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囊卵巢综合征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结局分析

吴成平;王芳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患者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2周期PCOS不孕因素IVF-ET病历资料作为A组,同期102周期输卵管因素IVF-ET病例作对照作为B组。结果:PCOS组与输卵管因素组比较分析: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Gn天数、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OHSS风险取消移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较输卵管因素组更年轻,不孕时间短、体重指数高,Gn时间长,获卵数多,相应可移植胚胎多,OHSS风险明显升高。而两组Gn用量、内膜厚度、2PN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伴不孕患者采用IVF-ET助孕可获得与输卵管因素IVF-ET助孕相似的疗效,但要注意OHSS的风险预防。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LMA(Supreme)喉罩复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LMA(Supreme)喉罩和气管插管复合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无严重心、肺功能异常,无口咽部疾患及困难气道,择期LC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喉罩组置入LMA(Supreme)喉罩全麻,气管插管组置入加强型气管导管全麻。观察插管(喉罩)期间、手术期间、拔管(喉罩)期间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手术期间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手术期间胃肠胀气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手术期间血压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喉罩组胃肠胀气发生率(0例)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18例)(P<0.01),喉罩组拔管期呛咳、体动发生率(4例)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16例)(P<0.01)。结论:LMA(Supreme)喉罩复合静脉全麻血流动力学平稳,与气管插管比较,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作者:项燚;郑自富;沈培;李俊标;梅诗全;崔玲;周晓丹;张美玲;胡志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长链非编码RNA-HOTAIR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HOTAIR在乳腺癌及前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与乳腺癌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以指导治疗并预测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3年12月乳腺癌住院手术患者10例,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取乳腺肿块组织、癌旁组织及前哨淋巴结(SLN)、腋窝淋巴结(ALN)。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四组标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OTAIR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结果,采用t检验、等级相关等统计方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HOTAIR基因在各组中的表达,SLN组(9.33±1.23),ALN组(6.90±2.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1,P=0.004);癌组织组(8.81±1.27),癌旁组织组(7.00±1.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9,P=0.003);SLN组与癌旁组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1,P<0.001)。(2)HOTAIR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密切,与淋巴结转移率、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TAIR基因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以及癌组织中有异常高表达,其促进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功能显著,提供乳腺癌基因靶向治疗的新位点。

    作者:王昌亮;王礼泉;林明臻;孙香莲;翟升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全身应用两种不同静脉糖皮质激素在AECOPD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激素与静脉使用不同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住院的84例中重度AECOPD患者随机分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组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呼吸困难评分、血气分析、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三组肺功能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与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组和地塞米松组。结论: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AECOPD有较好的近期疗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与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组的疗效相当,并优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组,而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作为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度AECOPD的另一种更好的选择。

    作者:勾建强;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大豆异黄酮对球囊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球囊损伤模型兔颈动脉后再狭窄的预防。方法:建立兔右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实验分单纯球囊损伤组(Inj)、去势后球囊损伤组(Ovx+Inj)、去势球囊损伤后补充雌激素组(Ovx+Inj+E2)、去势球囊损伤后补充大豆异黄酮组(Ovx+Inj+Iso),于28 d行彩超检查,监测损伤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及内膜的光滑程度,后分组等数分别处死动物,分别计算损伤血管腔内膜/中膜面积比值。结果:Inj组与Ovx+Inj组内膜、中膜增厚明显,管腔狭窄明显,Ovx+Inj+E2组和Ovx+Inj+Iso组各时段血管形态学分析显示内膜增生程度低于Inj组与Ovx+Inj组(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明显抑制损伤血管内膜增生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其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牟德堂;邱仁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排痰拍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使用排痰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追踪护理的10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传统组,每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利用排痰拍进行排痰护理,而传统组患者则是由亲属采用传统手拍排痰,对照两组本院患者SaO2,比较两组患者排痰成功例数。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SaO2经过拍背均得到提升,且研究组效果更好,另外,研究组排痰成功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在本院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排痰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护理中亲属往往不能较好掌握排痰技巧,使用排痰拍进行排痰,不仅方便快捷,易于掌握,而且护理效果较好,建议推广。

