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复合乳酸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评价

莫柱冰;张瑞辉;黎婉红;潘伟宁

关键词:喜炎平注射液, 复合乳酸菌胶囊, 轮状病毒性肠炎, 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对穿心莲内酯提取物喜炎平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肠炎患者共109例,其中男79例,女30例,患儿年龄6个月~5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其中常规组(n=51),患儿以利巴韦林为主要治疗药物,观察组(n=58)患儿采用喜炎平+乳酸菌作为主要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及治疗效果,另外还对比两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血清中两种神经因子的 NGF 及 BDNF 的含量和生长状况。结果喜炎平+复合乳酸菌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以及治愈时间短于常规组患儿,而喜炎平+复合乳酸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达94.8%,高于常规组(74.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复合乳酸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够缩短患儿的腹泻时间,减少对婴幼儿的生长损害,对治疗具有协同的效果,可提高临床的治愈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ICU紧急气管插管配合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配合护理对 ICU 紧急气管插管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紧急气管插管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气管插管护理;观察组实施气管插管配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插管完成时间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气管插管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配合护理对 ICU 紧急气管插管的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龚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双抗加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和丁苯酞联合使用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接收的1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为ABC 三组,A 组使用双抗治疗,B 组使用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 C 组使用双抗加他汀和丁苯酞联合治疗,对三组患者进行血糖血压控制,A 组增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治疗,B 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 组使用阿司匹林、氟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及丁苯酞治疗。全部患者均进行12周治疗。结果 B 组治疗有效率是90%,C 组治疗有效率是94%,A 组治疗有效率是86%,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均得到了控制,C 组优,其次 B 组,然后 A 组。结论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和丁苯酞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疾病,临床中应用效果好。

    作者:宋鑫;王绍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关于作者署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壮筋补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壮筋补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壮筋补骨丸实施骨折病症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实施骨折病症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运用壮筋补骨丸实施骨折病症的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起到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效果的作用。

    作者:栾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清SOD、GSH-Px及MDA水平的变化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清 SOD、GSH-Px 及 MDA 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4年1月~2015年1月患者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治疗前治疗后分组,同组比较,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OD、GSH-Px 及水平变化。结果分析对比发现,经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清中 SOD、MDA 活性降低,GSH-Px 水平升高,治疗前后对比存在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中,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吡格列酮治疗,不仅可以降低血清中 SOD、GSH-Px 活性,还可以增加 MDA 水平,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紫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浅谈中医对PM2.5的认识及措施

    细颗粒物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其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我国人口众多,中医理念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因此从中医角度提出控制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蔡嫣然;刘宇慈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对ICU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对 ICU 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 ICU 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感染率为3.1%,低于对照组15.6%的总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 ICU 重症患者效果良好,可以降低感染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宋绪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硫普罗宁联合匹格列酮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估硫普罗宁联合匹格列酮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饮食运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硫普罗宁肠溶片20 mg,3次/日口服,并联合匹格列酮30 mg,1次/d 早餐前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表现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改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硫普罗宁联合匹格列酮在治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可以使临床症状与肝功能显著改善,疗效显著。

    作者:蔡玲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临床对于小儿支气管以及支气管异物患儿实时诊断过程中放射影像技术的相关作用。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出现了小儿气管以及支气管异物患儿,数量为50例。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使用 X 线诊断,观察组患儿使用螺旋 CT 的方法进行诊断。结果两组患儿均检出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情况,同时也有检出异物征象。但观察组患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诊断检出率以及异物征象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明显。结论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能够较好的对小儿气管和支气管异物患儿进行诊断,但通过使用螺旋 CT 的诊断形式的检查效果好于使用常规 X 线的检查效果。

    作者:杨东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放射 CT 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45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扫描心电门控的技术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验,同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钙化斑块1 mm 组检验出的数据以及小钙化斑块在当中的数目为依据,得出3 mm 组检验出的钙化斑块的数目多,有30个,其中小钙化斑块的数目为19个,说明3 mm 组检验出的钙化斑块以及小钙化斑块的敏感性比较低。结论经过验证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时,1 mm 层厚的钙化检验比3 mm 层厚的钙化检验更有优势,尤其是对于小钙化斑块的检验,在临床上更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毛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GMs质量评估与传统的神经学检查方法对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预测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在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预测中,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与神经学检查方法的预测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泰安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36例,分别对其行 GMs 质量评估与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 GMs 结果:27例正常,9例异常;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17例正常,19例异常。结论 GMs 质量评估在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万海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包娜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基底节区血肿经外侧裂-岛叶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基底节区血肿经外侧裂-岛叶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对20例40侧成人尸头标本的外侧裂、岛叶、大脑基底节等进行相关解剖。结果岛叶的供血动脉为大脑中动脉 M2段,扇形展开,方向为从岛叶表面向后上,并将很多微小的穿支血管发出来对岛叶皮层进行供应;岛叶的中后短回在其中部水平切面上垂直向内和内囊膝部及壳核为宽阔的部分相对应。结论深入研究基底节区血肿经外侧裂-岛叶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特点能够为临床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血肿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作者:贾振锋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住培生宿舍人际冲突调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作用

    宿舍人际冲突调查与住培基地住培生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有效防止和处理住培生宿舍人际冲突,有利于住培生身心健康和培训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住培基地的管理及建设。本研究以上海市各医院随机抽查的480名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医学继续教育住培基地的住培生宿舍人际冲突来源及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讨。

    作者:朱金水;张瑞;达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消结安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行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消结安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行性的研究。方法将诊断为子宫肌瘤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结安胶囊联合米非司酮配伍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瘤体大小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大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消结安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确切。

    作者:张景馨;魏朝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探讨中医治疗脑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脑肿瘤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我院接收的80例脑肿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中医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中,脑内肿瘤五年生存率是42.9%,脑外肿瘤五年生存率是63.6%,垂体腺瘤五年生存率是100%,这些患者短的生存时间是3年半。结论脑肿瘤使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升。

    作者:刘钰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如何撰写论文的“摘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营养不良患者行营养支持的方法及效果

    目的:针对营养不良患者行营养支持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营养不良患者120例,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半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实施全肠内营养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后蛋白质代谢功能无显著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经统计学比较,P >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中,对其实施全肠内营养治疗和半肠内营养治疗,治疗效果均较高,但是全肠内营养治疗花费的费用较少,综合进行分析全肠内营养治疗的更为经济合理。

    作者:窦现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齿临床研究应用

    目的:对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7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乳牙龋齿患儿,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110例乳牙龋齿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患儿,对观察组患儿采取无创伤性修复术治疗,对对照组采取氟化亚锡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观察组患儿采用无创伤性修复术治疗后,55例患儿中45例患儿成功治愈,有效率达为96.4%,而对对照组患儿采用氟化亚锡治疗后,仅32例患儿成功治愈,有效率为74.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创伤性修复术在治疗儿童乳牙龋齿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有效地促进了患儿的健康,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红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预防接种中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中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把预防接种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及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知晓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中有3例儿童出现发热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无不良反应发生,且在接种后,观察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中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家长及儿童满意度。

    作者:张益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