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对 ICU 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 ICU 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感染率为3.1%,低于对照组15.6%的总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 ICU 重症患者效果良好,可以降低感染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宋绪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汗淤积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3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治疗时间2~32 d,治疗有效29例,无效1例,30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手术,其中早产16例,足月产14例。结论经临床积极治疗及护理,使胎儿宫内安全,平安出生。患者瘙痒症状得到缓解或改善。患者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作者:李文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针对营养不良患者行营养支持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营养不良患者120例,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半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实施全肠内营养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后蛋白质代谢功能无显著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经统计学比较,P >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中,对其实施全肠内营养治疗和半肠内营养治疗,治疗效果均较高,但是全肠内营养治疗花费的费用较少,综合进行分析全肠内营养治疗的更为经济合理。
作者:窦现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帕金森抑郁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5周后的抑郁程度及抑郁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5周后的抑郁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抑郁综合征,能有效降低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郭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充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采取不同治疗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就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充的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相同,近期效果一次性根充远胜于多次根充法。结论治疗急性牙髓炎时采取一次性根充治疗法,安全简捷,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热百·卡德尔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放射 CT 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45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扫描心电门控的技术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验,同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钙化斑块1 mm 组检验出的数据以及小钙化斑块在当中的数目为依据,得出3 mm 组检验出的钙化斑块的数目多,有30个,其中小钙化斑块的数目为19个,说明3 mm 组检验出的钙化斑块以及小钙化斑块的敏感性比较低。结论经过验证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时,1 mm 层厚的钙化检验比3 mm 层厚的钙化检验更有优势,尤其是对于小钙化斑块的检验,在临床上更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毛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口服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评分变化,观察其疗效。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之间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副作用少于对照组,安全性高。结论说明舒肝解郁胶囊与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作者:燕利娟;李光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6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来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3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改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比较分析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心里因素是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比对照组优秀。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心内科老年患者的疾病状态,住院环境、心里状态,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作者:任淑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以瑞替普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症均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相比而言,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显(P <0.05),且观察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优于单项瑞替普酶治疗。
作者:罗雪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期和肽素治疗前后变化。方法将我院65例慢性心衰与40例健康体检者的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和肽素及 NT-proBNP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 LVIDD、和肽素、NT-proBNP 高于对照组,LVEF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10 d 后观察组 NT-proBNP、和肽素水平与入院时比较较低(P <0.05)。结论和肽素可作为心衰患者病情程度及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
作者:肖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膨胀期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对60例60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分别进行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种术式。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也得以控制,房角开放程度与中央前房深度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此三种手术方式对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使用。
作者:戴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2009~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60例肝胆结石患者,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3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使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式后,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肝胆总管直径大小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肝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要优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家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服务对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脑梗死患者施以系统化护理干预后,其身体的各项基本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同时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白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究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后发生抑郁和焦虑状态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78例健康中青年体检者的情况相对比。结果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5.90%,焦虑发生率为42.3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脑梗死发作次数、病程、梗死部位是主要引发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和焦虑因素(P <0.05)。不同性别、职业、年龄对抑郁、焦虑无明显影响。结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后焦虑状态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发作次数、病程、梗死部位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宋孝福;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儿童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儿童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听力受损和患耳流脓,不同类型中耳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有差异。所有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手术患儿术中和术后均无面瘫、耳鸣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进行听力复查,73例(91.25%)患儿的听力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中耳炎是多发于儿童的常见疾病之一,会导致患儿听力损伤以及注意力的下降。对于不同分型以及具有不同临床特征的中耳炎患儿应该尽早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以大程度地提高患儿的听力情况。
作者:裴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我国权威数据库,选取1990年1月~2013年12月正式刊载的40篇乙肝肝硬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文献资料,并实行 Mete 分析。结果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上,国内23年来研究资料存在发表性误差,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结论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来说,还需要提高临床试验研究的质量,从而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深入验证。
作者:梁予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脊柱创伤手术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开放手术,研究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等,评价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也低于后者(P<0.01),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疼痛低,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脊柱创伤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宋善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使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3~2014年我院的15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7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基础治疗,乳降血糖、补充维生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经过20天的治疗,临床症状均有较大的改善,观察组有5例痊愈,有效率是94.67%,对照组有7例痊愈,有效率是78.67%,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痊愈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使用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需要分型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安全性高,效果突出。
作者:杨立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