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影响因素的研究

王英南;葛晓春;刘畅;刘晓燕;高宇;宋娜

关键词: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同型半胱氨酸,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71例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按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两组血Hcy水平、性别、年龄、患者病程、FPG、TCH、TG、LDL-C、HDL-C、C-肽水平、BUN、CRE、HbA1C、SBP、DBP的情况。结果:⑴肥胖组Hcy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⑵BMI、FPG、HbA1C、TG、HDL-C、收缩压、舒张压与Hcy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代谢性指标与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的Hcy水平关系密切。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性帕金森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颅内影像学表现、临床诊疗方法。方法:通过颅脑CT和(或)MRI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对42例经临床诊断为VP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VP患者均有引起脑血管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头颅影像学均表现有基底核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发且为双侧,多伴脑萎缩及脑白质稀疏;多数患者存在血液粘度增高。结论:VP多由脑血管病变而来,主要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症状相对较轻,以对症治疗脑血管病为治疗原则。

    作者:周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8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非生理性起搏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生理性起搏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术后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LVEF、LVDd、LAD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理性起搏方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缓解患者的病情效果明显。

    作者:刘志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疗器械国际标准体系现状与借鉴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是国际上公认的二大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标准化组织,多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积极采用ISO及IEC的标准,并且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建设也基本与ISO、IEC的相关技术委员会接轨,但从标准体系的角度来讲,国内缺乏对医疗器械国际标准体系深入系统的研究。

    作者:肖忆梅;欧阳昭连;李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复方益母草口服液联合米非司酮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降低出血量及减少阴道出血时间的方法。方法:行药物流产妇女3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9例,治疗组孕囊排出后服用复方益母草口服液和米非司酮,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结果:完全流产率治疗组比对照组高(P<0.05),出血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药物流产后,服用复方益母草口服液和米非司酮能提高完全流产率,降低出血量,减少出血时间。

    作者:曹冬梅;杜国辉;张伟;尹树旺;谢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胃间质瘤59.5%(22/37),十二指肠间质瘤5.4%(2/37),空回肠间质瘤24.3%(9/37),结直肠间质瘤10.8%(4/37);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腹痛、上腹部不适43.2%(16/37),消化道出血24.3%(9/37),其中失血性休克5.4%(2/37),肠梗阻21.6%(8/37),腹部肿块18.9%(7/37);37例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1例姑息切除,其余36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37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2例死亡,3例出现肝脏转移,经再次手术随访期内正常生存。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结合的个性化综合治疗。

    作者:邱凯;张文敏;于海洋;赵炳朕;李庆一;崔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预防性护理在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损伤的应用

    目的: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其唾液腺损伤的改善效果。方法: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对患者开展唾液腺功能评估与口干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口干程度、腮腺摄取率、排泄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良好抑制131I治疗的唾液腺损伤度。

    作者:李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自拟清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清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口服中药复方自拟清肝方,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两组疗程均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彩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血清ALT,AST的水平都发生了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彩超检查提示肝组织学病变程度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疗组的血清TGF-β1降低十分显著,血清SOD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肝方对NAFLD患者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可改善NAFLD的肝脏组织学病变程度。

    作者:汪火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疆福海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的研究#

    目的:调查新疆福海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并提出建议。方法:对福海县2005~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补偿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2.963万人,参合率为99.92%,筹资金额为1558.63万元;门诊统筹补偿88183人次,住院补偿5386人次,特殊病种大额门诊(慢性病)补偿1187人次。结论:完善筹资途径,增加出资比例,可减轻参合农牧民看病就医的个人医疗费用,享受安全、便捷、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

    作者:贺湘焱;杨玉清;刘爱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血管系统对于骨折愈合过程中骨膜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膜中微血管系统的重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骨膜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4例新做骨折固定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进行正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量注射血管生成素促微血管系统再生药物。结果:治疗组的骨骼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的骨骼愈合速度。结论:促进骨膜微血管系统再生直接促进骨膜、骨折愈合的速度。

    作者:程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结石的应用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结石(PCCRC)的应用效果。方法:PCCRC患者12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采用输尿管镜辅助下钬激光术式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开放性术式治疗者纳入。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更少(均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1年显示有1例结石残留及1例结石复发,对照组术后有1例囊肿残留和1例囊肿复发,以及2例结石复发,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术式对PCCR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较好,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亮;赵晓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院药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目的:探讨医院品库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方法:采用优化库存结构;调整供应商到住院药房二级库的流程,药品计算机管理和可视化标识管理等方法,增加仓储能力。结果:2007~2015年,药品采购金额增长了1.17倍;药品周转指数由2.38提高到5.13;药库每月药品库存额占出库额的比例由46%下降至23%,药品周转天数由13天下降到7天。结论:药库通过科学、有效的布局设计和流程优化管理可提高仓储能力和周转率。