    作者:赵映霞;刘永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干预前2013年1-6月和药师参与干预后2014年1-6月Ⅰ类手术病历,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给药时机、疗程、给药剂量等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惠霞;毛国富;丰奕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胃巨大溃疡的胃镜及病理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胃巨大溃疡的内镜及病理与临床特点,为正确诊治积累经验。方法:对2007年1月-2013年12月间经胃镜检查发现的108例胃巨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08例胃巨大溃疡中良性溃疡44例,占40.74%(44/108),恶性溃疡64例,占59.26%(64/108)。良性溃疡直径在3.0~3.5 cm之间者占86.36%(38/44),大于3.5 cm者13.64%(6/44);恶性溃疡直径在3.0~3.5 cm之间者占31.25%(20/64),大于3.5 cm者68.75%(44/64)。Hp感染良性为59.09%,恶性为84.38%。发病年龄40岁以上多见。结论:胃巨大溃疡多为恶性,Hp感染率高,对有消化道症状及年龄在40岁以上,有饮酒史、肿瘤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应注意做胃镜检查,以提高早期检出率。

    作者:周荣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患者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2周期PCOS不孕因素IVF-ET病历资料作为A组,同期102周期输卵管因素IVF-ET病例作对照作为B组。结果:PCOS组与输卵管因素组比较分析: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Gn天数、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OHSS风险取消移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较输卵管因素组更年轻,不孕时间短、体重指数高,Gn时间长,获卵数多,相应可移植胚胎多,OHSS风险明显升高。而两组Gn用量、内膜厚度、2PN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伴不孕患者采用IVF-ET助孕可获得与输卵管因素IVF-ET助孕相似的疗效,但要注意OHSS的风险预防。

    作者:吴成平;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缬沙坦联合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缬沙坦联合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4例符合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选取36例为治疗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12周,对照组18例,仅使用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治疗,定期复查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等,观察两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为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泼尼松、MMF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琳霞;赵琳;李艳红;谢怀平;吴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循证护理规范植入式输液港维护操作的实践

    目的:探讨植入式输液港维护操作的规范,以维持导管通畅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防止堵塞、感染等并发症。方法:成立由输液组长、副组长和小组核心成员组成的循证小组,对2011年10月-2012年4月在本院乳腺外科实施植入式输液港术的129例患者就植入式输液维护过程中无损针的穿刺方法、冲管和封管的方法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问题进行循证,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作出评价,得出结论并应用于临床。结果:129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无损针成功率为99.4%,留置导管期间,导管未发生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植入式输液港的维护操作,对于规范操作流程,指导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红霞;陈利芬;何雄霞;叶慧超;邓小涛;张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5例。A组采取奈达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B组采取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C组采取单纯放疗治疗。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I~IV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佳,其临床疗效与顺铂化疗联合放疗临床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传统与自体组织桥式修补术治疗阴道脱垂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桥式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后壁脱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3月因子宫脱垂行阴道前后壁桥式修补术34例;及2006年1月-2009年3月因子宫脱垂行传统的阴道前后壁修补术29例,比较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结果:阴道前后壁桥式修补术的手术时间为(1.20±0.64)h,术中出血量为(10.5±3.96)mL,术后复发率为0,与传统术式手术时间(1.70±0.74)h,术中出血量(36.90±2.46)mL,术后复发率10.3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术式比较,桥式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后壁脱垂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复发率低,未出现尿道、膀胱损伤,未发现直肠损伤及阴道壁血肿等等,近期疗效较满意。

    作者:郭海荣;刘素素;刘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患者伤口换药认知现状与提高换药满意度的相关措施分析

