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珍;傅帅;欧阳玉龙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HOTAIR在乳腺癌及前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与乳腺癌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以指导治疗并预测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3年12月乳腺癌住院手术患者10例,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取乳腺肿块组织、癌旁组织及前哨淋巴结(SLN)、腋窝淋巴结(ALN)。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四组标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OTAIR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结果,采用t检验、等级相关等统计方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HOTAIR基因在各组中的表达,SLN组(9.33±1.23),ALN组(6.90±2.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1,P=0.004);癌组织组(8.81±1.27),癌旁组织组(7.00±1.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9,P=0.003);SLN组与癌旁组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1,P<0.001)。(2)HOTAIR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密切,与淋巴结转移率、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TAIR基因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以及癌组织中有异常高表达,其促进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功能显著,提供乳腺癌基因靶向治疗的新位点。
作者:王昌亮;王礼泉;林明臻;孙香莲;翟升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瘙痒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症状,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受到中枢和外周机制的双重调控,但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物质如组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蛋白酶和蛋白酶相关受体、细胞因子、阿片样肽等介质在瘙痒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介质通过刺激C类神经纤维或直接与皮肤感觉神经纤维受体相结合来介导瘙痒。本文就将皮肤瘙痒的神经传导及传导介质作一综述。
作者:桑洁玉;郑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牙种植再生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钛膜引导骨再生,研究组(53例)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观察两组修复成功率及1周骨厚度、植骨厚度,并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1周骨厚度和植骨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效果良好,修复成功率高,有效促进骨和植骨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吴喆;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行肠、胃等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全凭静脉组和吸入组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和MMSE分值等。结果:与吸入组相比,全凭静脉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全凭静脉组患者术后60 min MMSE评分较低,吸入组患者术后60、180、360 min MMSE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组相比,全凭静脉组患者术后60、180、360 min MMSE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更好地保护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使用排痰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追踪护理的10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传统组,每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利用排痰拍进行排痰护理,而传统组患者则是由亲属采用传统手拍排痰,对照两组本院患者SaO2,比较两组患者排痰成功例数。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SaO2经过拍背均得到提升,且研究组效果更好,另外,研究组排痰成功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在本院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排痰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护理中亲属往往不能较好掌握排痰技巧,使用排痰拍进行排痰,不仅方便快捷,易于掌握,而且护理效果较好,建议推广。
作者:赵映霞;刘永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本院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改进。分析造成发药差错的各种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评价有形成果(发药差错率)和无形成果(圈能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西药房的发药差错率显著降低,由改善前的6‰下降到改善后的1.9‰,圈员在发掘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降低本院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是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蓝海珍;傅帅;欧阳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新发现显示,烟酸与PCSK9水平降低存在关联。研究人员写道,这种关联可以帮助解释烟酸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原因,可以抵消与其他降脂治疗相关的PCSK9增长。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动脉结扎术和外剥内扎术双术并行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过手术治疗的120例多发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仅行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疗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时间为(3.1±0.9)d,愈合时间为(11.2±1.9)d,大出血3例,占比5%;排便困难5例,占比8.3%;肛缘水肿10例,占比16.6%;肛门狭窄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1 d、3 d和1周的VAS评分分别为(7.5±1.9)分、(3.0±1.8)分、(3.1±2.3)分、(3.5±2.4)分和(3.0±2.5)分。观察组疼痛评分与并发症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多发混合痔的疗效优于单行外剥内扎术的传统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黄善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深部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收的62例深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根据GOS评分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4~72 h拔管,术后30 d良好率为27.42%;术后2~30个月良好率为56.45%。结论:深部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可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特别对血肿量较少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小飞;尹善浪;邵俊卿;林顺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缬沙坦联合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4例符合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选取36例为治疗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12周,对照组18例,仅使用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治疗,定期复查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等,观察两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为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泼尼松、MMF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琳霞;赵琳;李艳红;谢怀平;吴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球囊损伤模型兔颈动脉后再狭窄的预防。