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成
目的:探讨青年型和老年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和疗效转归。方法:188例颈椎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90例,老年组98例,两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比较患者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经治疗后双侧椎动脉,青年组PSV、EDV、FV、RI、PI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老年组PSV、FV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EDV、RI、PI比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前后老年组FV、RI与青年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椎动脉可作为颈椎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作者:胡辉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老年压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老年压疮患者分为集束化护理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2例。比较两组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Ⅰ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而Ⅲ~Ⅳ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B组,A组压疮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43,P=0.023)。A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Z=-4.423,P<0.001)。结论: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能提高压疮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萌萌;梁陶媛;何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的措施。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本辖区50岁以上常住居民752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高而显著增高;(2)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2种疾病的患者,显著增高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发生率。结论:开展颈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筛查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伟;樊春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90例行CSP的孕妇分为研究组(n=45例)和对照组(n=4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予以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β-HCG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周β-HCG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孕妇予以宫腔镜手术治疗,能有效终止妊娠,创伤较小,可快速恢复身体。
作者:刘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PCI在心血管内科是一项重要和成熟的技术,是心脑血管疾病一门不可或缺的利器。但PCI技术需要系统的培训、长时间的积累方可掌握。我中心对PCI医师的培训进行了多年的摸索,总结了一套以PCI病例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回顾式教学的方法,效果比较满意。在日常PCI培训工作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让受培训的医师作为助手,采取与带教老师配合的方式在完成PCI工作中逐步潜移默化式的培训。但手术台中授课不可能很详尽,PCI技巧掌握相对较慢。而以多媒体技术回顾式病例分析法(简称媒体分析法),完整的呈现了PCI当时的过程,又有具体病例的回顾式的分析,对PCI医师理论知识、操作技巧、临床思维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彭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整的病例资料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ACEI、ARB和联合使用两种药物三种治疗方式。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药物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压和不良发应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无的差异,P>0.05,服药前后三组患者心功能指标都有显著提升,ACEI组和ARB组改善程度接近,联合组的改善程度比ACEI组和ARB组更显著,P<0.05。三组血压下降明显,前两组血压下降程度相似,血压接近正常高值,联合组血压下降到正常值范围。三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基本相似,联合组未产生更加严重或频繁的不良反应。结论:服用ACEI联合ARB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叶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是国际上公认的二大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标准化组织,多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积极采用ISO及IEC的标准,并且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建设也基本与ISO、IEC的相关技术委员会接轨,但从标准体系的角度来讲,国内缺乏对医疗器械国际标准体系深入系统的研究。
作者:肖忆梅;欧阳昭连;李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诊断明确的高龄(年龄≥75岁)ACS患者277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用药方案纳入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95例,氯吡格雷组182例。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3个月获得治疗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主要出血、次要出血发生率均高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明显多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在高龄ACS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抗栓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王莉;高志胜;杜雪莲;宋坤青;李海燕;刘亚新;李红梅;唐诗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DWS)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胎儿DWS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DWS的超声、MRI影像学特征、诊断及处理方式。结果:超声检查发现4例患儿均为妊娠中晚期胎儿DWS,3例引产,1例行胎儿MRI协助诊断后引产,4例均未行染色体核型检查。结论:胎儿DWS在妊娠中晚期诊断,掌握胎儿DWS超声与MRI影像学特征,可早期识别、及时产前诊断和正确处理。
作者:柴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成本核算管理实施前的收入、支出情况与2015年1~12月实施后的收入、支出情况,统计并比较各项数据。结果: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实施后比实施前,成本投入有一定降低,成本收益有明显增加,药品收益占净收入比例明显降低。结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可降低成本投入,增加总收入,提高成本收益率。
