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玲;郑雪媚;邓健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个体化治疗与护理方式与方法。方法:通过1例老年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复杂治疗与护理过程,总结护理此类患者的经验和方法,制定个体化临床护理措施。结果:该患者住院期间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循证护理,经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和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大面积疮面结痂愈合,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采取个体化的治疗与护理对老年重症患者的有效缓解和治愈疾病是必要手段。
作者:刘伟萍;刘敬伟;崔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老年压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老年压疮患者分为集束化护理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2例。比较两组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Ⅰ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而Ⅲ~Ⅳ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B组,A组压疮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43,P=0.023)。A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Z=-4.423,P<0.001)。结论: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能提高压疮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萌萌;梁陶媛;何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是国际上公认的二大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标准化组织,多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积极采用ISO及IEC的标准,并且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建设也基本与ISO、IEC的相关技术委员会接轨,但从标准体系的角度来讲,国内缺乏对医疗器械国际标准体系深入系统的研究。
作者:肖忆梅;欧阳昭连;李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膜中微血管系统的重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骨膜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4例新做骨折固定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进行正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量注射血管生成素促微血管系统再生药物。结果:治疗组的骨骼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的骨骼愈合速度。结论:促进骨膜微血管系统再生直接促进骨膜、骨折愈合的速度。
作者:程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癌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20例,两组同时接受盐酸吗啡缓释片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另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疼痛症状缓解率。结果:①依从性对比:观察组疼痛反馈、按时按量用药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对药物副作用耐受力更强,共85.0%的患者可接受药物副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②镇痛效果对比:观察组有效镇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免疫功能变化:观察组的患者CD4、CD8、CH4/CD8及NK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配合盐酸吗啡缓释片可显著提高重症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其疼痛症状。
作者:李侠;张沛;高亚梅;郭璇;宋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手术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126例输卵管积水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A、B、C三组:A组33例患者采用输卵管切除术;B组53例患者采用输卵管造口术;C组40例患者采用输卵管结扎+造口术。监测各组术前及术后1月、1年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及阴道B超检查测定窦卵泡数(AFC)结果,比较手术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⑴术后指标比较:①A组:术后1月、1年的AMH值比B组、C组明显降低(P<0.05);②A组与B、C组比较:术后1月AFC减少(P<0.05),术后1年AFC无明显差异(P>0.05)。⑵手术前后比较:术后1月A组AFC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1年AMH水平B组、C组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治疗会影响输卵管积水患者近期卵巢储备功能,术后12个月卵巢功能可部分恢复至术前水平。
作者:黄丽萍;叶云;吴日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临床价值。方法:128例AP患者分为高脂血症性AP组(HLAP组)64例,胆源性AP组(BAP组)64例。对HLAP、BAP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将HLAP组患者又分为HLAP1组(轻症)和HLAP2组(重症),比较HLAP1、HLAP2两组患者降脂前后Ranson和CT评分及血脂和CRP水平。结果:HLAP组与BAP组相比糖尿病发生率、脂肪肝发生率和血脂水平较高,肝功能受损程度和血清淀粉酶水平较低(P<0.05)。A2组和A1组相比, CRP、甘油三酯显著增高(P<0.05)。结论:CRP联合高血脂可作为HLAP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CRP及PCT对HLAP预后评估具有经济、方便、可行、可较早诊断等临床价值。
作者:阚亮;张萌;何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71例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按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两组血Hcy水平、性别、年龄、患者病程、FPG、TCH、TG、LDL-C、HDL-C、C-肽水平、BUN、CRE、HbA1C、SBP、DBP的情况。结果:⑴肥胖组Hcy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⑵BMI、FPG、HbA1C、TG、HDL-C、收缩压、舒张压与Hcy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代谢性指标与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的Hcy水平关系密切。
作者:王英南;葛晓春;刘畅;刘晓燕;高宇;宋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DWS)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胎儿DWS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DWS的超声、MRI影像学特征、诊断及处理方式。结果:超声检查发现4例患儿均为妊娠中晚期胎儿DWS,3例引产,1例行胎儿MRI协助诊断后引产,4例均未行染色体核型检查。结论:胎儿DWS在妊娠中晚期诊断,掌握胎儿DWS超声与MRI影像学特征,可早期识别、及时产前诊断和正确处理。
作者:柴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智能硬件技术与互联网的高度结合使可穿戴设备市场空前繁荣。普华永道对美国市场的调研报告显示有21%的消费者拥有可穿戴设备[1],其中的可穿戴医疗器械无疑是需求确定、市场潜力大的应用。拥有可穿戴技术特征、具有生命体征监测、疾病治疗等某项医疗相关功能的设备均可称为可穿戴医疗器械。本文将首先介绍欧美可穿戴医疗器械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物管理局(EMA)对可穿戴医疗器械监管的动态变化。文章的后总结了美国和欧盟可穿戴医疗器械技术发展和政府监管的经验,以及给中国相关产业发展和法规制定的启示。
