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二讲 缺血性脑卒中的防与治

焦永波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脑缺血发作, 小中风, 感觉异常, 阻塞症状, 脑功能障碍, 血供障碍, 完全缓解, 缺血症状, 前兆, 间隔时间, 反复发作, 眼动脉, 局灶性, 后遗症, 侧肢体, 爆发性, 诊断, 意识, 眩晕
摘要:一、脑卒中的前兆——暂时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称为中风,而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称为小中风,是因脑血供障碍所致的短暂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常在爆发性中风前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发生,是中风的前兆.与中风大的不同是,暂时性脑缺血发作通常病情较轻,持续几分钟至半小时,24小时内完全缓解,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不定.此时的诊断以症状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①感觉异常——单侧肢体突然无力或感觉异常、麻木;②脑干缺血症状——眩晕、复视、步态不稳、意识不清;③眼动脉阻塞症状——单眼突然失明,10秒至十几分钟才逐渐恢复.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第二讲 缺血性脑卒中的防与治

    一、脑卒中的前兆——暂时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称为中风,而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称为小中风,是因脑血供障碍所致的短暂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常在爆发性中风前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发生,是中风的前兆.与中风大的不同是,暂时性脑缺血发作通常病情较轻,持续几分钟至半小时,24小时内完全缓解,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不定.此时的诊断以症状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①感觉异常——单侧肢体突然无力或感觉异常、麻木;②脑干缺血症状——眩晕、复视、步态不稳、意识不清;③眼动脉阻塞症状——单眼突然失明,10秒至十几分钟才逐渐恢复.

    作者:焦永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前口服母乳对筛查引起的疼痛有减缓作用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前2分钟口服母乳,对筛查引起疼痛的减缓作用.方法 将作者所在医院接受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接受视网膜病变筛查前2分钟予口服母乳2ml;对照组筛查前不予母乳口服.观察两组在筛查前、筛查时、筛查后1分钟及5分钟的疼痛评估量表(PIPP)评分,并记录接受筛查时的啼哭持续时间.结果 干预组在接受筛查时、筛查后1分钟及5分钟的PIPP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啼哭持续时间干预组(41.5±10.5)秒,对照组(124.0±25.9)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受视网膜病变筛查前2分钟,让早产儿口服自己母亲的乳汁,可有效减轻筛查期间的疼痛,缩短啼哭持续时间.

    作者:杨飞;周慧萍;郑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第十四讲 白茅根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其花亦可入药.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切断、生用或炒炭用.白茅根性味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常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咯血、尿血、血淋、热病烦咳、肺热咳喘、胃热呕吐、湿热黄疸及水肿尿少等病证.煎服干品9 ~ 30g,鲜品加倍.止血多炒炭用,清热利尿宜生用.白茅根性寒,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茅根具有止血、利尿、抗炎、抗病毒、镇痛等作用.古今医籍多有白茅根药用记载,如《神农本草经》:主劳伤虚赢,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本草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作者:吕选民;姬水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1例癌痛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与药学监护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痛不缓解可能会引起或加重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1].笔者通过参与1例癌痛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和全程药学监护,探讨有效的个体化镇痛方案,努力实现临床药师价值.1基本情况患者男,62岁,主诉“胰腺癌术后1年,左下腹痛4天”.患者入院前1年发现“胰腺癌”,位于胰腺体部,至外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胰腺高分化腺癌.术后行吉西他滨化疗6个疗程,共25次,化疗后口服替吉奥胶囊两周.化疗过程顺利,无明显不良反应.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腹疼痛,呈阵发性隐痛,放射至腰背部,自服“塞来昔布胶囊”后疼痛缓解.于2015年2月19日入我院消化内科进一步诊治.患者起病以来神志清,二便无殊.入院诊断:腹痛,胰腺癌术后.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和药物不良反应史.

    作者:章晔;何冰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胆囊穿孔11例超声特征分析

    胆囊穿孔是急性胆囊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11%[1].超声检查作为胆囊穿孔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起着关键性作用,但由于受到胆囊穿孔部位、大小、病程等因素的影响,二维声像图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给胆囊穿孔超声诊断带来困难,存在一定漏诊率[2].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超声资料完整并经手术证实的胆囊穿孔患者11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胆囊穿孔声像图的识别能力,降低漏诊率.

