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2007年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及其单位统计分析

张敬;李勇

关键词:心血管病, 期刊, 文献计量学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论文较多的心内科专业和非心内科专业的第一作者及其单位的分布.方法 采用万方数字化期刊系统检索结合手工记录汇总的方法,统计分析2003~2007年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论文较多的第一作者及其单位.结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5年共发表文章1809篇,发表论文排在前列的第一作者是胡大一、李为民、韩雅玲等人,发表论文排在前列的第一作者单位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等医院.非心内科专业的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排在前列的单位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结论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社区医院检验科如何高效运行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调要大力扶持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但长期以来城市社区医院检验科由于工作环境差,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低,实验室管理落后,缺乏有效考核和激励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为使社区医院检验科能够高效运行,必须加大投入,改善实验室条件,建立建全并落实各项制度,重视检验科人才培养,强化质量管理,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合作,综合考核,量化管理.推动社区医院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岳伟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单发不典型脑转移瘤58例CT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单发不典型脑转移瘤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17~73岁,平均53.5岁,40岁以上的占92.3%.58例中4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2例为临床证实.结果 58例中幕上48例、幕下10例,幕上与幕下比为4.8∶ 1.不典型脑转移瘤可分为三型:结节型31例(31/58);环型18例(18/58);结环混合型9例(8/58);灶周水肿;单发转移瘤一般较多发者大.结论 单发不典型脑转移瘤CT诊断有一定特点,经仔细分析,大部分可能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王昊;毕俊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彩色多普勒对针刺治疗慢性囊性乳腺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对慢性囊性乳腺病患者针刺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治疗价值.方法 对临床66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基本数据.结果 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具有活血通络、消瘀散结之功效,能减轻甚至消除临床症状.

    作者:李永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脑出血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甲状腺素的差异;同时比较脑出血患者中存活与病死者、存活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TT3、FT3低于对照组,TT4、FT4、TSH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80例中存活68例,病死12例,两组比较TSH无显著性差异,病死组T3、FT3、T4、FT4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存活68例治疗后T3、FT3、T4、FT4均高于治疗前,TSH虽然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出血患者低TT3、FT3发生率高,其降低程度与病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转归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于广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肝源性糖尿病46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胰岛素加保肝类药物治疗肝源性糖尿病(HD)2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降糖类药物加保肝类药物治疗HD 22例,记录治疗前后肝功能、血糖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肝功能的改善、血糖的控制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促进肝糖原合成的作用,是治疗HD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修锋;吴永斌;张恒兵;朱长权;翟雪珍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腰椎截瘫是脊柱损伤是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脊柱骨折脱位造成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括约肌之功能不同程度丧失,部分患者终身残疾,给患者在生活上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因此,对截瘫患者的护理要贯穿在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

    作者:张六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贝复济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 慢性皮肤溃疡治愈率为92.56%.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于武年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191例产后出血原因的探讨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3752例分娩患者中的191例产后出血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 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37.70%,胎盘因素占12.04%,软产道损伤占2.09%.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及引产史.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晓惠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慢性前列腺炎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慢性前列腺炎是好发于年轻男性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达2.2%~9.7%[1].同时其临床表现多样,有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不尽等,还有下腹部疼痛和不适,同时还有性功能障碍如早泄、勃起功能障碍等.

    作者:薛金顺;唐智国;梁朝朝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6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氨茶、酮替芬及普米克气雾剂吸入;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为71.56%,两组综合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拟中药方联合氨茶碱、酮替芬及普米克气雾剂治疗CVA,能缓解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杨国山;王淑琴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及预防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计划生育任务非常艰巨.虽然我国已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并已将其上升为基本国策,但在我国人们对计划生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限制生育上,这是非常片面的.计划生育工作不仅要限制人口增长速度,还要防止缺陷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缺陷儿不仅影响其一生,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能否强大,中华民族能否富强,均由今天优生工作的绩效而定.以下笔者从常见的几种可能来研究探讨.

    作者:杨娟;杨绍田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新生儿留置套管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留置套管针不仅保护了新生儿血管,减轻了患儿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但也因在使用留置套管针过程中引起一些并发症而终止.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从2004年2月至2009年2月,对收治的3771例新生儿采用留置套管针进行常规输液治疗,在确保患儿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对如何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方面,总结了一些相关经验,现归纳如下.

    作者:付群波;肖萍;朱吉翠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6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剖宫产术中出血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30例;胎盘因素24例;子宫切口(撕伤)出血3例;凝血功能异常3例;针对上述病因分别采取含服米索前列醇片、静注缩宫素、子宫肌注催产素、子宫按摩、宫腔填纱、子宫动脉结扎、缝合裂伤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出血,无1例孕产妇死亡,无1例子宫切除.结论 剖宫产术中出血十分常见,以子宫收缩乏力为多,其次是胎盘因素、裂伤、凝血功能障碍,一旦发生大出血,要迅速找出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作者:唐建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ONB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征和诊断.结果 ONB好发于嗅黏膜区,可呈局部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形态学上兼具神经上皮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征,免疫组化表达NSE敏感,Syn、S-100、NF和CgA具支持诊断的价值.结论 ONB发病年龄呈现一个50~60岁的单峰分布,好发于嗅黏膜区,解剖学定位和形态学特征是ONB诊断的基础,当组织学上可疑而免疫组化高度提示神经母细胞分化时则可确立病理诊断.

    作者:王翔;周睿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对神经内科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在人力资源相对不足,超负荷的护理任务下,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结论 合理用人,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玉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及预防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及预防办法.方法 通过分析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选择相应药物对症治疗,并采取控制饮食,减轻体重,保持心理平衡,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参与文化生活,定期体检,学会自我管理等措施,预防或协助治疗高血压病.结果 病情减轻,发病率降低.结论 只要认清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特点,对症下药,再坚持改变日常不良的生活方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症状一定会减轻,发病率也会降低,寿命会延长.

    作者:邹开亮;赵则祥;王克志;王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5%(P<0.05),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作者:白婷迪娜;杨雪荣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血清中抗E抗体合并抗Fyb抗体1例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血液中多种抗原的存在,致使部分患者在反复输血后易产生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多次输血体内产生血型免疫性抗体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福光;张敏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健康饮食教育.方法 对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康复期的饮食进行正确指导.结果 136例AMI患者基本掌握正确饮食,自觉遵守饮食原则,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实施健康饮食指导,使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减少,病死率降低,预后较传统疗法疗效显著.

    作者:陈璇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2008年度定兴县县城中学学生视力低下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中学生视力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近视发病率,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按199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规定的低于5.0为视力低下进行检查.结果 16 106名学生中视力低下率为41.67%,其中初中生为27.70%,高中生63.60%;男生为38.12%,女生为44.79%;初中生轻度5.67%,中度12.71%,重度9.34%;高中生轻度为7.06%,中度为22.79%,重度为33.71%.结论 用预防干预和积极治疗的方法来降低中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势在必行.

    作者:李秀华;陈玉国;朱永贵 刊期: 2009年第2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