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杉醇脂质纳米粒子对KB、SKOV3细胞作用的对比分析

王宗站;杨金霞;周宓;邢晓波

关键词:紫杉醇纳米粒子, 紫杉醇, Ca2+, 多核细胞
摘要:目的:比较紫杉醇脂质纳米粒子(TAX-NLC)对KB、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AX-NLC作用于KB、SKOV3细胞对Ca2+的影响;MTT法测定TAX-NLC作用于KB、SKOV3细胞抑制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AX-NLC作用于KB、SKOV3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TAX-NLC作用后KB细胞Ca2+浓度高于SKOV3细胞;TAX-NLC作用后KB细胞的抑制率高于SKOV3细胞;TAX-NLC作用KB细胞产生多核细胞高于SKOV3。结论:TAX-NLC对KB细胞更敏感,Ca2+浓度、抑制率、多核细胞比例密切相关联。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自然流产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妊娠后发生自然流产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行IVF-ET后临床妊娠的患者485例,分为早期流产(A组)、晚期流产(B组)及持续妊娠及分娩(C组),三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内膜厚度、胚胎质量、受精方式及既往有无流产病史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A、B组患者的年龄、移植胚胎数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的获卵数、移植日内膜厚度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既往自然流产史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多胎妊娠率明显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受精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女性、有既往流产史的患者在IVF-ET助孕妊娠后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较高,而多胎妊娠是发生晚期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丹;谭丽;赵冬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内、外双侧切口联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急诊治疗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外双侧切口联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急诊治疗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急诊手术治疗的41例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急诊给予内、外双侧切口显露进行骨折复位,联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进行随访,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前及术后功能。结果:41例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2±0.6)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平均随访时间(37.8±8.3)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疗效评价中11例为优,17例为良,11例为可,另2例为差,优良率达68.3%。18例(43.9%)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7例(17.1%)发生不同程度距骨缺血性坏死。结论:采用内、外双侧切口显露进行骨折复位,联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急诊治疗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的疗效较满意,应依据距骨体移位的特征进行解剖复位,术中需注意保护残存的血运,术后需遵循早运动晚负重的原则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作者:湛世本;麦鸿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对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探究,旨在促进患者术后的尽快康复。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400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对护理预后效果加以详细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血糖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老年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成功接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关键。

