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王月英

关键词:普拉克索, 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左旋多巴用药,研究组联合应用普拉克索和左旋多巴,且左旋多巴较对照组减量,观察两组治疗后帕金森病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4型UPD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研究组患者帕金森病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抑郁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于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导乐全程陪伴分娩对45例产妇顺产产程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实施导乐全程陪伴分娩对产妇顺产产程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顺产分娩的产妇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按传统模式指导分娩,观察组实施导乐全程陪伴分娩。比较两组焦虑、疼痛评分、产程情况、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转剖宫产,对照组有6例转剖宫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全程陪伴分娩有助于减轻产妇焦虑的情绪,能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有助于缩短产妇的产程,有助于减少剖宫产率,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昌娥;吕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株红景天对ACS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大株红景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住院的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和B组(大株红景天治疗组),每组为60例。A组给与ACS的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ml静脉点滴7天,每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用药7天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研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A、B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脏射血分数(EF值)均有明显改善(P=0.000),但B组较A组NT-proBNP减低更显著(P<0.001),EF值提高更明显(P<0.009)。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ACS,可更明显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提高心脏EF值。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明显改善ACS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麻京豫;张丽婷;李明;刘新灿;朱翠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研究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研究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自2006年12月~2012年12月以来的86例可疑性肺栓塞患者,使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VIDAS)D-二聚体测定法来对这些可以行肺栓塞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对这些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了解是否有肺栓塞的症状。结果:在86例的可疑性肺栓塞患者中,有16例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值<0.5ug/ml,70例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值>0.5ug/ml,其中有31例患者通过核素肺通气及肺灌注扫描(V/Q)证实为肺栓塞,阳性率为36.05%。结论:D-二聚体测定应该与临床表现等相结合起来,采用核素肺通气及肺灌注扫描(V/Q)进行检查,能够减少误诊或者漏诊。

    作者:侯冬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应用于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和肌瘤体积、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有明显减小(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性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能有效缩小肌瘤体积,降低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丽;尹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预改善肺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急性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这82名急性肺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每组各41名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组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通气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对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在肺保护性通气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20万U每100ml盐水静滴,每日2次,每6天为一个疗程。对反映两组患者肺呼吸功能的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改变进行观察,并对住院期间ICU患者的死亡人数进行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PaO2以及氧合指数明显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P<0.05)。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20±9)天比肺保护性通气组的(34±11)天明显缩短(P<0.05),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死亡率(24.39%)比肺保护性通气组的(51.22%)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谭远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脂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结果:两组心绞痛治疗效果评价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有效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有效率7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患者心电图治疗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治疗有效率75%,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单硝酸异册梨脂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药物利用率更高。

    作者:李毓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0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甲状腺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8年~2012年收治的2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0例患者当中,进行一侧腺叶切除加上峡部切除手术的患者有6例;进行一侧腺叶、峡部切除以及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有9例;进行一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以及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有4例;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患者有1例。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全部都进行1年以上随访,其中有1例患者死于转移,其余19例患者全部存活。在进行手术前后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分化型的甲状腺癌的预后效果达不到预料中的效果,其它类型的,在对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转移度基础还有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国春;诸葛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合并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43例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合并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分组,43例自愿选择中西医结合合并手法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其余4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牵引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后,根据《中医证治疗效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治愈20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达93.02%;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针对病因内外结合治疗的完美体现,在中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同时,西药可有效控制急性期炎症及脱水等,结合手法治疗可使腰部肌肉和周围软组织得以充分放松,促进血液循环,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方法治疗。

    作者:叶家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视网膜全光凝与次全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和次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次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照组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视网膜渗出、水肿及眼底出血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显效29只眼,占25.0%,有效60只眼,占51.72%,无效27只眼,占23.28%,总有效率为76.72%,对照组显效32只眼,占26.23%,有效62只眼,占50.82%,无效28只眼,占22.95%,总有效率为77.05%,经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与次全光凝手术均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疗效相当。

    作者:刘晓娟;郭斌;张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氧化应激指标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5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人员的血清微量元素及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方面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Zn、Ca均低于对照组,Cu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AT、TAC、SOD均低于对照组,MDA及LPO则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重度患者的变化明显大于轻度与中度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明显,且受严重程度的影响较大。

    作者:赵宏钧;秦琴;余江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防旋股骨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于我院手术诊治的IFF高龄患者106例,根据其手术治疗内植材料分为PFNA组(42例)和DHS组(64例),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PFN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72%)、Harris评分(88.09±10.18)与DHS组患者(95.24%)、(89.41±12.07)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PFNA组患者切口长度(4.51±2.11)cm、手术时间(71.34±3.57) min、出血量(118.14±10.34)ml、卧床时间(13.04±4.67)d、骨折愈合时间(209.14;±63.75)d、并发症发生率(4.92%)均明显优于DHS组患者相应指标(9.67±3.04)cm、(98.47±5.17)min、(241.57±16.47)ml、(20.47±5.09)d、(268.47±72.04)d、(19.05%),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IFF治疗中, PFNA与DHS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PFNA在手术指标、术后患者恢复、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肾衰患者中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II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肾衰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取ELISA法和酶动力法分别进行测定我院2009年4月到2010年4月之间收录的68例肾衰患者(观察组)与同期68名健康的对象(对照组)的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的含量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的含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且肾衰病情严重的血清中的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的含量明显的高于病情程度轻血清中的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的含量情况,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肾衰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得到异常表达,而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其血清中的含量也不断的上升,可以作为肾衰患者病情诊断的重要指标物。