    目的:调查术后患者对伤口换药的认知程度与需求情况,为临床护士对术后患者进行伤口换药相关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指征,并采用本院自拟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患者对伤口换药的认知情况、需求情况、目前医护所给予的手术伤口换药情况、患者对其的满意度情况等五个方面,了解患者术后对伤口换药的认知及其需求。结果:67.2%的患者对伤口换药目的意义仍是不大了解,94.4%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认识不全面;患者希望医生“每天一次”给予查看伤口情况及更换敷料分别占67.8%与71.1%,目前临床以“每天一次”的频率查看伤口情况占57.8%,更换敷料占43.3%,实际频率为“两天或更久一次”者占到27.8%与45.7%。术后患者对伤口换药的满意度为71.4%。结论:大部分患者对术后伤口换药的认知水平低,而患者对医生给予伤口换药的期望值高于目前临床实际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子兴;郑剑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皮肤瘙痒神经传导介质的研究进展

    瘙痒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症状,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受到中枢和外周机制的双重调控,但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物质如组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蛋白酶和蛋白酶相关受体、细胞因子、阿片样肽等介质在瘙痒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介质通过刺激C类神经纤维或直接与皮肤感觉神经纤维受体相结合来介导瘙痒。本文就将皮肤瘙痒的神经传导及传导介质作一综述。

    作者:桑洁玉;郑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对比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行肠、胃等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全凭静脉组和吸入组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和MMSE分值等。结果:与吸入组相比,全凭静脉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全凭静脉组患者术后60 min MMSE评分较低,吸入组患者术后60、180、360 min MMSE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组相比,全凭静脉组患者术后60、180、360 min MMSE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更好地保护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2例,根据患者应用通气方式分为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及无创正压通气组(观察组),两组各36例。评估两组通气4 h和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通气4 h的PaO2、PaCO2和SaO2分别为(82.77±1.68)mm Hg、(57.80±1.13)%、(77.19±5.46)%,通气24 h分别为(92.48±1.41)mm Hg、(49.85±1.02)mm Hg、(93.83±6.07)%;对照组通气4 h的PaO2、PaCO2和SaO2分别为(91.43±1.92)mm Hg、(52.37±0.81)mm Hg、(81.31±6.68)%,通气24 h分别为(94.55±1.30)mm Hg、(50.34±0.89)mm Hg、(94.02±7.96)%,两组比较通气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气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VAP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7.19±0.46)d,低于对照组的(21.31±0.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体交换,可以有效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忠红;邓上安;池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整体责任制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并评价整体责任制护理对提高宫颈癌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本院妇产科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1年2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整体责任制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相关评定项目。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腹胀、切口发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对术后随访时间、对术后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整体责任制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宫颈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黎玉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鞘内注射硫酸镁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硫酸镁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蛛网膜下腔给予2.5 mL(12.5 mg)布比卡因+0.5 mL(25 mg)芬太尼+0.5 mL生理盐水;治疗组给予2.5 mL(12.5 mg)布比卡因+0.5 mL(25 mg)芬太尼+0.5 mL(100 mg)硫酸镁。观察两组躯体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 mg硫酸镁鞘内注射可以在不增加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下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同时,可以明显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时间。

    作者:贺德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烟酸或可降低PCSK9水平

    新发现显示,烟酸与PCSK9水平降低存在关联。研究人员写道,这种关联可以帮助解释烟酸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原因,可以抵消与其他降脂治疗相关的PCSK9增长。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预注布托啡诺对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时导致肌阵挛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注布托啡诺对预防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的效果。方法:拟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80例,ASA Ⅰ或Ⅱ级,男85例,女95例,年龄20~65岁,体重42~59 kg,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各60例。B组给予布托啡诺20μg/kg(总量不大于2 mg);S组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N组给予同容积的生理盐水,1 min后三组患者均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注射时间30 s,并持续观察2 min,观察痉挛发生情况和评估严重程度。结果:诱导期间三组患者的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SpO2>97%;与N组比较,B组、S组患者肌阵挛1、2、3级例数明显减少,肌阵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注20μg/kg布托啡诺可有效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时导致的肌阵挛发生。

    作者:闫振亚;郭国建;田济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