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外科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郑敏;黄晓丹;谭尚展

关键词:外科手术, 肠道清洁,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肥皂水,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外科手术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道清洁上的效果以及伴随症状。方法: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集需要做术前肠道准备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后按照肠道清洁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1000 m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照组采用肥皂水清洁灌肠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的排便情况、肠道清洁度、有无不良反应以及心理变化。结果:两组均都有良好的肠道清理效果,虽然观察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但是均能达到理想效果。观察组肠道准备中伴随的不良症状少于对照组,排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张恐惧心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之下,在肠道清洁、排便情况上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优于传统的肥皂水清洁灌肠法,而且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少,是优秀的肠道清洁用药,值得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椎体病变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均予以≥6个月随访,观察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及随访6个月时椎体前缘/中部高度、疼痛VAS评分及Cobb角情况,同时记录随访复发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疼痛VAS评分及Cobb角情况相较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与随访6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趋于稳定,同时术后随访期间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70%。结论:椎体病变患者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明显,术后疼痛显著缓解,并且椎体高度与Cobb角恢复正常或趋于正常,随访复发率低,值得借鉴。

    作者:王述华;邓经德;刘勇;刘立斌;张淦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含HSV-TK基因及IL-18基因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分别构建含TK及IL-18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CMV-TK及AdCMV-IL-18;将上述重组腺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提取DNA,进行PCR鉴定;将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扩增病毒,用OD260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经PCR鉴定,鉴定正确的腺病毒命名为AdCMV-TK及AdCMV-IL-18,测定病毒滴度AdCMV-TK=1.28×109 PFU/mL;AdCMV-IL-18=1.28×109 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含HSV-TK基因及IL-18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验数据。

    作者:徐春华;刘越;肖利民;邓圣泽;李东海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西药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药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防治对策。方法:对本院近三年间发生的122件中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22件中西医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现象中,轻度不良反应62件,中度不良反应35件,重度不良反应25件;其中,中药注射液配伍西药注射液所致的重度不良反应所占比率高。本组122件不良反应事件中39例患者年龄小于12岁;25例患者年龄为13~55岁;58例患者年龄大于55岁。幼儿及老年人为中西医药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结论:中西医药联合使用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极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中西医药联合使用情况监管的重视,高度警惕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对象及使用方式,尽可能减少药物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现象发生。

    作者:周德胜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别嘌醇预处理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别嘌醇预处理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拟择期行PCI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别嘌醇口服,术前300 mg/d,至少连续服用3 d,术后100 mg/d维持。于PCI术后8~24 h检测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结果:PCI术后18~24 h,观察组cTnT、CK-MB、CRP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分别为11.54%、15.38%和15.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21.74%、36.96%和28.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CI术前给予别嘌醇处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对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从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30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对照组,30例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手术前后血BNP变化,分析BNP在危重症先心病患儿术后心功能评定中的意义。结果:试验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血BNP水平为(19.0±9.9)ng/L,术后5 min为(23±14)ng/L,术后24 h为(32±11)ng/L,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通过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BNP变化,可以得出血清BNP水平与相应心功能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一种准确、快速了解心功能水平的方法,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作者:王小威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在杀鼠剂中毒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杀鼠剂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杀鼠剂中毒患者88例进行研究,按住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88例全部治愈,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莲香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就诊的6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进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了解梗阻的原因及部位。结果:胆结石合并胆管结石39例,胆管癌8例,胰腺癌6例,壶腹癌3例,慢性胰腺炎3例,胆管内栓子2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压迫胆管3例。结论:超声检查不仅可以了解梗阻性黄疸的原因,还可以了解梗阻的部位,简便、易行、准确率较高,但受患者肠胀气,会影响扫查效果。

    作者:李伟;韩海燕;杨丽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大肠癌中STAT3、Twist的表达及与EMT关系的研究

    目的:分析与探讨大肠癌中STAT3、Twist的表达及与EMT(上皮细胞间质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结直肠癌、癌旁组织标本各8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AT3、Twist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Twist与STAT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大肠癌中EMT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STAT3、Twist的表达和EMT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中SATA3与Twist表达和肿瘤生物学特征存在相关性,临床检测STAT3、Twist及EMT有助于预测肿瘤侵袭转移与判断预后。

    作者:钟宝元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姬松茸多糖促进OVA抗原免疫反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姬松茸多糖(ABP-AW1)促进OVA抗原诱导Th1/Th2免疫反应的研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PBS免疫组、OVA免疫组、DT免疫1、2、3组和Alum免疫组。第1次免疫后,间隔2周再免疫第2次。采集二免2周后小鼠血液,间接ELISA法测定IgG及其亚类抗体水平,取重要脏器HE染色观察ABP-AW1佐剂对主要脏器继发的损伤反应。结果:OVA免疫组血清中抗OVA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与PBS免疫组、DT免疫组2、Alum免疫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VA免疫组血清中抗OVA特异性抗体IgG2b的产生与PBS免疫组、DT免疫组2、DT免疫组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VA免疫组血清中抗OVA特异性抗体IgG1的产生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主要脏器的损伤反应,无继发性的免疫损伤。结论:ABP-AW1佐剂可同时促进OVA免疫小鼠Th1和Th2型免疫反应,调节抗原刺激小鼠Th1/Th2失衡的作用,具有不同于铝佐剂的Th1优势反应。