    作者:杨伟伟;陈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盐酸川芎嗪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川芎嗪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 该院7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予腺苷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0天.疗程结束后复查两组肌电图,并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半,观察两组症状缓解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89.2%,高于对照组的78.4%;症状缓解持续时间(1.0±0.2)年,长于对照组的(0.7±0.2)年;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和麻木,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同时疗效持续时间长.

    作者:毛细花;刘青;季美霞;滕荣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内镜治疗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降低内镜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 该院消化内科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制定计划,分析内镜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针对主因提出对策,观察并比较CQI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CQI实施前(2014年1月1日至4月30日),患者在内镜治疗当天禁食开始到治疗后进第一餐的时间段内低血糖发生率为5.2%;实施CQI后(2014年8月1日至10月31日)低血糖发生率下降到0.5%,效果明显.结论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规范了护士补液操作过程,优化服务流程,细化工作环节,将内镜治疗患者低血糖发生的风险降到低,保障了内镜治疗患者的安全,也为医生顺利实施内镜治疗提供了保障.

    作者:毛玲红;王依;李永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两地汤加减与针灸治疗月经先期虚热证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两地汤加减与针灸治疗月经先期虚热证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154例月经先期虚热证患者按入院序列号分为中药组与针灸组各77例,中药组给予两地汤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月经提前时间、黄体期、中医症状评分、孕激素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94.8% (73/77)明显高于针灸组83.1% (64/77);中药组月经提前时间、中医症状评分、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低于针灸组,黄体期明显延长,孕酮(P)、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地汤随症加减能显著改善月经先期虚热证患者临床症状,延长黄体期,改善黄体功能,疗效优于针灸治疗.

    作者:童桔英;王红卫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对基层医院系统产前超声检查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基层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对系统产前超声检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开展健康教育前在该院建档的2000例系统孕妇产前超声检查的预约率及完成检查率进行回顾分析,然后实施相关健康教育,进行随访和监督,观察实施相关健康教育后系统孕妇产前超声检查的预约率及完成检查率的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后建卡2000张,有效卡1987张(99.4%),孕妇到上级医院预约1549例(78.0%,1549/1987),完成系统产前超声检查1502例(97.0%,1502/1549).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47.6%的预约率及61.8%的超声检查完成率.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履行告知孕妇超声筛查内容及相关风险,可提高孕妇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的依从性.

    作者:郑欢;陈玉如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代谢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58例Z综合征(OSAHS同时伴有MS)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OSAHS:轻度组11例,中度组17例,重度组30例;将20例单纯(轻中度)OSAHS设为单纯组,作为对照.比较四组的腰围、体重指数(BMI)、血压情况;检测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INS)、血清瘦素(Lep)水平.结果 从单纯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腰围、体重及BMI呈明显升高趋势.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TG、FPG、INS、Lep及血压均逐步升高.结论 Z综合征患者的腰围、BMI、血压、FPG、TG、INS、Lep随AHI的严重程度而增加,OSAHS与MS共同存在和发展.

    作者:李明晖;何薇;马建勇;张海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第十四讲 推拿治疗骨伤科疾病(二)

    第七节髂腰韧带损伤髂腰韧带损伤是以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深在性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伤科病证.髂腰韧带连接第四、五腰椎与髂骨,分为上束和下束两部分.上束为薄的筋膜层,起于第四腰椎横突尖,纤维斜向外下方,向后止于髂嵴.下束为腱弓样组织,起于第五腰椎横突尖,纤维斜向外下方,向后止于髂嵴的上束止点前内方.下束又可分为两股,分别止于骶髂关节前面及骶骨翼的外侧,具有限制第5腰椎前屈、保护椎间盘、阻止骶髂关节分离和防止骶骨与骨盆带之间错位的功能.在腰部运动时腰骶部所受应力大,尤其是当腰部深度屈曲时,骶棘肌完全放松,整个脊柱的稳定性由韧带来承担.由于姿势不正或弯腰工作,极易导致髂腰韧带损伤.此外,髂腰韧带损伤与第五腰椎横突及韧带退行性变有密切关系.腰5横突增生或双侧不匀称,引起双侧髂腰韧带应力不对称,容易出现劳损,且增生的腰5横突尖部靠近或触及髂骨前缘,在活动时位于横突尖与髂嵴前缘之间的髂腰韧带容易被反复摩擦、挤压而损伤.

