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劲松
目的:研究老年及老年前期肾淀粉样变性及皮肤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型。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对经肾穿刺确诊肾淀粉样变性16例患者进行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分析老年前期肾淀粉样变性及皮肤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分型。结果肾淀粉样变性可见血管、间质及肾小管壁呈块状沉积的淀粉样物质,KMnO4-碱性刚果红染色AL型15例, AA型1例;AL型显示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沉积。结论肾淀粉样变性多见于中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肾活检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可对疾病的病理学改变情况进行诊断。疑似肾淀粉样变性者应早期进行刚果红染色及肾活检,对特殊部位的皮肤淀粉样变引起注意,加强对疾病的准确判断,以免误诊影响疾病的治疗。
作者:杨永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加强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优化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临床治疗与护理配合,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可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意识,对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评价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280份,将其按照采血方式分成静脉血组、末梢血组和动脉血组,对比3组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动脉血与静脉血8项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组各项检验结果与静脉血组比较,RBC、WBC、PLT、Hct、Hb检测结果末梢血组低于静脉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末梢血组MCV值的检测结果高于静脉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检测结果稳定性较差,建议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
作者:祝晓静;曹秀芝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健观察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禁饮食、胃肠减压、空肠造瘘管或鼻肠管行肠内营养,肠功能恢复且术后1周再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咀嚼口香糖4次/d,15~20 min/次,直至恢复进食为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口腔、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简单廉价、安全且易于被患者接受。
作者:孙超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PBL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模式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先提出,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就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江颖;冯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引起的感染性胃炎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10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都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是92%,对照组为7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感染性胃炎使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修复胃黏膜病变,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
作者:裴晶;刘戴维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2组,每组25例。观察组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使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下床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效果比骨折内固定术效果更佳。
作者:柳忠兴;李金龙;樊大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治疗有效20例,有效率91%,死亡2例。结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实行手术治疗,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及失活性胰液,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牟海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使用中药辛开苦降法方法的随机试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全面检索网上数据库,从中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2011年1月~2014年12月发表的文献资料14篇,采用Jadad法进行质量评分,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本次研究中包含14个随机试验,总共1099例患者,其中辛开苦降治疗组560例,西药对照组539例。结论经过Meta分析证明辛开苦降法在治疗慢性胃炎上有效果,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数量。
作者:华利霞;山努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实施系统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6.5%率低于对照组25.8%,护理后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食欲、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93.55%和70.97%),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管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2.6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提高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干耳率,可以改善患者听力,并降低中耳炎的复发率。
作者:李新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杂合型血液净化应用于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杂合型血液净化,对照组行单纯血液透析,评价治疗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透析3个月后MMSE、SF-36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杂合型血液净化更利于改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纠正营养匮乏状况。
作者:陈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羊水量正常时胎儿肾发育不良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进行晚孕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12例肾脏发育不良胎儿为研究对象。所有胎儿均于孕妇中晚孕期接受超声检查和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检查结果。结果羊水量正常的12例肾发育不良胎儿中,单侧多囊肿肾发育不良6例,4例不合并其它异常,1例合并多囊肾,1例合并马蹄肾;2例单侧肾缺如,其中1例合并心脏实质性占位,1例不合并其它畸形;盆腔肾及马蹄肾各1例,生后超声证实;1例孕期诊断为单侧囊肿,引产后病理检验为双肾多发囊肿。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有效诊断胎儿肾脏异常,为临床诊疗提供充足决策信息,但是超声检查未能明确确诊的病症,需加强随访。
作者:陈明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妇产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患者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临床工作中实习护士存在角色意识薄弱的问题,不能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对患者情况不了解、关注少,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收集实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提升实习护士角色意识。
作者:马燕青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行睑板腺按摩的操作、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的操作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1.11%高于对照组75.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BUT及睑缘、症状评分改善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BUT及睑缘、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的操作、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减轻患者不适感,促进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黄景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使用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完成后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效果更佳。
作者:陈海霞;何子峰;王利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针对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针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67%、8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0.00%、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控制哮喘的复发。
作者:范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收集60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甲状腺素片实施治疗,观察组使用左甲状腺素钠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左甲状腺素钠效果更好,安全性更好。
作者:陈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重症胸外伤行快速维护循环和重建呼吸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救治方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观察组增加快速维护循环和重建呼吸联合救治,对比两组救治效果与RR、HR、PaO2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比对照组63.64%高,两组治疗后RR、HR与PaO2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胸外伤患者行快速维护循环和重建呼吸救治的效果显著。
作者:杜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3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白蛋白、总胆汁酸、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能够对病情、肝组织损伤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有助于临床进行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以及预防。
作者:焦立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