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方丽梅

关键词:胆结石患者,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70例胆结石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7.1%,满意度为94.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4.2%,满意度为71.4%,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结石围手术期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的质量,并且满意度较高。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探究临床有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可靠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分成研究组(雌孕激素复合剂和雌激素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雌激素治疗),每组患者39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和平均输血量等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失败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雌孕激素复合剂和雌激素治疗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比较优势明显。

    作者:华金凤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心理护理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作用

    目的:针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159例青光眼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实施对症性的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的控制和稳定患者的负面情绪,接受并配合手术,避免青光眼患者病情加重,缓解疼痛等不适。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治疗过程,能配合治疗达到佳的治疗护理效果,有效保存视力功能。

    作者:赖秋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消化性溃疡应用磷酸铝凝胶与法莫替丁治疗的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分析法莫替丁、磷酸铝凝胶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50例),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铝凝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磷酸铝凝胶治疗,能促进溃疡面愈合,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立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3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对其进行超声诊断,包括使用分辨率较高的二维超声检查甲状腺以及病灶区的回声和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察甲状腺及病灶区的血流状况。结果超声诊断检测到43例患者都出现了甲状腺回声不均匀的现象,有些患者出现不连续的粗网状或细网状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呈现出甲状腺内部异常的血流状况。结论采用超声诊断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对桥本甲状腺炎诊断的精确度,使医疗诊断有了科学有力的诊断依据。

    作者:刘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析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院前急救措施处理后入院溶栓治疗的AMI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诊的未经院前急救措施处理而直接入院溶栓治疗的AMI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冠脉再通率升高,出院前病死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及时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出院前病死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黄新颖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基于Android的掌上健康体检系统的研制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认识到健康体检是保持身体健康、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设计了掌上健康体检系统,能够利用智能终端设备,通过WLAN、Wi-Fi、3G/4G等通信网络信号,实现健康体检预约、查看个人的体检报告、健康知识学习、名医在线、健康咨询、网上缴费等功能,对于方便用户就医、健康体检,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作者:施新;张娜;郑晓阳;乔晶;王翀;张兆臣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子宫平滑肌瘤伴输卵管癌1例

    子宫平滑肌瘤又称为子宫肌瘤,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多为良性。患者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低于20岁的患者较为少见。研究统计育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的几率高达20%,因临床无明显症状,所以真实的发病率远高于临床报道的。输卵管癌属于一种较为少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仅占0.5%,患者主要以40~65岁人群居多,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本文针对1例子宫平滑肌瘤伴输卵管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永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及早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后腹胀的影响

    目的:探析及早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后腹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6例剖宫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及早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的给予剖宫产术后产妇合理的护理措施,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缩短,腹胀发生率降低。

    作者:曹琼方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的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阴式组)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腹腔镜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上高于阴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时间短,住院费用较低的优点,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付建华;林秀英;芦小单;方艳秋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生成性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生成性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名学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8人和实验组102人。在内科学授课中,对对照组施予传统教学方法,对实验组施予生成性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分别对两组学生随机进行随堂测验,课程结束时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期末进行内科学理论考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学生的随堂测验成绩及内科学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问卷中所有问题实验组赞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学教学中,生成性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质量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岑晴;钟润芬;刘鹏;周卓宁;罗焰然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无痛人流128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无痛人流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门诊部需要人流的患者256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人流术,观察组患者使用无痛人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镇痛效果。结果临床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流手术实施的过程中,降低流产综合征的发生,不增加阴道出血与手术时间,并且镇痛效果较好。

    作者:周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多层螺旋CT在机械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s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7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病例的MSCT资料,采用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模拟内窥镜(VE)等多种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重建,分析其CT表现。结果在47例病例中,MSCT对于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敏感性为100%,均表现为肠腔不同程度扩张、积气积液;显示小肠梗阻28例,结肠梗阻19例,肠梗阻病因包括肠道肿瘤19例,粘连性肠梗阻14例,腹股沟疝5例,肠套叠3例,消化道穿孔2例,外伤性小肠破裂1例,肠扭转2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其中44例梗阻病因术前CT明确诊断,MSCT对于病因诊断率为93.6%。结论 MSCT及三维成像技术对于肠梗阻存在与否,对肠梗阻的病因、梗阻部位以及血供情况诊断准确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利平;盛雪霞;吉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影响慢性胃炎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胃炎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0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对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睡眠、刺激性食物等是影响慢性胃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慢性胃炎治疗效果的因素众多,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影响因素的针对性干预,以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作者:张银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中药自拟方对留置输尿管双J管后相关症状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自拟方治疗留置输尿管双J管后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进行留置输尿管双J管治疗的137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分组,一组69例患者采用抗生素联合中药自拟方进行治疗设为试验组;一组68例患者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膀胱过度活动评分OAB-q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剂能有效改善留置输尿管双J管带来的不适症状,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更加理想。

    作者:杨晨迪;蔡震宇;徐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2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断研究

    目的:针对老年患者中常见的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特点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0~2012年经临床确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22例患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心电等有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收集的22例患者中有11例症状体征显著好转(占50%),有8例患者好转(占36.4%),3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占13.6%)。结论该疾病在临床中不具有典型症状,诊断过程繁琐,一定要与病史、心电等有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海男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螺内酯联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衰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来治疗的98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把9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与曲美他嗪治疗,比较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BNP、LVEDD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螺内酯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将患者心功能有效改善,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时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心理护理观察

    目的: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7例)和心理护理组(37例),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效果。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到快速缓解,对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刘莉;项娟;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基于PDA的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PDA在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安全管理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将PDA便捷、智能、安全性应用于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的重点环节,优化责任制护理,缩短护理工作耗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满足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期望。结果利用PDA对住院患者进行身份识别,提高了护患双方的安全意识,促进临床护士对身份识别的严谨执行,使住院患者的身份识别有形化、具体化,确保了护理安全,同时有效促进医院数字化安全管理的发展。结论通过PDA 技术的有效运用,将护理安全管理带入有序、规范、科学、主动、体系化发展,让护士大限度地享受数字化管理带来的便利,这将是护理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周敏;李金;王颖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结肠镜下急性阑尾炎的诊治

    目的:观察并分析结肠镜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结肠镜进行临床诊治,分析其诊断符合率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4.0%;5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且不存在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中,结肠镜均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汪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人营养不良分析及干预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方法针对目前老年人的营养不良的现象,分析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研究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相关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营养不良原因的分析,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老年人营养不良一般是由较为复杂的因素综合导致而成,加强对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应受到社会的重视。

    作者:李振武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