    作者:冯晓霞;李艳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恩平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早期宫颈癌防治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筛查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高危型HPV感染的人群并进行有效的防治、随访。方法:收集门诊接诊的患者3953例,行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其中892例同时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CINⅠ以上的同时行阴道镜多点活检,根据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宫颈病变及病变程度,针对不同的病变程度进行治疗、随访。结果:宫颈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同时合并高危型HPV感染26例,感染率达100%,CINⅠ98例,其中96例合并高危型HPV感染;ASCUS126例,其中合并高危HPV感染87例,单纯高危型HPV感染10例。术后6个月回访HPV感染4例,ASCUS1例,CINⅠ1例;术后12个月回访,CIN已消退,未见异常,HPV全部转阴。结论:定期的TCT配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治疗起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吴小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与64层螺旋CT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与64层螺旋CT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VST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急性高于亚急性及慢性,意识障碍、认知功能异常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大脑皮层刺激征、运动功能异常和眼部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示静脉血管、静脉窦变窄或阻塞,血栓形成处血流信号降低甚至消失,呈三角征高或低信号,其中静脉源性脑梗死呈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而静脉源性出血呈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64层螺旋CT显示:静脉窦区示条带样、类圆形、三角形高或低密度影,其中静脉源性脑梗死呈低密度影,而静脉源性脑出血呈高密度影。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好发于女性,以意识、认知功能异常及急性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MRV或CT检查结果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龙华;杜朝晖;李敏;易宜杰;谢琳瑛;杨井岗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MMP-9、TIMP-1的表达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病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病变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肺组织60例(A组),肺结核非糖尿病患者肺组织47例(B组)及正常肺组织45例(C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中MMP-9、TIMP-1表达水平,并收集患者肺结核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的MMP-9、TIMP-1、MMP-9/TIMP-1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MMP-9、TIMP-1及MMP-9/TIMP-1较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肺结核患者MMP-9、MMP-9/TIMP-1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TIMP-1表达低于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抗酸杆菌阴性,X片显示增殖性病变、纤维包囊紧密的干酪硬结灶及纤维钙化灶)。结论:MMP-9、TIMP-1及其比值与肺结核患者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MMP-9/TIMP-1表达失衡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健儿;吴文斌;郭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内镜下经鼻颅颈交界腹侧区手术的应用解剖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颅颈交界腹侧区手术的解剖学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8具颅底与颈椎标本,对经鼻入路有关解剖学数据进行测量,选出8具尸头,以红色与蓝色乳胶进行灌注,通过内镜下观察,以0°和30°经鼻入路对颅颈交界腹侧区的腹侧镇里行分析。结果:经测量,枕髁间距为(16.13±1.85)mm,而寰椎前弓长度为(15.85±1.17)mm,测量齿突高为(14.97±2.18)mm,而齿突的大横径可达到(10.35±0.79)mm。研究发现,在内镜下观察,经鼻入路可以顺利地将寰椎前弓和齿状突、枕大孔前缘进行模拟切除,将颅颈交界区腹侧的硬膜下结构显露出来,具有极佳的手术视野。发现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有明显标志,下鼻甲和后鼻孔、颈长肌及寰椎前弓、齿状突尖等。结论:内镜下观察由鼻入路能将颅颈交界腹侧区硬膜下结构充分地暴露出来,是较好的手术入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璐;卢永田;林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阳江市健康人群麻疹疫苗免疫和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阳江市健康人群麻疹疫苗免疫状况和IgG抗体水平,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辖区内共抽取20个乡镇,每个乡镇调查≥48个健康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疫苗免疫率为87.11%,抗体阳性率为80.28%,抗体保护率为39.7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70.72。在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GMT中,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地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阳性率和保护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免疫史的人群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护率和GM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免疫史与接种3剂次以上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类人群的保护率和GMT各自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阳江市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未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应加强复种,倡导接种含麻疹成分联合疫苗。

    作者:范子凡;利定良;吴其婷;冯荣添;戴伯宏;敖艳云;林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利百素预防化疗静脉炎的研究

    目的:观察利百素涂抹外周血管对预防化疗静脉炎及静脉色素沉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外周静脉化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从静脉化疗第1天开始予穿刺局部沿静脉走向涂抹利百素,对照组静脉化疗出现静脉炎后再予涂抹利百素,观察比较患者穿刺局部及静脉走向的外观及受损情况,对两组患者用药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第1及第4疗程结束后,静脉炎及色素沉着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数患者认为使用利百素可减轻其用化疗药期间的不适,患者对其接受程度较高。结论:化疗前预防性应用利百素优于静脉炎发生后用药,预防性用药对保护血管有明显的效果,利百素具有费用低、效果好、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

    作者:潘春玲;袁云;郑友贞;王冰芯;林昆;邱卫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动脉留置针在大鼠体脑组织灌注中的应用

    目的:拟寻求一种更好的大鼠体脑组织灌注方法以提高灌注固定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经10%水合氯醛进行麻醉,暴露心脏和主动脉弓,以小动脉夹夹闭胸主动脉,用动脉留置针在大鼠心尖波动明显处进针,进入约0.5 cm时,边退出针芯,边将套管自左侧心室推送至升主动脉直至套管针尾部,并关闭套管针尾端的开关,防止血液外溢,连接输液管,剪破右心耳,依次从心脏灌注0.9%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和4%多聚甲醛固定脑组织。结果:脑组织灌注所需的灌注液减少,灌注插管时间及总灌注时间均缩短,且灌注后脑组织更硬、色泽更白。结论:采用此种灌注方法后,其灌注固定效果明显提高,且操作过程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韦晓勇;陆波;闵红星;王毅;李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儿童不同体质类型和BMI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不同体质类型和B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社区儿童52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参照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学》中关于体质分类,计算BMI指数,分析儿童不同体质类型和BMI的相关性。结果:6~11岁年龄段儿童的中医体质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儿童体质主要是以平和质为主252例(56.7%),轻度营养不良儿童中气郁质和阳虚质较高分别为2例(28.6%),超重儿童中主要是气郁质2例(28.6%)、特禀质5例(26.3%)、气虚质6例(25%),肥胖儿童中主要是血瘀质1例(50%)比例较高。BMI和气虚质、特禀质和阳虚质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儿童不同体质类型和BMI的相关性情况,为更好地进行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能进一步规范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作者:冼慧明;罗炜丹;李智鸿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5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结论: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云亭;曹吉烈;张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4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开腹组采用开腹常规手术治疗,腹腔镜+胆道镜组采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微创治疗,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2年的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胆道镜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开腹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开腹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微创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迅速,有利于减少围术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亮;郭庆峰;姜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吸入型胰岛素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控制不佳患者的HbA1c

