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恩
静脉输液的合理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制定输液计划,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通过对186 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与观察,从病史、临床症状、输液过程和输液计划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系统回顾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制定护理计划,使患者的依从性有较大的提高,输液差错率得到有效降低.由此说明,有效的护理评估是实现输液计划和提高护理治疗的保证.
作者:李素巧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皮肤组织扩张术;对照组采用复合皮移植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扩张器扩张有效率达97.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能在烧伤患者中取得满意的结果,患者皮肤的色泽、均匀度以及质地均能达到要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凯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自拟汤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 年2 月-2010 年2 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继续应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药物,应用剂量和方法维持不变.对照组患者给予颈复康冲剂温开水送服.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汤药( 主要包括葛根,大黄、麻黄、芍药、生姜、炙甘草、桂枝) 煎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汤药能够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熊翊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72 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急性脑梗死入院早期运用循证护理对肢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入院3 周后进行肢体功能缺失评定.结果:按简化Fugl-Meyer 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Barthel 记数的记分法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早期进行康复是恢复患肢功能的关键,能减少运动的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回归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戚青花;任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将8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中药加西药治疗,对照组仅西药治疗,15 d 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组.
作者:李树欣;李佩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行吸痰、灌洗及局部用药在重症肺部感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40 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经纤维支气管镜行吸痰、灌洗及局部用药,同时取深部痰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全身抗感染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日和发热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住院及发热时间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有肯定的临床价值,且安全、创伤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赵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 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3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 组)、37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 组) 及20 例确诊非冠心病患者( 正常组) 的外周血清IL-18 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结果:ACS 组血清IL-18 水平显著高于SAP 组和正常组(P<0.01) ;双支、三支病变组的IL-18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IL-18 水平可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并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陈德容;何皓;蒋军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丁基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9 月-2011 年9 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共8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甘露醇控制颅内压、低分子右旋糖酐、抗氧化剂依达拉奉,同时给予脑细胞保护剂及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等.观察组同时口服丁基苯酞200 mg,4 次/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 口服,1 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 d.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经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0.4% ;对照组为7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丁基苯酞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其疗效显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显著改善,值得借鉴.
作者:姚春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对新农合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鼻内窥镜手术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1 年2-12月在笔者所在科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患者150 例随机分为两组:A 组依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并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合理用药健康教育进行指导;B 组按传统付费进行治疗.出院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医疗费用金额等护理质量指标.结果:B 组患者的日常保健知识以及接受医务人员健康指导程度、患者对疾病和鼻内窥镜手术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患者自付现金金额、患者期望满足的程度、依从性明显低于A 组.结论:按病种付费临床护理路径的合理用药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罗明华;薛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微创稳定系统(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 治疗复杂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 08 年1 月-2011 年6 月,采用LISS 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股骨干骨折37 例,AO 分型:B 型11 例,C 型26 例;其中开放性骨折6 例,合并骨盆骨折1 例,合并腰椎骨折2 例,合并同侧尺骨骨折1 例,合并同侧胫腓骨骨折2 例,合并颅脑损伤1 例.术后根据膝关节功能Kolment 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37 例,时间8~16 个月,平均6 个月复查X 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折均愈合,无钢板断裂和螺钉松动.优21 膝,良12 膝,可3 膝,差1 例,优良率为89.2%.结论:应用LISS 钢板内固定技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感染少等优点.而且骨折固定可靠,无需外固定、骨折愈合快,可早期活动,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复杂性股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劲松;谢加兵;丁国正;杨民;周茂生;徐祝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照顾者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的影响,分析其对糖尿病的积极意义.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2 月-2011 年2 月收治的250 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笔者所在医院常规的健康教育,试验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对患者的照顾者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过照顾者同步实施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居家护理能力提高,其血糖控制更好,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采用照顾者同步实施的健康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其居家护理能力,使血糖控制更好.
作者:刘素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LEEP) 与冷刀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年1 月-2010 年12 月本院妇科经阴道镜多点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III(CIN Ⅲ ) 患者99 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IN Ⅲ的疗效.结果:LEEP 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冷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病灶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病变复发率冷刀组低于LEE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冷刀锥切较LEEP 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治疗CIN Ⅲ,LEEP 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及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但冷刀锥切在减少复发方面优于LEEP.
作者:陶士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县级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压力状况的调查,探讨急诊医生工作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凉山彝族地区县级医院64 名急诊科医生和55 名普通医生,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县级医院急诊科与普通医生在专业信心和医疗自我满意度方面,工作量和工作环境方面,人际关系、情感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山彝族地区县级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压力大,建议全社会和卫生主管部门重视急诊科医生,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急诊工作环境,维护急诊科医生的健康.
作者:范从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配合腹部按摩子宫底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 年1 月-2010 年12 月在本院头位足月顺娩的产妇9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两组产妇均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米索前列醇0.2 mg 舌下含服和缩宫素10 IU臀部肌肉注射,同时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持续性腹部按摩子宫底部,比较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 出血量及产后24 h 出血量.结果: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 出血量及产后24 h 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配合腹部按摩子宫底部对缩短第三产程、减少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贺贵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高龄剖宫产初产妇腹部切口,前瞻针对性护理的价值.方法:将确定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106 名高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给予传统护理,干预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预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前瞻护理.比较两组剖宫产后疼痛感、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手术满意度等,评估前瞻性护理的价值.结果:剖宫产后,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28.57%) 高于干预组(10.00%) ;干预组疼痛感知级别较对照组低且伤口愈合情况好;干预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剖宫产初产妇腹部切口前瞻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高龄产妇正确认识剖宫产,减轻产后疼痛感,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且利于切口愈合,产妇手术满意度提高.
作者:喻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和比较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 年1-12 月本院足月单胎顺娩153 例,分为两组:米索前列醇组83 例,缩宫素组70 例,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缩宫素组比较,米索前列醇组的第三产程时间缩短,产后2 h 出血量减少.结论:米索前列醇于第三产程早期口服给药,能使第三产程时间缩短,产后2 h 内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且米索前列醇给药方便、简单,使用安全,价格能承受,是预防产后出血的理想药物,更适用于广大的农村基层医疗单位.
作者:孟俊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患者术后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2月-2011 年6 月收治的80 例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术后制订整体护理方案,严密观察病情和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80 例患者中,临床治愈73 例,5 例因费用等原因中途自动出院,2 例因再出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既为患者节约了经济,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万宏伟;李秀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地塞米松混合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 年6 月-2011 年12 月58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 例,对照组25 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2.5 mg/ 次和地塞米松5 mg/ 次,喘息症状缓解后停药.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7.88%,好转率12.1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28%,好转率52%,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地塞米松混合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秀芳;陆翠群;曾玉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率约占儿童总发病率的30%~50%[1].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肺部可闻湿啰音等.该病起病急,发展迅速,严重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如治疗不及时,威胁患儿生命健康.选择2011 年1-7 月笔者所在医院72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刚;唐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本地区AECOPD 患者病原菌的菌群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0 年1 月-2011 年9 月因AECOPD 在本科住院的167 例患者从血液、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本地区AECOPD 感染的病原菌情况.结果:从167例患者中的637 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32 株,阳性率为36.42%,痰液阳性率(43.51%) 明显高于血液标本阳性率(10.29%),前5 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117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7 株)、铜绿假单胞菌(36 株)、白色念珠菌(11 株)、甲型副伤寒(8),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菌群结果较相似.结论:基层医院要注重痰标本细菌培养,以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结果为指导,开展当地细菌菌群动态分布的研究,对AECOPD 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江为民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