    作者:许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老年压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老年压疮患者分为集束化护理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2例。比较两组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Ⅰ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而Ⅲ~Ⅳ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B组,A组压疮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43,P=0.023)。A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Z=-4.423,P<0.001)。结论: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能提高压疮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萌萌;梁陶媛;何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态监测血乳酸及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及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入院后24h内用NCIS进行危重评分,分成轻度细菌感染组(n=30)和重度细菌感染组(n=30),另选择同时段40名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排除感染因素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三组均给予动态血乳酸及PCT监测,并对比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的血乳酸水平和PCT水平。结果:治疗前,三组血乳酸水平、PCT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治疗后,三组的血乳酸及PC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及PCT水平可及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黄洁玲;郑雪媚;邓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托里透脓汤联合VSD治疗难治性褥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托里透脓汤加减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难治性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褥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托里透脓汤加减口服联合VSD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SSI、清创次数、体温恢复时间、治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7d、14d观察组SSI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平均清创次数、平均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60例,对照组治愈53例。结论:托里透脓汤联合VSD治疗难治性褥疮能够快速祛腐生新,疗效较明显。

    作者:马太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手术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手术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126例输卵管积水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A、B、C三组:A组33例患者采用输卵管切除术;B组53例患者采用输卵管造口术;C组40例患者采用输卵管结扎+造口术。监测各组术前及术后1月、1年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及阴道B超检查测定窦卵泡数(AFC)结果,比较手术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⑴术后指标比较:①A组:术后1月、1年的AMH值比B组、C组明显降低(P<0.05);②A组与B、C组比较:术后1月AFC减少(P<0.05),术后1年AFC无明显差异(P>0.05)。⑵手术前后比较:术后1月A组AFC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1年AMH水平B组、C组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治疗会影响输卵管积水患者近期卵巢储备功能,术后12个月卵巢功能可部分恢复至术前水平。

    作者:黄丽萍;叶云;吴日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与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5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将ECG及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与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发病率高,占73.93%,单支病变组中以前降支发病率高,占63.59%;ECG及超声心动图阳性改变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有预测预测价值(P=0.000);ECG阳性改变对预测前降支狭窄敏感性有高于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趋势,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超声心动图阳性改变对预测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ECG及超声心动图阳性结果与缺血相关责任血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阴性不能排除缺血性心脏病。

    作者:于倩;袁琛;张坤;石伟;张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媒体技术回顾式病例分析法在PCI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体会

    PCI在心血管内科是一项重要和成熟的技术,是心脑血管疾病一门不可或缺的利器。但PCI技术需要系统的培训、长时间的积累方可掌握。我中心对PCI医师的培训进行了多年的摸索,总结了一套以PCI病例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回顾式教学的方法,效果比较满意。在日常PCI培训工作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让受培训的医师作为助手,采取与带教老师配合的方式在完成PCI工作中逐步潜移默化式的培训。但手术台中授课不可能很详尽,PCI技巧掌握相对较慢。而以多媒体技术回顾式病例分析法(简称媒体分析法),完整的呈现了PCI当时的过程,又有具体病例的回顾式的分析,对PCI医师理论知识、操作技巧、临床思维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彭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应用不同方法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6例成年PTE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18~60岁)和B组(≥60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TE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及差异。结果:⑴PTE合并基础肺病、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生率情况,A组明显低于B组(P<0.05);⑵A组合并风湿免疫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⑶合并恶性肿瘤、静脉炎/静脉曲张、骨折/手术方面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A组胸痛、咯血、晕厥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⑸A组胸痛、咯血、三联征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⑹B组肺部哆音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除常见危险因素外,老年PTE患者多为合并基础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中青年PTE患者的危险因素多为合并风湿免疫类疾病等。

    作者:翁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托品化时间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品化时间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158名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不同的阿托品化时间分为A组(<4h)、B组(4~8h)、C组(8~12h)和D组(>12h),比较各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阿托品总用量、住院时间和发生中毒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各组患者中,阿托品化时间与患者的意识恢复成正比;阿托品化时间<8h的患者组,阿托品总用量、住院时间和中毒并发症发生率随阿托品化时间减少而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而>8h组别则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8h达到阿托品化状态,可减少阿托品药物总用量、住院时间、缩短意识恢复时间和减少急性中毒并发症。

    作者:殷显德;秋爽;王海峰;马丕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替格瑞洛对ICR的MVD患者近中期预后的观察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患者行不完全血运重建(ICR)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多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ICR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50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65例。记录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手术情况以及出血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并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A组和B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手术情况、出血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时间,A组、B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使ICR的MVD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降低,可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海永;彭建军;叶慧明;任利辉;雷力成;王佐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