作者:高放;任轶;李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BL)在改善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DPCS)学习态度中的作用。方法:在内科研究生的DPCS学习中开展“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CBL)”,在课前和课后均填写医患沟通技能态度量表(CSAS)。结果:课前与课后积极态度分量表分数总和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消极态度分量表分数总和在课后得到显著降低(P<0.001)。结论:CBL教学可使研究生对DPCS学习的态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作者:陈少敏;陈宝霞;冯杰莉;李蕾;崔鸣;高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患者行不完全血运重建(ICR)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多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ICR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50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65例。记录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手术情况以及出血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并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A组和B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手术情况、出血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时间,A组、B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使ICR的MVD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降低,可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海永;彭建军;叶慧明;任利辉;雷力成;王佐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新疆福海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并提出建议。方法:对福海县2005~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补偿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2.963万人,参合率为99.92%,筹资金额为1558.63万元;门诊统筹补偿88183人次,住院补偿5386人次,特殊病种大额门诊(慢性病)补偿1187人次。结论:完善筹资途径,增加出资比例,可减轻参合农牧民看病就医的个人医疗费用,享受安全、便捷、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
作者:贺湘焱;杨玉清;刘爱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方法:12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量表)评价疾病不确定感,调查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因素。结果:125例患者MUIS-A量表得分为(85.9±8.1)分,疾病不确定感为中度。疾病病程、临床症状个数、获取知识途径的个数、文化程度是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较高,影响因素多。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转移性乳腺癌原发病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36例乳腺癌患分为手术治疗组(A组)与保守治疗组(B组),A组84例,B组52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肿瘤进展及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T4期肿瘤、淋巴结转移N3期、HR-阳性、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内脏转移、骨转移、脑转移等发生率对应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发生局部进展明显少于B组(P<0.05)。A组平均生存时间、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1)。A组术前证实转移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与B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除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原发病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与无进展生存时间。
作者:童树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传统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第1秒用力呼吸肺容量(FEV1)。结果: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FEV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两组治疗COPD均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秦玉玲;黄立强;朱晖;王真;赵晓霞;郭义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体温升高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176例,测量腋下体温,每6 h 1次,连续测量1周。按体温峰值分为体温正常组(A组,体温<37.3℃)和体温升高组(B组体温≥37.3℃),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炎症指标及心功能的差异。结果:A组心肌酶、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明显较高(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低于B组(P<0.05)。结论:AMI再灌注后发热仍然与坏死面积大小及心功能受损有关,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王淑敏;王吉云;边红;周岩;杨青苗;王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整的病例资料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ACEI、ARB和联合使用两种药物三种治疗方式。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药物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压和不良发应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无的差异,P>0.05,服药前后三组患者心功能指标都有显著提升,ACEI组和ARB组改善程度接近,联合组的改善程度比ACEI组和ARB组更显著,P<0.05。三组血压下降明显,前两组血压下降程度相似,血压接近正常高值,联合组血压下降到正常值范围。三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基本相似,联合组未产生更加严重或频繁的不良反应。结论:服用ACEI联合ARB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叶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左胸和右胸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0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右胸入路的Ivor-Lewis术式治疗;对照组:采取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弓上吻合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术中引流情况和淋巴结清除等等指标,判定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手术失血量显著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切除淋巴结个数、术后首日胸腔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阳性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五年生存率和三年复发情况无差异,对照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的术后生存率以及围手术期指标相比差别不大,但Ivor-Lewis术式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无复发生存率。
作者:薛肖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颅内影像学表现、临床诊疗方法。方法:通过颅脑CT和(或)MRI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对42例经临床诊断为VP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VP患者均有引起脑血管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头颅影像学均表现有基底核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发且为双侧,多伴脑萎缩及脑白质稀疏;多数患者存在血液粘度增高。结论:VP多由脑血管病变而来,主要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症状相对较轻,以对症治疗脑血管病为治疗原则。
作者:周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