方法:建立兔右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实验分单纯球囊损伤组(Inj)、去势后球囊损伤组(Ovx+Inj)、去势球囊损伤后补充雌激素组(Ovx+Inj+E2)、去势球囊损伤后补充大豆异黄酮组(Ovx+Inj+Iso),于28 d行彩超检查,监测损伤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及内膜的光滑程度,后分组等数分别处死动物,分别计算损伤血管腔内膜/中膜面积比值。结果:Inj组与Ovx+Inj组内膜、中膜增厚明显,管腔狭窄明显,Ovx+Inj+E2组和Ovx+Inj+Iso组各时段血管形态学分析显示内膜增生程度低于Inj组与Ovx+Inj组(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明显抑制损伤血管内膜增生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其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牟德堂;邱仁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术后患者对伤口换药的认知程度与需求情况,为临床护士对术后患者进行伤口换药相关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指征,并采用本院自拟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患者对伤口换药的认知情况、需求情况、目前医护所给予的手术伤口换药情况、患者对其的满意度情况等五个方面,了解患者术后对伤口换药的认知及其需求。结果:67.2%的患者对伤口换药目的意义仍是不大了解,94.4%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认识不全面;患者希望医生“每天一次”给予查看伤口情况及更换敷料分别占67.8%与71.1%,目前临床以“每天一次”的频率查看伤口情况占57.8%,更换敷料占43.3%,实际频率为“两天或更久一次”者占到27.8%与45.7%。术后患者对伤口换药的满意度为71.4%。结论:大部分患者对术后伤口换药的认知水平低,而患者对医生给予伤口换药的期望值高于目前临床实际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子兴;郑剑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体耳软骨治疗鼻尖低平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行鼻整形术的鼻尖低平患者中34例作为观察组应用自体耳软骨,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鼻中隔软骨,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对鼻尖形态表示满意。结论:应用自体耳软骨和自体鼻中隔软骨治疗鼻尖低平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取耳廓软骨更为方便、简单,手术用时更短。
作者:孙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干预前2013年1-6月和药师参与干预后2014年1-6月Ⅰ类手术病历,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给药时机、疗程、给药剂量等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惠霞;毛国富;丰奕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巨大溃疡的内镜及病理与临床特点,为正确诊治积累经验。方法:对2007年1月-2013年12月间经胃镜检查发现的108例胃巨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08例胃巨大溃疡中良性溃疡44例,占40.74%(44/108),恶性溃疡64例,占59.26%(64/108)。良性溃疡直径在3.0~3.5 cm之间者占86.36%(38/44),大于3.5 cm者13.64%(6/44);恶性溃疡直径在3.0~3.5 cm之间者占31.25%(20/64),大于3.5 cm者68.75%(44/64)。Hp感染良性为59.09%,恶性为84.38%。发病年龄40岁以上多见。结论:胃巨大溃疡多为恶性,Hp感染率高,对有消化道症状及年龄在40岁以上,有饮酒史、肿瘤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应注意做胃镜检查,以提高早期检出率。
作者:周荣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与分析微生态制剂治疗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本次68例新生儿黄疸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4、7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统计两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7天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第1天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7天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1.0±0.5)d、(3.8±1.7)d,与对照组(2.6±0.6)d、(5.3±2.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其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胆红素,且起效快,加速患者黄疸消退,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金志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患者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2周期PCOS不孕因素IVF-ET病历资料作为A组,同期102周期输卵管因素IVF-ET病例作对照作为B组。结果:PCOS组与输卵管因素组比较分析: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Gn天数、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OHSS风险取消移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较输卵管因素组更年轻,不孕时间短、体重指数高,Gn时间长,获卵数多,相应可移植胚胎多,OHSS风险明显升高。而两组Gn用量、内膜厚度、2PN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伴不孕患者采用IVF-ET助孕可获得与输卵管因素IVF-ET助孕相似的疗效,但要注意OHSS的风险预防。
作者:吴成平;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0例患有结石性脓肾的患者。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进行治疗,其中22例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手术,23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肾切除术。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1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不仅取石率高,且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很小,既有效又安全,因此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推广。
作者:陈智慧;金尚丽;周建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桥式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后壁脱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3月因子宫脱垂行阴道前后壁桥式修补术34例;及2006年1月-2009年3月因子宫脱垂行传统的阴道前后壁修补术29例,比较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结果:阴道前后壁桥式修补术的手术时间为(1.20±0.64)h,术中出血量为(10.5±3.96)mL,术后复发率为0,与传统术式手术时间(1.70±0.74)h,术中出血量(36.90±2.46)mL,术后复发率10.3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术式比较,桥式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后壁脱垂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复发率低,未出现尿道、膀胱损伤,未发现直肠损伤及阴道壁血肿等等,近期疗效较满意。
作者:郭海荣;刘素素;刘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es behavioral nerve assessment,NBNA)及早期干预应用于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新生儿468例。选取无脑损伤的212例新生儿为正常组,选疑似脑损伤采取早期干预的154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另选疑似脑损伤未采取早期干预的10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及后遗症情况。结果:干预前,正常组NBNA评分为(37.85±1.32)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4.13±1.58)分及对照组的(32.81±1.7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BNA评分为(39.41±1.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52±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BNA可明确了解新生儿行为能力,可及时发现易漏诊的轻微脑损伤及脑细胞发育异常,早期干预可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代偿性的恢复,降低残障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景林;杨学群;李少光;张益忠;张宏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