    作者:秦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前列腺增生治疗中α1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的联合用药观察

    目的:考察α1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联用在前列腺增生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在我院呼吸科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前列腺增生80例,随机分为特拉唑嗪对照组和特拉唑嗪+爱普列特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应药物16周,考察实验前后IPSS、QOL、MFR、RU、PV,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能一定程度改善前列腺增生症状,但是实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RF和IPSS改善率分别为77%和44%,对照组分别为44%和21%,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α1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α1受体阻滞剂。

    作者:唐江;段世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影响

    目的:对中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以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加吸ICS,治疗(3~7)d后比较两组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及疗效。结果:试验组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4.9±2.1)、(5.2±1.3)、(6.8±2.6)、(7.5±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9±2.5)、(11.3±4.2)、(13.5±5.2)、(14.5±6.2)(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9.845,P=0.000)。结论:ICS治疗对中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展期疗效显著,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副作用小,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足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药品管理法》修订工作启动会暨研讨会

    为加快推进《药品管理法》修订进程,2013年12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京召开《药品管理法》修订工作启动会暨研讨会,与会专家就药品管理法修订工作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具体工作方案进行了深入研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取石术在保胆取石中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取石术对在保胆取石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4例普外科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n=68)接受小切口纤维胆管镜下取石法治疗,对照组(n=56)接受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取石法治疗。结果: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镇痛率及肠道排气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中转开腹率(2.9% vs 16.0%)、结石残留率(1.5% vs 14.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49,、7.493,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此外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急性胰腺炎、胆管感染发生率少于对照组(5.9%、4.4%vs16.1%、12.5%),胆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0.6%vs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76、4.169、7.681,P<0.05)。结论:两种微创的手术方法具有其各自的优势,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降低手术对于患者的创伤,尽可能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罗德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T2FLAIR在脑环形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DWI结合T2-FLAIR对脑环形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名脑环形病变患者在常规MR平扫基础上添加轴位DWI扫描,分析不同性质患性病变(胶质瘤、化脓性脑脓肿、脑囊虫、转移瘤以及吸收期脑血肿)影像表现,并测量相应病变ADC值及DWI信号强度,以基底节层面的DWI信号强度作为噪声,计算以上5种病变部位DWI图像的信噪比。结果:化脓性脑脓肿病变中心区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胶质瘤、脑囊虫、转移瘤以及吸收期脑血肿病变中心区DWI呈稍低信号,ADC值较高;不同性质环形病变T2-FLAIR序列中心区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化脓性脑脓肿与胶质瘤、脑囊虫、转移瘤以及吸收期脑血肿病变中心区DWI信号表现及ADC值,均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T2FLAIR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FLAIR、DWI技术结合ADC值观察,可以反映不同现在脑环形病变的病理生理特点,在脑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先红;刘范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注2013年临床肿瘤领域重大进展回顾之胸部肿瘤篇

    乳腺癌:乳腺癌是美国女性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因素。2013年研究者发现了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新策略:延长他莫昔芬治疗至10年。另有一项研究表明,早期乳腺癌使用低剂量每周给药的紫杉醇辅助化疗方案疗效相似且副作用更少。FDA批准罗氏旗下新药Kadcyla用于晚期乳腺癌治疗。肺癌:肺癌是一系列亚型的总称,不同的亚型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这种疾病是美国人首要的癌症死亡因素。每年有22万成人确诊罹患肺癌,其中只有16%能存活5年。尽管烟草是绝大多数肺癌的诱因。不过2013年确诊的患者中,逾八成在确诊时并不吸烟或已经戒烟。关键驱动基因的发现使得肺癌治疗焦点转移到靶向治疗的方向。在今年,研究者发现突变基因的筛查有助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及终生存。此外,一项早期研究结果发现,dabrafenib对BRAF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治疗活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徐兵河教授:他莫昔芬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10年能否成为新标准?

    近,《柳叶刀》杂志发表了ATLAS试验结果,该试验比较了TAM辅助治疗10年与5年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疗效。共有12894例完成了5年TAM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配到10年TAM治疗组以及终止治疗组(开放对照)。结果显示,在E 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持续TA M治疗能够进一步降低乳腺癌复发、乳腺癌死亡和总死亡风险,特别是10年以后,这种差别更加明显。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后的内分泌激素变化探讨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95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96.94%。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血清生殖激素6项检查未见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既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内分泌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且能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茹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