    作者:吕选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在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在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论,预见性排列流程中的失效环节,评估不同的失效模式,找出此环节中需要改进的部分(镇静不充分、约束不当、导管固定不当、操作不当),制定改进措施,加以实施.结果 2014年度实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后,UEX发生为2.9% (6/208),较2013年度的13.0% (28/215)明显下降,高危时段UEX发生例数明显下降.结论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能有效减少RICU非计划性拔管率,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陈美芳;钟倩怡;陈春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嗅物位与托下颌位行可视软性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

    目的 观察嗅物位+托下颌位行可视软性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60例需全麻的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嗅物位行可视软性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嗅物位+托下颌体位行可视软性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拔管后咽喉部不适情况.结果 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1.1±0.9)分钟,短于对照组的(3.8±2.1)分钟;一次性插管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的24例(80.0%);拔管后发生咽部不适6例(20.0%),低于对照组的1 5例(50.0%);上述观察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嗅物位+托下颌位可缩短可视软性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时间、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对咽喉部损伤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作者:姜景卫;鲁华荣;毛桂琴;周召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该院1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百令胶囊口服,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量、残余肾功能(RRF),每周的RRF、尿量下降速率的变化,随访观察两组生存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RRF、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RRF下降速率和尿量下降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至201 5年4月,随访时间14~36个月,观察组生存率为82.1%,对照组为80.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百令胶囊能延缓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朱华;杨爱华;陈彩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使用阿司匹林,你应该知道的几个问题(中)

    6阿司匹林出血风险问题2005年以前,阿司匹林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6项(BDT、PHS、TPT、HOT、PPP、WHS)研究(见本刊2016年4月第23卷第7期)汇总显示:①6项试验中5项显示每千例患者治疗1年,胃肠道出血仅增加0.4至1.7例,发生的绝对值较小,致命性胃肠道出血与安慰剂相比无差异.②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增加颅内出血发生率,从绝对值来看,每万例患者服用1年阿司匹林颅内出血增加仅为-1.2~+2例.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黏膜损伤与出血,前者主要造成胃黏膜糜烂、溃疡及出血,后者包括皮肤出血点、紫斑、牙龈出血、血尿及上消化道出血.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与阿司匹林剂量及应用时间长短有关,同时与患者年龄相关.通常在一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用量较小,但需长期服用.已有研究(Victor等33万例患者服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荟萃分析,2004)表明,临床使用的几种抗血小板药物中,除不常用的双嘧达莫外,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属于低级(图1).

    作者:薛松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杭州市某医院2015年待产妇分娩镇痛认知的调查

    目的 调查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15年待产妇对分娩镇痛的认知情况,为推广分娩镇痛提供依据.方法 该院2015年3-5月对100位待产妇进行分娩镇痛认知调查,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分娩镇痛方法的认知程度及了解途径、期望费用、对分娩镇痛的顾虑及分娩镇痛后陪伴对象等.结果 ①了解分娩镇痛方法26人(26.0%),其中通过孕妇学校了解比例较高;部分了解52人(52.0%);不了解22人(22.0%).②认为分娩镇痛费用在2500元以下可接受有84人(84.0%),而该院目前总费用是2800元,超出调查对象的期望费用.③希望家人陪伴74人(74.0%).④顾虑会对胎儿健康有影响75人(75.0%),无任何顾虑仅3人(3.0%);认为产前医务人员的讲解对减轻分娩镇痛的顾虑大有帮助71人(71.0%);通过产前医务人员的讲解及开展专人家庭陪产后,明确表示会在产程中要求分娩镇痛45人(45.0%),表示自己不会选择分娩镇痛方式9人(9.0%).结论 该院待产妇对分娩镇痛的方法多不了解,了解者多是通过孕妇学校的途径知晓;总体认为分娩镇痛费用偏高,可能与该项费用未纳入医保有关;顾虑分娩镇痛会影响胎儿健康较多,在医务人员的讲解及开展专人家庭陪产后,明确表示会使用分娩镇痛者大幅提高,但相当一部分人仍有顾虑.说明产前进行分娩镇痛宣教的必要性.

