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永胜;张凯;刘贵申;李志萍;陈俊以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DT)抑瘤效应的免疫机理,以及PDT联合肿瘤局部注射卡介苗(BCG)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模型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DT组、BCG组和联合组。观测各组移植瘤体积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荷瘤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变化。结果(1)各治疗组治疗后7 d的移植瘤体积较对照组均明显缩小(P<0.01)。联合组治疗后7 d的肿瘤体积较单纯PDT组明显缩小(P<0.05)。(2)ELISA结果显示,PDT组和联合组治疗后2 h、24 h以及7 d荷瘤小鼠血清中IL-1β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BCG组(P<0.01)。联合组治疗后2 h、24 h以及7 d荷瘤小鼠血清中IL-1β的含量,超过单纯PDT组(P<0.05)。结论结果显示PDT对强化荷瘤宿主免疫力有显著作用。使肝癌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PDT联合局部注射BCG的治疗方法的疗效优于单用PDT和单用BCG。
作者:徐静;孙新梅;陶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高通量透析对肾性骨病患者血清骨形成蛋白-7表达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肾性骨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3例),给予不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磷、iPTH值降低(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高通量透析产生的效果机制可能与BMP-7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惠芳;杨江成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行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结果术后患者的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s角较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可增加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刘富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患者随机分组,护理组I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护理组II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结果护理后护理组II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护理组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焦虑、抑郁心理。
作者:郑丽如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胎母输血综合征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和重视的一种产科并发症,发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宫内诊断困难,严重影响围产儿预后,现对其临床表现及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断,改善预后。
作者:褚艳侠;孙统超;尹丹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以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接收的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好,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张永琴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重视药品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升药品安全治理能力,保障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药品风险及重大事故。方法着力分析药品风险的根源,强化药品风险管理防控措施。结果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降低药品使用风险,控制药品安全风险。结论分析药品风险,掌握药品风险管理常识,了解药品风险管理现状,研究药品风险管理方法,强化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李福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髋关节骨折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术后给予康复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局部疼痛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髋关节骨折术后应用康复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患者并发症和局部疼痛。
作者:王红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例4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肝胆外科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例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另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且P<0.05。结论给予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好,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王耀东;侯森;时永;崔虎啸;徐梦辉;王昆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研究婚检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姑苏区内婚检的26894人,对其相关危险因素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在26894例婚检人群当中,一共检测出HBsAg呈现阳性786例,受检者乙肝病毒携带率占总体的2.92%,其男性与女性之间乙肝病毒阳性携带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HBsAg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苏区婚检人群HbsAg阳性率低于我国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但是还要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具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知识,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切实有效降低乙肝病毒夫妇和母婴之间传播。
作者:耿小娇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肋间神经阻滞对全麻身麻醉下胸腔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全麻胸腔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I组患者未经肋间神经阻滞直接行全麻,II组患者先经肋间神经阻滞后进行全麻,分别记录不同时间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血压、心率,并比较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结果 I组在切皮、拔管时血压和心率高于II组,但I组BIS低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下胸腔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大,可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李加宾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鼻腔冲洗液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鼻窦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观察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联合地塞米松冲洗鼻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生理盐水以及地塞米松进行鼻腔的冲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吉均祥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孕14~24周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软胶囊,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片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引产的孕14~24周200例孕妇,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对照组应用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将两组孕妇引产成功率、产后出血量及胎盘胎膜残留量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100%,对照组引产成功率91%,且产后出血,胎盘胎膜残留量,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14~24周孕妇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可有效提高引产成功率。
作者:肖平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UF)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5月在我院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5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中,随访6个月~2年,40例肌瘤体积明显缩小,5例黏膜下肌瘤脱落后经阴道排出体外。临床症状明显改善,5例术前痛经严重的患者明显减轻或消失,51例月经量过多患者,术后恢复正常,2例患者因肌瘤体积继续增大和1例患者因月经量进一步增多而选择手术切除子宫。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术后并发症少,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作者:张磊;穆永旭;闫瑞强;李启民;何俊峰;刘海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在肝胆疾病中血清总胆汁酸测定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选取了同期于我院做健康检查且结果正常的健康人50例作对照组,测定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胆汁酸等指标进行对比,并且分析总胆汁酸测定的灵敏度。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相对其他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汁酸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论采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具有比较好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优于其他各项肝功能指标。
作者:何丽波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析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50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31例广泛前壁、侧壁以及前壁患者中,20例出现快速型心率失常,占64.52%;19例右室、后壁以及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7例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占36.84%。结论临床上给予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针对性观察和护理,能够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重度颅脑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5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记录其常见的并发症,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5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高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外伤性癫痫、消化道出血、尿崩症,其中高热为常见,发病率为67.9%,其次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为46.4%。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高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了解并发症发生原因,予以针对性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戴纯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随机检验用于妊娠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FPG、GCT、HbAlc随机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FPG、GCT、HbAlc分别比健康组结果高。三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大小顺序依次为GCT>HbAlc>FPG。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可作为妊娠糖尿病诊断的筛查指标。
作者:王信强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分析OTD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学院120名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OTD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比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法的主观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TD教学法对于康复医学教学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李小宏;余和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研究选择的56例纳入对象均为我院在2013年11月~2015年5月接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依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并在治疗中分别采用依达拉奉以及银杏达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其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
作者:刘凯峰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