作者:郑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转移性乳腺癌原发病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36例乳腺癌患分为手术治疗组(A组)与保守治疗组(B组),A组84例,B组52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肿瘤进展及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T4期肿瘤、淋巴结转移N3期、HR-阳性、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内脏转移、骨转移、脑转移等发生率对应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发生局部进展明显少于B组(P<0.05)。A组平均生存时间、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1)。A组术前证实转移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与B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除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原发病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与无进展生存时间。
作者:童树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传统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第1秒用力呼吸肺容量(FEV1)。结果: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FEV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两组治疗COPD均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秦玉玲;黄立强;朱晖;王真;赵晓霞;郭义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院品库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方法:采用优化库存结构;调整供应商到住院药房二级库的流程,药品计算机管理和可视化标识管理等方法,增加仓储能力。结果:2007~2015年,药品采购金额增长了1.17倍;药品周转指数由2.38提高到5.13;药库每月药品库存额占出库额的比例由46%下降至23%,药品周转天数由13天下降到7天。结论:药库通过科学、有效的布局设计和流程优化管理可提高仓储能力和周转率。
作者:许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智能硬件技术与互联网的高度结合使可穿戴设备市场空前繁荣。普华永道对美国市场的调研报告显示有21%的消费者拥有可穿戴设备[1],其中的可穿戴医疗器械无疑是需求确定、市场潜力大的应用。拥有可穿戴技术特征、具有生命体征监测、疾病治疗等某项医疗相关功能的设备均可称为可穿戴医疗器械。本文将首先介绍欧美可穿戴医疗器械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物管理局(EMA)对可穿戴医疗器械监管的动态变化。文章的后总结了美国和欧盟可穿戴医疗器械技术发展和政府监管的经验,以及给中国相关产业发展和法规制定的启示。
作者:高放;任轶;李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与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5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将ECG及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与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发病率高,占73.93%,单支病变组中以前降支发病率高,占63.59%;ECG及超声心动图阳性改变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有预测预测价值(P=0.000);ECG阳性改变对预测前降支狭窄敏感性有高于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趋势,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超声心动图阳性改变对预测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ECG及超声心动图阳性结果与缺血相关责任血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阴性不能排除缺血性心脏病。
作者:于倩;袁琛;张坤;石伟;张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清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口服中药复方自拟清肝方,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两组疗程均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彩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血清ALT,AST的水平都发生了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彩超检查提示肝组织学病变程度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疗组的血清TGF-β1降低十分显著,血清SOD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肝方对NAFLD患者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可改善NAFLD的肝脏组织学病变程度。
作者:汪火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患者“正性暗示”心理干预在小型手术中生理指标及恐惧情绪的影响。方法:93例小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正性暗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指脉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生理指标及进入手术室与干预后的恐惧VAS评分。结果:两组T1、T2、T3、T4、T5各时间点SpO2、MAP、HR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性暗示”心理干预在小型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可不会对患者生理指标造成明显影响,可大幅缓解患者恐惧情绪。
作者:樊连莲;林美芳;韩洋;颜贵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颅内影像学表现、临床诊疗方法。方法:通过颅脑CT和(或)MRI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对42例经临床诊断为VP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VP患者均有引起脑血管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头颅影像学均表现有基底核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发且为双侧,多伴脑萎缩及脑白质稀疏;多数患者存在血液粘度增高。结论:VP多由脑血管病变而来,主要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症状相对较轻,以对症治疗脑血管病为治疗原则。
作者:周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对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146名HBV感染者用ELISA检测HBVM作为参照,再分别用FQ-PCR和nPCR检测参与研究的所有HBV患者HBV-DNA,并判断HBV的复制和活动情况。对照组另外选择49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模式1和模式4中的HBV基因的阳性率都很高,模式1的阳性率与nPCR和FQ-PCR检测HBV基因的阳性率差距显著(P<0.05)。模式2阳性率与nPCR和FQ-PCR检测HBV基因的阳性率差距不显著(P>0.05)。nPCR法和FQ-PCR法的结果对比可见,nPC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FQ-PCR(P<0.05)。nPCR的阳性率要比ELISA的阳性率高很多(P<0.05)。ELISA阳性率比对照组高很多(P<0.05)。结论:采用nPCR检测技术诊断HBV疾病的检出率高、特异性强,对HBV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姚伟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头皮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有脑卒中后尿潴留的患者60例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实行常规治疗且辅以膀胱方面的训练,治疗组(30例)除用对照组方法外,还用头皮针加体针方法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加体针治疗能够有效的恢复膀胱的排尿功能,改善尿潴留。
作者:陶盟;万钢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