    作者:崔立然;李洪军;王宏艳;刘颖;徐浩;胡灵佳;许惠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影响居家治疗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居家治疗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从而探讨有效的治疗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221例,对所有患者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在家中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并根据依从情况将其分为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性别(β=1.448,P<0.05)、年龄(β=1.221,P<0.05)、学历(β=0.979, P<0.05)、家庭月收入(β=1.207,P<0.05)以及居住情况(β=1.204,P<0.05)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论: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以及居住情况对肺结核居家治疗依从性有所影响,要对其进行相关教育,给予重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明;蒋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讨论应用引导式教育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引导式教育,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显效率为56.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显效率为7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脑瘫患者来说,应用引导式教育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夏剑萍;汪立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泮托拉唑对胃食管反流伴声嘶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伴声嘶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由反流疾病问卷(RDQ)和胃镜确诊的GERD伴声嘶的患者,行电子喉镜检查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反流检查计分量表(RFS)、嗓音症状量表(VoiSS)评估,将其中RSI评分>13分且RFS评分>7分者诊断为喉咽反流(LPR)。所有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2次/d,疗程6个月,并于治疗第3、6个月复诊时评价RDQ、RSI和VoiSS。结果:比较完成随访的患者,治疗结束时RDQ、RSI和VoiSS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其中RDQ第6个月与第3个月相比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I与VoiSS在第3、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RSI与VoiSS具有较强相关性(r=0.526,P=0.003),但RDQ与RSI、VoiSS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泮托拉唑对GERD伴声嘶患者疗效确切,但确定合适的疗程需要更多的研究。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研究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寻找为有效的肺癌诊断方式。方法:选取自2012年5月-2013年12月入住本院的200例肺癌患者进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癌原199(CA19-9)、糖类癌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等5个项目的敏感度、准确性和特异度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糖类抗癌原199(CA19-9)和糖类抗癌抗原125(CA125)均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将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结果: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在单个项目的检测中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高为(64%和75.6%),然而特异度却是糖类抗癌原199(CA19-9)以(98.8%)排在首位。与单个项目的检测数据相对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性都有着明显的提高,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83.6%和82.9%)排在第一,特异度则以糖类癌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癌原199(CA19-9)(97.6%)高。结论:通过结果显示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性都有着明显的提高,极大的提高的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

    作者:万程彬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烧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总结在烧伤治疗中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的价值。方法:将100例Ⅱ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于每位患者中选取深度相同的两处创面,并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rh-aFGF治疗,以接受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接受rh-aFGF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7 d创面愈合率及1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7 d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及78.00%,而对照组7 d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及52.00%,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aFGF可显著的提高Ⅱ度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缩短临床治疗时间。

    作者:陈刚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依达拉奉对小鼠脑损伤后脑功能的保护机理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小鼠脑损伤后脑功能的保护机理。方法:取健康小鼠40只,制作脑损伤模型,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测定并比较两组SOD、MA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建模后身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SOD、MAD和S-100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对于保护小鼠脑功能、避免大脑血塞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占良;王合金;何建凡;阳书坤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冠心病PCI术后胸痛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辨证组和常规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用药、健康宣教等基础护理,辨证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和遵医的改善情况,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定的焦虑状况。结果:辨证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辨证组治疗后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辨证组治疗后SAS评分、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可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胸痛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遵医情况和焦虑状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曹媛;徐泽兰;潘展霞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为老年的血液透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生理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研究。结果: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3年存活率低于非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肌酐明显低于非老年组,CRP反应高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提前对患者进行身心护理与疾病宣传,提前做好血管通路准备,个性化制定透析方案。

    作者:曹玲英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乳腺超声与钼靶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与钼靶摄影或两者联合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75例,采用超声和钼靶摄影或两者联合对乳腺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表示不同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联合钼靶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2.31%、91.94%和92.00%,高于单一超声或钼靶摄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比钼靶摄影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钼靶X线摄影的检测准确性高,AUC大值分别为0.75、0.77、0.79。年龄、家族史、体重指数(BMI)、未生育、未哺乳、高脂饮食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超声与钼靶摄影均能较好的诊断乳腺癌,两者结合检出率更高。乳腺癌的发生与年龄、肿瘤家族史、BMI、未生育、未哺乳、高脂饮食有关。

    作者:王华;孙雪;王燕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及其空肠营养管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及其空肠营养管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外科住院部胃癌手术患者1604例,其中术后胃瘫62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将术后胃瘫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年龄、术前幽门梗阻、心理因素、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术中出血量和进食不当等不同对胃癌术后胃瘫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术后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是胃癌术后胃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IgA、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胃瘫受术后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等多因素影响,其中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术后胃瘫患者营养和免疫功能状况。

    作者:刘贵长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血清HMGB1与炎症细胞因子在AECOP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炎症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作为AECOPD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44例作为SCOPD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水平,同时检测肺功能指标(FEV1Pred,FEV1/FVC),组间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HMGB1、IL-17、IL-23、TNF-α、IFN-γ、MIP-1α均明显高于SCOPD组和对照组,SCOPD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ECOPD组FEV1Pred,FEV1/FVC值低,其次为SCOPD组,高为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HMGB1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与炎症细胞因子在AECOPD患者中的显著性增高,其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AECOPD肺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大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