    近期发表在《Diabetes Care》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治疗方案中加用Afrezza吸入型胰岛素后,HbA1c显著下降。(Diabetes Care 2015 Aug 7)这是在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开展的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国际性3期研究,结果发现,相比接受吸入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对于使用Afrezza(人胰岛素[rDNA 起源]吸入粉剂,MannKind 公司)的患者,可观察到餐后血糖的下降和极小体重的增加。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妊娠孕妇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与分娩方式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孕妇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月至本院产科住院待产的12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64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对所有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比较两组产妇临产期压力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及分娩方式。结果:干预组压力评分平均(2.1±1.3)分,对照组压力评分平均(3.6±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自然分娩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为(565.4±12.9)min,对照组总产程时间为(752.2±22.8)min,干预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孕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临产期的不良心理状态,减轻产妇心理压力,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缩短产程时间,从而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盛琼;金忠玉;廖小兵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发病4.5 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8例,根据有无伴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00例)和非糖尿病组(98例),两组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采用rt-PA 0.9 mg/kg(大剂量为90 mg),先1 min静脉注射10%剂量,剩余的90%剂量溶于100 mL生理盐水1 h内静脉滴注。记录两组溶栓前、溶栓后24 h、7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21 d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和7 d,非糖尿病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21 d,非糖尿病组恢复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糖尿病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因素,糖尿病并不增加rt-PA溶栓后继发性出血的可能性。

    作者:张凤菊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替比夫定与特异性免疫疗法联用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特异性免疫疗法联用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6例,对照组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试验组予以替比夫定联合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以及HBeAg血清学转阴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试验组的ALT复常率与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试验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与特异性免疫疗法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比单用替比夫定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深圳市宝安区2014年麻疹流行情况及预防控制策略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并探析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本区2014年麻疹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4年麻疹发病446例,年均发病率16.50/10万,发病趋势呈上升趋势;8月龄以下和15周岁以上人群占54.3%,不足免疫月龄发病较多(28.5%);与2012、2013年同期比较,石岩街道办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加大疫苗接种工作力度并加强查漏补种工作,以及开展成人接种、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等措施在预防控制麻疹疫情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卓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中医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疗效评定探析

    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长期西药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尤其老年患者的躯体、心理及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对中医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评定进行探究。

    作者:杨瑞春;文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应用MIPO技术经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应用微创钢板接骨(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钢板经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应用MIPO技术PHILOS钢板经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的3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7~82岁,平均62.2岁;伤后手术时间2~17 d,平均4.7 d;Neer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7例。自肩峰前0.5 cm处向下切开皮肤,长约6 cm,沿肌纤维方向劈开三角肌,显露骨折,直视下间接复位骨折,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在肌层深面向远端插入PHILOS钢板,近端软组织手术窗用5~6枚锁定螺钉固定肱骨头,下方软组织手术窗植入3~4枚螺钉固定肱骨干。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60~155 mL,平均95 mL;切口均一期愈合。38例得到平均9.3个月(6~18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2周(11~29周)。术后一年内,肩关节Neer评分优(>90分)19例,良(80~89分)15例,可(71~79分)3例,差(≤70分)1例,优良率为89.5%。结论:应用MIPO技术PHILOS钢板经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手术过程中必须对腋神经加以保护。该术式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但与常规的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相比,如要明确哪种入路更为优良,则需要进一步增加患者数量来进行比较研究。

    作者:陈孝均;肖继冲;邹永根;张箭;杨杰翔;陶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