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码互动技术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李文明;田志逢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数码互动系统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器官位置和毗邻关系的一门古老形态科学,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主干学科。同时也是实验性极强的一门科学,由于现在尸体标本的严重缺乏,给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带来困扰,目前使用数码互动技术,通过虚拟的人体结构、形态和位置毗邻关系直观学习,此外还可以通过语音问答、计算机教学软件等部分,实现师生有效互动。该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实践课教学质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唇裂畸形应用二维、三维超声联合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胎儿唇裂畸形应用二维、三维超声联合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行常规产检的1600例孕妇,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孕妇均行超声检查,先借助二维超声,对胎儿的鼻唇结构进行检查,后再利用三维超声,对胎儿的实时动态进行表面成像操作。结果1600例受检孕妇中,共有39例出现了胎儿唇裂畸形,检出概率为2.43%。结论于胎儿唇裂畸形检测中,应用二维、三维超声联合诊断法,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程娟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基于网络平台的口腔正畸学开放性课程的框架设计

    目的:在传统的正畸学教学模式下,理论型课程一般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而临床技能型课程一般在实验室或医院里由老师演示操作过程,学生观看和模仿,并在临床实践中付之行动。但由于课程时间紧张,实践课程少等原因导致相应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包括课程学习,课程讨论和课程资料三大部分的教学平台。结果建立基于网格技术平台的共享型口腔正畸学开放性课程的建设目标与框架模型。结论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建立了口腔正畸学开放性课程的框架模型。

    作者:陈良娇;王朝俭;姜盼;张先跃;刘娅青;钟小康;兰泽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应用于消化内科实习的必要性,介绍应用PBL进行消化内科实习教学的方法及初步体会。

    作者:王伟;唐慎华;李琼;吴广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的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8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病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Gesel 发育诊断量表5项DQ得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语言、大运动、适应性、个人-社会能力均得到有效改善,改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理解能力。

    作者:许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结核瘤与其他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鉴别(附21例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与其他孤立性结节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1例以肺结核收入院的孤立性肺结节及与其他孤立性结节患者,全部病例均摄X线片及CT平扫片,结合实验室检查及手术结果,证实为结核瘤14例,周围型肺癌3例,球形肺炎1例,未证实者3例。结果14例结核瘤直径0.8~4.0 cm,部分病灶边缘光滑,部分可见长毛刺,密度大部分不均匀,部分病灶内可见钙化及空洞,部分病灶周围有卫星病灶及胸膜凹陷征。3例周围型肺癌直径2.6~3.8 cm,边缘均不光滑,可见长、短毛刺,密度较均匀,无钙化,有胸膜凹陷症。1例球形肺炎直径4.0 cm,密度较均匀,边缘有长毛刺,周围可见粗大肺纹理。3例经支纤镜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随访复查1年病灶无变化,病灶直径在1.6~2.5 cm,边缘光滑,无毛刺,邻近胸膜无改变,周围无卫星病灶。结论结核瘤可根据其形态与轮廓、部位、密度。空洞、边缘及周围卫星灶等影像学特点做出诊断,在鉴别诊断方面主要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其次还需与球形肺炎,炎性假瘤及其它肺良性肿瘤相鉴别。

    作者:何丹;兰晓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分析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患有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共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2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14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86.67%;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患者6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10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首先针对抑郁症进行治疗可改善血糖的控制效果。即帕罗西汀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宪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如何编写参考文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医院产妇,观察选择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产妇60例。平均分成两组,C1组(观察组30例):临床选择缩宫素+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C2组(对照组30例):临床选择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对比两组产妇在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第三产程时间以及产后24 h出血量几方面表现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以及产后24 h出血量几方面,C1组优于C2组产妇(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C1组与C2组产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产妇,临床选择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进行治疗,针对产后出血能够发挥预防效果,将产妇产后出血量有效降低,将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有效降低,凸显两种药物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洪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手术室护理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0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每组各50名。实验组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常规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成效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技能好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与自学能力,增强急救意识、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杨连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将68例本院建档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加强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的护理。结果68例产妇无1例发生胎死宫内,无明显并发症,全部顺利度过妊娠期。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提高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认识,及时正确的治疗,严密的母婴监护,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是顺利度过妊娠中晚期的关键。

    作者:侍美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ICU护理中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1例ICU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33例给予持续性的人文关怀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用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能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作者:张晓坤;林晓云;周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应用心脏彩色B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B型超声对于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NVM患者1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二维、M型以及多切面检查。结果11例患者诊断结果显示,6例为单纯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3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右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结论心脏彩色B型超声能够早期检出NVM患者的心肌结构异常以及致密化心肌的结构功能状态,对于不明原因性心肌病以及心脏扩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作者:曹文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给予对照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祛瘀退黄中药口服治疗,并进行中药灌肠,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10 d)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1.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主症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吴振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产后出血的常见因素及防治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常见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选取产后出血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产后出血因素。结果64例患者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51例,软产道裂伤4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胎盘因素7例。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中应重视产后出血预防,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干预,保证产妇生命安全。

    作者:李景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置入引流管治疗29例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置入引流管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对收治的29例复发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置入引流管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6~12个月分析疗效。结果29例复发性泪囊炎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置入引流管治疗,并随访6~12个月,治愈27例(93.10%),好转2例(6.90%),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置入引流管治疗29例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高,具有手术损伤小,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的优点。

    作者:陈维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中青年女性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子宫切除术对中青年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多种良性子宫病变实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成保留子宫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术(A组)、次全子宫切除术组(B组)与全子宫切除术组(C组),三组患者均为30例。比较三种手术方法实施的效果。结果手术结果表明,三种手术方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A组患者术后雌二醇水平并无明显差距,B组与C组患者在手术后雌二醇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组患者术手更年期发生率低于B组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生活质量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比较发现,三种子宫切除术中,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动脉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小,该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曾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12月在我院泌尿科治疗的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用组)55例和对照组(诺和灵组)50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比例,后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6.1±1.1)%、血糖达标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为(6.8±1.5)天、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比例为1.8%,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用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疗效好,不良反应低。

    作者:曹玉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的常见原因,以及减少误诊的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12月诊治的2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误诊以上呼吸道感染、咽炎、颌下淋巴结炎、桥本甲状腺炎等常见病为主,主要原因为基层医师对本病缺乏认识,诊断性思维局限,对病史询问及查体不够仔细,忽略甲状腺检查。21例患者均经T3、T4、甲状腺131I吸收率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症状不典型,不同分期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基层医院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易于误诊。基层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对疑似患者及时行血沉、T3、T4及甲状腺131I吸收率检查,必要时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诊断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作者:耿向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46例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对慢性胰腺炎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在本院就诊的慢性胰腺炎患者92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且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注射液应用于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马玉亮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深入研究护理干预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对比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皮肤症状、关节症状、腹部症状、肾脏症状等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过敏性紫癜采用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作者:耿秋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