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西霞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婴幼儿发病常见.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发热和为主要特征.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笔者所在科自2004年4月至10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28例,采取了严格的控制院内感染措施,无1例院内感染.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乔玉香;余桂英;谭分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1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1.1 防护意识薄弱针刺伤后易发生感染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1],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目前,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依然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较弱.
作者:贾继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麻醉效果、副作用及两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检测各组麻醉显效时间、阻滞平面、血压的变化,术后随访头痛、腰背痛等副作用.结果 CSEA组麻醉显效时间短、范围广、运动阻滞满意、局麻药用量小,与EA组有显著差异(P<0.01),血压下降低值出现时间CSEA组明显早于EA组(P<0.01).术后头痛、腰背痛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全切术应用CSEA效果优于EA.
作者:边文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规律性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每日上机2次,每次2 h.比较上机前、上机2 h、24 h后动脉血气中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吸频率(RR)、心率(HR)、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BiPAP治疗24 h后HR,RR,PaO2,PaCO2,pH值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星改善,有效率为81.2%(26/32).结论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周乐清;陈吉文;罗承志;陈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随证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中医治病机理.方法 通过对36例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味治疗.结果 36例慢性胃炎病例中,近期临床治愈13例,占36.11%;显效21例,占58.33%;无效2例,占5.56%;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具有较好的止痛、解痉、制酸、消炎作用,治疗慢性胃炎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益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可以缩短疗程,降低死亡率.
作者:贾翠菊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MD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MDA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 MDA临床症状以宫颈水样溢液为主,伴/不伴接触性出血,体征多数为宫颈肥大和/或宫颈糜烂.手术前活检难于确诊,术后根据腺体浸润宫颈深度和免疫标记CEA、CA125、ER、PR、Ki-67等确诊.结论 宫颈MDA的早期确诊率极低,应警惕宫颈水样溢液和/或宫颈肥大者,应争取宫颈深部(>7 mm)活检,必要时施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大多数病例需要术后确诊.
作者:周睿 刊期: 2009年第20期
1 病例介绍病例1,女,61岁,体重75 kg,因呼吸困难36 h入院.入院时躁动,端坐呼吸,呼吸急促,双肺哮鸣音,口唇发绀.RR:36次/min,HR:136次/min,BP:145/90 mm Hg,SpO2 88%~92%,诊断为重症哮喘.给予吸氧、平喘、解痉、抗感染及激素治疗24 h无效,病情加重.端坐呼吸,RR:40次/min,HR:142次/min,BP:135/86 mm Hg,SpO2 82%~89%.
作者:孙苓;韩永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罗格列酮,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疗程均为16周.治疗前后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及血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1)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血脂三项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治疗后血脂三项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罗格列酮有很好的降糖作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刘朝仁;吴强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urverd reconstruction,CR)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男19例,女16例,对其螺旋CT、CR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螺旋CT横轴位及CR影像均可明确显示异物的位置和大小,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对显示气管支气管交界处异物价值较大.
作者:吴智玲;巴依江;杨复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在社区健康教育中,预防传染病知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其教育的必要性亦越发受到重视,为更好的达到教育和引导的目标,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讲授中应该应用各种方法在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实用性、长期性上下工夫.
作者:陈兴;王丰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对乳房肿块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09例136处乳腺肿块进行了超声引导下旋切术,评价其诊治效果.结果 109例136处乳腺肿块中,96例123处乳腺肿块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13例经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进行活检术.所有操作均成功,皮肤伤口仅3 mm,无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旋切术操作方便易学,对乳腺小纤维腺瘤切除彻底,皮肤疤痕微小;对可疑病灶能及时明确诊断,合理治疗.
作者:桂水清;梁晓燕;欧阳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中保留输卵管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因创面出血经电凝止血无效而行输卵管切除术,余45例保留输卵管成功,其中1例因持续性宫外孕行MTX治疗一疗程.术后1~2个月45例保留输卵管成功者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患侧通畅37例,通而不畅6例,不通2例.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输卵管在适宜条件下是可行的.
作者:杨建碧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更年期心理问题及排解方法研究.方法 更年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不稳、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紧张、担忧、恐惧、敏感多疑、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排解方法:(1)科学认识更年期,加强自我心理调适;(2)积极做好自我保健;(3)保持平衡的心态和有规律的生活;(4)家庭和睦和社会关心.结果 采用相应排解方法后可以轻松渡过更年期.结论 只要能正确认识更年期,懂得更年期的常识,对更年期的到来有思想准备,并遵循本文所述的排解方法,一定能够平安的渡过更年期.
作者:赵则祥;邹开亮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胺碘酮及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对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将51例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25例)、胺碘酮+替米沙坦组(Ⅱ组,26例).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研究的终点为12导心电和24 h Holter证实的持续30 s以上的症状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结果 随访期间,Ⅰ组分别有12例(48%)、Ⅱ组有5例(19.2%)到达终点(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对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作者:葛久欣;朱东放;宋凯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和分析,探讨注射用丹参在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治疗中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2007~2008年临床收集的各种需要短期TPN治疗的住院病例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TPN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丹参静脉滴注,检测病例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7例伴有肝损伤,其中2例伴中度ALT升高;治疗组4例伴有轻度肝损;相对治疗组,对照组ALT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的差异.短期TPN引起的肝损伤以ALT和ALP的升高为主.结论 丹参对TPN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钟小兰;廖小明;彭伯坚;徐志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明确小儿心房分离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例6月龄小儿的术前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的心电图诊断为心房分离.结论 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小儿也可见心房分离现象.
作者:隋萍;邱宝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疗程为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6%)(P< 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文锋;卢志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尿潴留是急诊科较常见的患者之一,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采取综合措施为109例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使膀胱功能恢复,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谢晓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用托吡酯治疗癫痫患者,并用P300来检测其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04~2007年癫痫大发作患者共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在25~40岁,用药前均作EEG、IQ及P300检查,服药半年或一年后再作P300检测.结果 服用托吡酯半年组,P300潜伏期和反应时间较服药前明显缩短,P300波幅无显著性改变.服用托吡酯一年组,P300潜伏期和反应时间较服药前明显缩短,但因样本较少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300波幅无明显改变.结论 服用托吡酯半年或一年后,临床症状得到控制.P300潜伏期反应时间有明显变化,提示托吡酯治疗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正影响.
作者:陈研茹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