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轶;徐建春;普萍;陈玉平
目的 比较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非妊娠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6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抽取同期非妊娠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非妊娠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手术情况和伤口愈合方面无差别,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郭开蓉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拇指旋转性撕脱伤再植术后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 笔者对2000年至2008年17例拇指旋转性撕脱伤的患者进行护理及观察.结果 在上述17例患者中,12例成活,5例坏死,成活率70%.结论 在拇指旋转性撕脱伤中,血管吻合质量固然极其重要,术后的护理工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即使血管吻合质量欠佳,通过有效和积极的术后处理,往往也会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玉玲;陈玉霞;邓瑞;李晓敏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疾病,病因不明,重度妊高征可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是孕产妇及婴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子痫的分娩时机选择可保障母婴安全;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有效措施.现将本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妊高征产前子痫50例综台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产前子痫的综合治疗行剖宫产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越英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提高铅中毒儿童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铅中毒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铅中毒儿童中年龄小的10个月,大9岁.经过常规综合对症治疗,驱铅药物应用,好转32例,转院1例,失防3例.结论 铅可引起神经、血液、消化、心血管、内分泌等多系统功能损害,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行为有不利的影响.
作者:李淑君;冯自威;唐义丽 刊期: 2009年第28期
从吉林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办公楼局域网系统方案设计、施工、应用开发等方面介绍网络的建设情况.
作者:孙春燕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常见症状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活动后可以缓解,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致严重功能受限.43%的病例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症状.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但医患认证不足,误诊率较高.笔者曾收治1例误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静平;刘英军;禹桂贤;刘学军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充气止血带广泛用于四肢手术,有效的止血可以保持术野清晰,利于术者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失血量,保持患者血液循环动力学的稳定.但在手术时经常碰到由于充气止血带使用不当,造成止血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笔者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一系列对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美花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携带者对丙泊酚用药量的影响.方法 对37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和38例无肝胆疾病的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静脉推注芬太尼0.002 mg/kg后继以4 mg/(kg*min)的速度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直至睫毛反射消失.记录丙泊酚用量.结果 丙泊酚用量乙肝病毒携带者组为(1.54±0.16)mg/kg,无肝胆疾病者组为(1.63±0.19)mg/kg,t=2.21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丙泊酚诱导剂量减少.
作者:黄如雷;黄裕彬;李冬鲁;沈文锦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喹诺酮类药物由于抗菌谱广、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使用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常见.本病例中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后突发癫痫,经药师与医生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好转出院.
作者:陈俊龙;关颖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总结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的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及临床急救护理经验.方法 对96例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6例中抢救成功87例,成功率达90%.结论 及时准确判断是降低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死亡率的首要条件,合理掌握优先处理的顺序是抢救成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及时处理止血控制休克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平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收治的43例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结果 两组死亡存活率无明显区别,但平均进入多尿期时间血液透析滤过组优于血液透析组.结论 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滤过更有效.
作者:俞芳;邱国萍;李正夫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诊治.方法 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中,58例经治疗后急性低血糖反应症状缓解、血糖恢复;1例昏迷>4 h,于治疗12~48 h后清醒,1例留有轻度痴呆.2例死于低血糖昏迷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加强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监测,防止意外的发生;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认识和警惕,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留下后遗症.
作者:王永强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原发多发性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提高阴囊包块的认知水平.方法 回顾1例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诊疗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肿瘤及睾丸鞘膜,保留睾丸及附睾.病理诊断为血管平滑肌瘤.随访15个月无复发.结论 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罕见,确诊需病理诊断;手术切除肿瘤预后良好.
作者:李文轶;徐建春;普萍;陈玉平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电子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媒介,信息和网络高速的发展,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的深入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得以广泛应用.计算机与信息的网络化,是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与信息的网络化管理是医院实行规范化整体管理的重点,不仅有助于完善医院的科学管理,而且也有利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医院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核算、收费等一条龙单一网络化管理;而对于办公自动化,虽然医务界人士都很重视,但大部分都是基于刚刚起步阶段,真正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的还是少数,尤其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计算机网络化进行病历书写管理的少之又少.本文叙述了本院在计算机与信息网络化管理中的一点体会.
作者:孙晓莉;刘和;杨向东;车淑红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提高正确处置术后并发症的能力,提高术前术后的精神护理和技术护理的方法 ,减轻或避免发生不可逆性并发症.方法 通过总结三年来的全面部除皱手术510例,观察切口感染、愈合程度、美容效果、毛发生长状况、术后肿胀持续时间长短、面颊部对称程度、皮下淤血斑持续时间长短等.结果 3例出现切口愈合痕迹明显但无瘢痕增生,4例切口周围散在脱发,1例颊面部不对称,6例切口愈合后色素脱失,1例出现眉毛不对称.结论 早期正确处置和精心护理可避免产生不良的后果,促使术后恢复迅速,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张秋霞;杨军丛;郭丽华;陈忠云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62p的变化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50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62p的表达水平,并检测患者FG、DD水平,与4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GPⅡb/Ⅲa、CD62p、FG、DD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01).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GPⅡb/Ⅲa、CD62p与FG、DD均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高凝状态关系密切.
作者:邬伟明;张群英;洪国斌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 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过临床筛查确诊为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257例,分为5组,①肝素组56例;②丙种球蛋白组50例;③肝素+泼尼松组41例;④肝素与丙种球蛋白组55例;⑤对照组55例.结果 ①②③④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种治疗方法 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剂(低分子肝素),肾上腺皮质素(泼尼松),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骆绮云;陈必近;吴德坚;龙庆麟;陈慧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通过系统的实践,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穿刺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布细致的实践总结,对每次穿刺做到心中有数.结果 消除不良情绪而有可能造成穿刺失败的因素,实现了提高成功率的目的 .结论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心理素质,在临床操作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作者:賀月梅;张小玲;李敏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系统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在病区的实施过程中涉及领域广泛,因此影响和制约因素颇多.
作者:陈延萍;李卫娜;孙素贞;王玉;赵倩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5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止惊、退热,积极治疗原发病后病情即得到控制,临床分型诊断为单纯型高热惊厥者65例,复杂型高热惊厥者20例.1~5年随访50例再发12例.再发者中有2例后转为癫痫,脑电图为痫样异常放电.结论 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应以预防为主.儿科医师应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性教育,教会其如何识别惊厥,如何看温度计,如何止惊.同时使小儿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小儿的抵抗力,避免感染和发热.对有家族史的患儿一旦有发热应立即止惊,避免造成脑损害.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09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