,一般8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折愈合快。
作者:柳忠兴;李金龙;樊大钊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胃镜室的护理风险,实施风险管理。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医院、医务人员、药物、患者自身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胃镜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院内管理,建立健全胃镜室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麻醉药物及急诊药物管理,规避药物风险;对患者进行病情相关教育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内镜风险防范意识和评估风险的能力,以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石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中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把预防接种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及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知晓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中有3例儿童出现发热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无不良反应发生,且在接种后,观察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中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家长及儿童满意度。
作者:张益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中药熏眼辅助治疗流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8例流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34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炎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眼辅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5.2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61.77%,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流行性角膜炎患者在采用常规抗炎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眼辅助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淑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优质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优质护理,它需要医院其他方面工作的配合与支持;需要注重人文关怀,照顾患者感受;需要重视护理过程质量,并终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
作者:王莉莉;陈汉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穿心莲内酯提取物喜炎平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肠炎患者共109例,其中男79例,女30例,患儿年龄6个月~5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其中常规组(n=51),患儿以利巴韦林为主要治疗药物,观察组(n=58)患儿采用喜炎平+乳酸菌作为主要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及治疗效果,另外还对比两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血清中两种神经因子的 NGF 及 BDNF 的含量和生长状况。结果喜炎平+复合乳酸菌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以及治愈时间短于常规组患儿,而喜炎平+复合乳酸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达94.8%,高于常规组(74.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复合乳酸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够缩短患儿的腹泻时间,减少对婴幼儿的生长损害,对治疗具有协同的效果,可提高临床的治愈率。
作者:莫柱冰;张瑞辉;黎婉红;潘伟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使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3~2014年我院的15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7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基础治疗,乳降血糖、补充维生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经过20天的治疗,临床症状均有较大的改善,观察组有5例痊愈,有效率是94.67%,对照组有7例痊愈,有效率是78.67%,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痊愈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使用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需要分型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安全性高,效果突出。
作者:杨立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汗淤积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3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治疗时间2~32 d,治疗有效29例,无效1例,30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手术,其中早产16例,足月产14例。结论经临床积极治疗及护理,使胎儿宫内安全,平安出生。患者瘙痒症状得到缓解或改善。患者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作者:李文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持续房颤射频消融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128例持续房颤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结果相较术前,患者术后均觉心悸症状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改善。术后1 d 有阵发性房颤发作5例,行1年随访,房颤持续明显减少,经二次射频消融治疗治愈。术后有频发房速15例,口服抗心律失常药,随访2个月,房早(155±71)个,12个月时为(54±16)个,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手术中有心包填塞出现1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达治愈效果。结论针对持续性房颤,在 CARTO 三维立体电标测指导下,实施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可获得理想预后,为治愈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孙俊华;袁义强;赵育洁;于力;王瑞敏;孙运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2009~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60例肝胆结石患者,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3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使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式后,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肝胆总管直径大小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肝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要优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家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鼻骨及鼻骨孔骨折的形态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多层螺旋 CT 于鼻骨孔和鼻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前往我院就诊的70例疑似鼻骨骨折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额骨鼻突至鼻尖 CT 螺旋扫描,以及高分辨率 CT 扫描。扫描完成之后进行三维重建和容积再现重建,通过重建图像予以分析鼻骨及鼻骨孔骨折的形态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70例疑似鼻骨骨折就诊者中有58例患者确诊为鼻骨骨折,9例未见鼻骨骨折,3例误诊;30例健康体检者 CT 影像学显示骨孔双侧对称20例,不对称者共计10例,与高分辨率 CT 扫描结果一致,容积再现重建表现为小孔状影;鼻骨骨折 CT 横断位表现为纵行线样骨质不连续,冠状位表现为横行或斜行骨质不连续;鼻骨孔CT 横断位表现为纵行线样骨质中断影,冠状位表现为横行或斜行骨质不连续,但是骨质光滑自然。结论联合多层螺旋 CT 高分辨率扫描及三维重建,可良好显示鼻骨及鼻骨孔的解剖结构,对于临床辨别鼻骨骨折及鼻骨孔正常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口腔拔牙患者采取 PDCA 护理模式对预防口腔拔牙术后感染和临床护理效果的分析。方法从本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随机选出口腔拔牙患者60例,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30例,采用 PDCA 护理模式对护理组实施干预,采用一般护理对对照组实施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口腔拔牙术后的感染情况和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结果护理组患者在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6.5%少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92%高于对照组的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采用 PDCA护理模式可降低口腔拔牙患者术后的感染发生率,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曲爱华;郭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和总结内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核结果,探讨内科临床技能考核模式。方法分析北京市内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核总体和各单项通过情况,比较不同学历考核通过情况。结果2011~2013年临床技能考核通过率81.0%,接诊患者通过率(82.0%)低于辅助检查通过率(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生学历总体通过率和接诊患者通过率均高于本科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住院医师临床基本功较差,临床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内科临床技能考核需要改进站点数量和内容才能全面测试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作者:常连芳;李大蓉;邢丽;王杰;王庆;贾明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儿童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其发生感染的机率较其他年龄组增多。对于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来讲,如何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临床死亡率一直都是广大儿科医师关注的重点。本研究旨在对小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其治疗现状进行总结。
作者:蓝颖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性肺炎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老年性肺炎患者共14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单用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近期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病原菌清除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病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性肺炎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病程,并有助于促进病原菌清除。
作者:张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针刺配合火针放血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1日~2015年3月15日于我院收治的5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火针放血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提供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结果观察组29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3.1%(27/29),对照组2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6.42%(27/28)。结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大,但对照组略好于观察组,针刺配合火针放血治疗能够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艾诗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炎综合方案治疗效果,为妇科盆腔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前往我院就诊的110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单行西药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及微波照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1.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盆腔炎应用临床综合方案进行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高海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