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聪;张晓君
目的:对消毒隔离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并找到提高其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根据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特点,对各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细化和规范。结果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得到了提升,各项工作质量的合格率也得到了保证。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和规范,能够有效提高其工作质量,进而降低了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何宝娟;回文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其中对照组行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舒适度、麻醉前、术后4、8、12 h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范围,但观察组术后4 h、8 h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在术后8 h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时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佳麻醉方式。
作者:周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究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3月门诊以及住院部106例眩晕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治疗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采取敏使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为83.0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不良反应,1例厌食,1例呕吐,总不良反应率为3.77%,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失眠,总不良反应率为1.89%,两组不良反应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更快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作者:雷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EEG、TCD及P300检测在偏头痛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再选取100例正常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实施EEG、TCD及P300检测。结果研究组EEG和TCD检测的异常率比对照组高, P300检测的电位潜伏期和波幅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G、TCD及P300检测技术在偏头痛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苏贻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学生实施“模拟课堂式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方法从学生对护理学习的兴趣、平均成绩的比较和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三个方面对“模拟课堂式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模拟课堂式教学”能增强学生对护理学习的兴趣;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结论“模拟课堂式教学”的实施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作者:金道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思密达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急性腹泻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头孢曲松加思密达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思密达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腹泻痊愈或治疗3d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8.3%vs.97.4%,P>0.05),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71.3%vs.65.2%,P<0.05);所有患者均按照治疗方案服药,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思密达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戴小祥;李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器官位置和毗邻关系的一门古老形态科学,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主干学科。同时也是实验性极强的一门科学,由于现在尸体标本的严重缺乏,给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带来困扰,目前使用数码互动技术,通过虚拟的人体结构、形态和位置毗邻关系直观学习,此外还可以通过语音问答、计算机教学软件等部分,实现师生有效互动。该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实践课教学质量。
作者:李文明;田志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加树脂、铸造镍铬金属桩、无桩固定对磨牙残根残冠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冠缺损患者119例患者(126颗牙)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组40例(42颗牙)、铸造镍铬金属桩组40例(42颗牙)、无桩固定位组各39例(42颗牙),比较三组患者总成功率及咀嚼效能有效率等指标。结果玻璃纤维桩树脂核组与铸造镍铬金属桩、无桩固定位组患者的总成功率分别为83.33%、80.95%、85.71%,P>0.05;三组患者的脱落发生率、冠折、根折、牙龈炎及全冠松动的发生率均较低, P>0.05;三组患者术后0.5年的有效率比较,P>0.05;术后1年的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在规范修复技术的基础上,玻璃纤维桩加树脂、铸造金属桩核、无桩固定位均能够达到修复效果,治疗后1年内留存率较高。
作者:李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对154例患者采取包括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等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154例患者中,大便通畅自行排便1次/d有78例,排便变顺利59例,需人工掏便15例,因排便用力引起再出血2例。结论各种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行为,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马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本文主要探讨了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在中心药房的应用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影响。为各医院应用全自动摆药机提供一定参考意见。本文首先分析了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优缺点及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联系。再介绍了我院中心药房应用该设备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中心药房使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费用相对较高,且操作人员要求有较高的操作技能,但是能够显著改善工作效率,提高药剂科的临床服务水平。
作者:张丽伟;于振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评价GMPI与UCG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局部室壁运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6例,均进行GMPI与UCG检查。结果患者GMPI与UCG检测的LVEF、EDV、ESV及SV等指标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GMPI与UCG检测的左心室室壁运动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局部室壁运动中GMPI与UCG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GMPI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窦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组40例,细菌感染组40例),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白细胞数(WBC)、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白细胞数、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病毒感染组白细胞数、降钙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和降钙素原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价值较高,敏感性较好。
作者:林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观察选择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0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重症肺炎患者的随机分组。B1组(观察组51例):临床选择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的方法;B2组(对照组51例):临床选择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重症肺炎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脱管时间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重症肺炎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住院时间以及脱管时间两方面,B1组少于B2组重症肺炎患者(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 B1组高于B2组重症肺炎患者(P<0.05)。结论针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选择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的方法完成治疗后,患者的氧合状况获得显著改善,终显著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明确枣庄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各种类型尿失禁的患病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枣庄地区2400人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方法,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表及尿失禁危险因素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枣庄地区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30.22%,压力性、急迫性和混合性尿失禁(MuI)的患病率分别为20.71%、5.08%和4.49%。构成比分别为5%,10.6%、15.4%。结论枣庄地区尿失禁中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吸烟、便秘、慢性盆腔痛是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剖宫产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王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鼻中隔偏曲患者100例,实验组60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对照组40例,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鼻部症状改善情况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的术式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鼻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谷李欣;丁小军;邓建华;李亚薇;任亮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出现感染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诊治的668例进行细菌培养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130例出现伤口感染,感染率为19.5%,对其伤口感染的情况进行进行。结果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62.0%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32.9%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多见的部位为胫腓骨骨折和足部骨折,软组织损伤程度及感染的发生率根据轻重度进行划分,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0.3%、17.3%、37.7%。结论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及时的应用抗菌药物以及彻底清创,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治疗环境处于无菌条件下,是降低开放性骨折伤口出现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泽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本文探讨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应用于消化内科实习的必要性,介绍应用PBL进行消化内科实习教学的方法及初步体会。
作者:王伟;唐慎华;李琼;吴广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使用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对CGN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住院天数减少,对护理质量满意程度较高,医疗费用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在CGN患者健康教育中,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并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蓉;黄伟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使用帕瑞昔布钠或地佐辛超前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根据使用超前镇痛药物不同将105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结束前给予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帕瑞昔布钠组)、地佐辛(地佐辛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镇痛效果。结果地佐辛组在术后30 min末、4 h末疼痛程度(VAS评分)低于帕瑞昔布钠组,P<0.05;帕瑞昔布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85%与地佐辛组3.77%比较,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和地佐辛组均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疼痛,但后者在早期镇痛方面优于前者,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和镇痛效果继续探讨。
作者:王红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随着需求量的增大,天麻栽培量也逐渐增多,伴随而来的还有越来越多的伪品天麻,对药物的药效影响的同时还带来较多的质量安全隐患。文章从野生和栽种天麻角度分析,天麻主要性状,并就目前常见伪品:大丽菊、紫茉莉等提出真伪鉴别方法,并对天麻在抗血栓、抗惊厥、抗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力等方面药理作用进行总结。
作者:高云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