    作者:费华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胰岛素过敏2例脱敏期间的护理

    自胰岛素用于临床以来,胰岛素制剂的过敏问题就一直存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已成为一种较方便的脱敏治疗方法.胰岛素泵以调整泵速的形式达到准确微量释放胰岛素的效果,达到与传统多次皮下注射脱敏同样的效果并且更为精确[1].我科对两例胰岛素过敏患者采用美敦力712E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进行脱敏试验,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病例1 患者男性,48岁,丽水人,农民,于2011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此后患者长期口服降糖药及饮食控制血糖,平素偶测餐前血糖约10mmol/L.2015年1月患者自测餐前血糖波动于13 ~ 18mmol/L,提示血糖控制不佳,开始使用“诺和锐30笔芯”降糖治疗,发现注射1小时后注射部位皮肤出现红斑、硬结,1个月左右能缓慢自行消退,遂至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胰岛素过敏”,停“诺和锐30”,改为“格列齐特(达美康)缓释片、盐酸吡格列酮片、阿卡波糖片、西格列汀片”降糖治疗.来我院就诊前近6个月自测血糖仍偏高,餐前血糖波动在10~ 20mmol/L,偶有下肢麻木,视物模糊,遂于2015年9月至我院,要求行胰岛素脱敏治疗.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病史,无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作者:张帆;陈昆婵;李春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肺癌相关的同时性重复癌2例

    重复癌也称多原发癌,指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在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发生两种及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本院收治2例肺癌相关的同时性重复癌,现将其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癌相关的同时性重复癌的认识.1病例摘要例1 患者男,66岁,因“消化道出血4天”于2013年12月1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胃溃疡、肝炎及鼻衄病史.查体:鼻咽黏膜略充血,未见明显新生物;右颈部Ⅱ区可及约1.5cm×1.0cm大小淋巴结,质硬、界尚清、固定、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胸部CT扫描提示“肺内占位,约2.0cm×1.5cm大小,边缘见毛刺,考虑恶性肿瘤”.头颅MRI扫描提示“鼻咽部与右侧后鼻孔间结节影”.颈部CT扫描提示“右侧颈部见一约1.5cm × 1.0cm大小淋巴结,考虑肿瘤转移”.肾上腺CT扫描和全身骨ECT正常.12月20日行鼻咽镜检查,活检病理提示“非角化性癌(未分化型)”,诊断为“局部晚期鼻咽癌(cT2N1M0Ⅲ期)”.12月23日行“右上肺楔形切除+冰冻+右上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右上肺结节型(2cm×2cm×2cm)浸润性腺癌,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早期肺癌(pT1N0M0 IA期)”.2014年1月14日开始行肺癌TP方案(1天多西他赛135mg+1 ~3天奈达铂45mg静脉滴注,每21天1次)化疗两个周期.化疗后部分缓解.2月20日开始行鼻咽癌根治性放疗(60Gy/30F).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可,门诊随访复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

    作者:吴波;丁笑笑;蔡玉节;胡洁;周晓泉;解瑞飞;应申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第三代爱母环与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第三代爱母环(MYCu IUD)与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用于育龄妇女避孕的长期效果.方法 选取该站自愿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且身体健康、无上环禁忌证的1042例育龄妇女,按其意愿分为放置MYCu IUD组684例,放置吉妮致美组358例.两组按规定放置后定期随访,观察两年内的置入IUD终止率、终止原因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MYCu组两年内IUD终止44例(6.4%),其中因出血及疼痛等症状终止32例(72.7%,32/44);吉妮致美组IUD终止36例(10.1%),其中因出血及疼痛等症状终止26例(72.2%,26/36).不良反应:MYCu组有68例(9.9%),吉妮致美环组有57例(15.9%).两组置入IUD终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置MYCu IUD较放置吉妮致美价格低廉,副作用少,IUD终止率低.

    作者:汪会娣;王娇琴;王新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伴有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该院64例住院的焦虑症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曲唑酮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帕罗西汀,起始剂量10mg/d,晨服1次,1周后加量至20mg/d;曲唑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曲唑酮50mg,每晚顿服;两组均用药6周.结果 曲唑酮组焦虑缓解显效率84.4% (27/32),高于对照组的59.4% (19/32);治疗第2、4、6周末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除治疗6周末HAMA量表评分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曲唑酮组15例(46.9%),略高于对照组的14例(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治疗焦虑伴睡眠障碍,起效快、疗效佳,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安全性高.

    作者:杨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