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威
目的:观察研究脑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48例脑中风患者,在患者恢复期实施整体护理,分析护理实施效果。结果给予48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护理满意率为98.5%。结论给予脑中风患者恢复期实施整体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李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解决目前就业难的关键之一。就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注重把握细节、全程化跟踪、指导。为此,同行做了大量的工作。笔者和同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全程化关注就业能力提升为指导,注重学生入学教育和理论教学环节培训的同时,突出临床实习过程中的就业指导,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作者:孙朝辉;高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产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实施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接收的200例正常足月产孕妇,将所选的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的100例产妇实施无痛分娩,对照组的100例产妇实施常规分娩,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镇痛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为0,两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整个产程所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而且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产妇分娩时应用无痛分娩技术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症状,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的几率,而且对母婴未见不良影响。
作者:许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方式对接受择期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对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择期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二次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接受择期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田一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鼻与鼻副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180例鼻与鼻副窦恶性肿瘤患者,对其实施CT影像检查。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136例为鼻腔鼻副窦癌,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肿块,直接向腔外及腔内侵犯,同时形成软组织肿块;130例骨质具有骨质明显破坏,并可见到骨壁缺失、碎裂,鼻面部软组织肿胀不多见。20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多来源于鼻前庭,主要表现形式为混合型,大部分密度均匀,主要向腔内结构累及,主要见于鼻面部肿胀;一些患者可见轻微或者并不明显的骨质破坏,其中6例能够见到骨质吸收。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及2例纤维肉瘤,这几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相似。2例骨肉瘤病灶能够见到骨样组织影。12例转移恶性肿瘤在CT影像上的主要表现为窦壁骨质破坏以及窦腔内软组织肿块。结论鼻和鼻副窦恶性肿瘤窦壁骨质破坏以及窦腔内软组织肿块能够通过CT能够很好地显示出来,同时能够将恶性肿瘤的侵犯范围清晰显示出来,能够与骨改建与侵蚀性骨质破坏区别开来,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肿瘤突破窦壁引起窦外软组织结构出现变化,这也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初京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经鼻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中,显效患者13例,有效患者25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中,显效患者11例,有效患者17例,总有效率70.0%。在患者PaO2、PaO2/FiO2比较上,对照组患者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aCO2方面,对照组患者数值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物质配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吴小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观察肛肠科术后应用术尔泰液(羧氨基葡聚多糖钠生物胶体液)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将120例肛肠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术尔泰液,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缘疼痛、渗液、肛门水肿差异。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疼痛、渗液、肛门水肿临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术尔泰液对肛肠科术后创面有良好的促进愈合的作用。
作者:胡丽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保护剂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神经保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粘附率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神经保护剂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齐敬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彻底与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非彻底清除术,对照组给予彻底清除术。术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治疗周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费用亦较低(P<0.05)。结论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对神经损害较小,并能减轻患者一定的经济负担。
作者:唐国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早期宫颈癌治疗主要选择广泛的子宫切除术,这种术式首先是在100多年前由Wertheim提出的,1950年Meigs对其进行改良,一直沿用至今。然而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较多,特别是膀胱功能障碍等发生率可高达70%~8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盆腔神经损伤是导致盆腔脏器功能出现障碍的主要因素。1921年Okabayashi先提出了保留盆腔神经的术式。之后这种技术扩展到用于前列腺癌、直肠癌的根治术,同时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这项技术能够将患者的性功能以及膀胱功能保留下来,而且治疗效果如前。近10年,妇产科的学者逐渐将这种技术用于宫颈癌的治疗。
作者:高雅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8例患者中,65例治愈,19例好转,2例恶化,2例死亡,治愈率为73.9%。结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作者:张莉;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戊酸雌二醇配伍安宫黄体酮序贯治疗对药物流产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6例药物流产不全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取戊酸雌二醇配伍安宫黄体酮序贯治疗,对照组取缩宫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9%;对照组治愈率78.8%,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阴道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戊酸雌二醇配伍安宫黄体酮序贯治疗药物流产不全,临床价值确切,效果显著。
作者:朴英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作为新上岗护士的岗前基础培训,对护士的岗前培训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构成,也是提高护士临床技能的重要过程。本文就当下对新护士的培训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就这些问题的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办法,笔者认为,对…新护士的培训应做到实施全面化、管理系统化、考核学科化,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护士的临床操作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何红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一名合格医学生的关键环节,随着网络信息的日趋发达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直接以患者为对象进行临床技能训练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紧张的医患关系的形势下进行高质量的临床技能实践,是摆在目前临床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公共难题。
作者:朱利伟;郭胜飞;薛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HIV感染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HIV感染合并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护理干预,严格消毒隔离管理,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情况、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交叉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除1例患者切口出现感染外,其余均良好愈合,术后未出现医护人员、其他患者交叉感染。结论在HIV合并妇科肿瘤患者手术时,在其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交叉感染及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丁艳慧;杨光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针对目前医学高专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结合我校微格教学的实际应用,提出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优势作用。
作者:陈红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CT引导定向血肿钻孔吸引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疗效。方法选择收治我院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40例,选择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观察组采取CT引导定向血肿钻孔吸引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手术治疗,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颅内感染、颅内出血及肺部感染的概率较对照组明显偏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预后优良率分别为70.0%和30.0%,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创伤采用CT引导定向血肿钻孔吸引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周晓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护理对于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的应用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接受的152例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未见有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护理的效果给予高度认可,所有患者均治疗康复出院,对照组患者有12例并发症。结论针对骨折患者在手术之后给予中医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甘秋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妇科门诊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根据特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以后的工作能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同时缓解其不良情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诊治的150例妇科门诊手术患者,术前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结果所发放的问卷全部收回,经过分析将其中的12分不合格问卷去除;问卷中患者的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因子评分分别为(1.48±0.48)分、(1.59±0.61)分,阳性项目…均分及总分分别为(2.79±0.68)分、(27.95±19.51)分,比国内常模高,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状、躯体化、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精神病等7个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SDS评分为(53.28±4.18)分,SAS评分为(52.19±7.19)分,比国内常模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门诊手术的患者具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心理,妇科医生要引起重视,术前根据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马海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随访1年,通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及SCL-90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状态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CL-90评分方面,观察组焦虑、抑郁、恐惧、敌对及躯体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